黄伟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重庆,404000)
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表现主要为睡眠障碍、精神症状等,其中睡眠障碍和抑郁已经是对患者正常生命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危险因素[1]。经大量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和抑郁障碍可在运动症状中出现[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抑郁障碍患者的被重视程度和自我识别程度在不断的提高。在我国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中,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在1.7%~4.3%左右,因此,加强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特征和抑郁特征的识别,对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3]。本文主要对帕金森病患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和睡眠障碍之间的差异性作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日至2016年7月30日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时选取重症抑郁障碍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匹兹堡睡眠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对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抑郁情况进行测定,对其睡眠障碍和抑郁情况测定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组中男女之比为28∶22,平均年龄(65.58±6.50)岁。对照组中男女之比为29∶21,平均年龄(63.51±6.71)岁。2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2组实施MRI及头颅CT扫描,仅发现患者存在老年性的病变,未出现特殊异常的情况。根据患者的疾病史、疾病症状以及抑郁、睡眠等量表对其疾病进行诊断。
1.3 纳入标准 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符合全国椎体外系病讨论会(1984年)制定的有关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其Hoehn-Yahr分期为2~3期。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符合美国第四版精神病学诊断标准DSM-IV中的SCID-I轴诊断。
1.4 排除标准 外伤、化学药物或其他疾病所致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者。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在研究过程中失踪者或死亡者;擅自终止本次研究者。
1.6 研究方法 在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和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量表来对其抑郁情况进行评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来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评价,采用PSG(多导睡眠监测系统)来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收集。
1.7 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和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经HAMD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PSG等测量结果进行观察分析。HAMD量表的主要内容为绝望、睡眠障碍、阻滞、昼夜变化、认知、体重变化、焦虑等,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抑郁症状越严重。PSG参数主要包括深睡眠、2期睡眠、1期睡眠、肢动指数、觉醒次数、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HAMD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G参数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HAMD评分比较 研究显示,在帕金森病患者中,70%的患者同时存在较为明显的抑郁状态,帕金森病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的特征均为睡眠障碍、阻滞、焦虑等,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主要表现为焦虑,而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其绝望、焦虑状态明显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P<0.05)。见表1。
2.2 2组睡眠情况比较 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同时,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肢动(P<0.05)。见表2。
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在老年人群中有着较高的发生率,患者的神经元路较易出现变性的情况,其不仅仅局限于黑质纹状体,在患者的左侧丘脑背内侧相关核团,以及背内侧前额叶皮层的相关神经递质,若其出现传递活性减低的情况,则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非运动性的症状,其非运动性症状出现的时间,会明显早于其出现运动症状的时间[4-5]。经调查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中,约有40%~50%的患者同时合并抑郁症状,且患者的抑郁症状会对其正常生命质量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6]。因此,尽早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发现和治疗,对加强其神经元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利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7]。
表1 2组HAMD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睡眠情况比较
注:与实验组比较,*P<0.05
本文研究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多数存在抑郁症状,其抑郁的发生几率较高。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其出现焦虑和绝望表现的几率明显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8]。帕金森病患者,其抑郁伴发的焦虑主要是以惊恐障碍为主,且患者若存在急性焦虑发作的情况,则表示患者存在帕金森病的高危险性[9]。帕金森病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均存在较为明显的睡眠障碍、阻滞、焦虑等症状,其中帕金森病患者,其主要的睡眠障碍为睡眠维持障碍,同时,周期性肢动也是对其睡眠质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出现周期性肢动的几率较低。帕金森病患者,其入睡较为困难,但是其深睡眠的几率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更高[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其绝望、焦虑状态明显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同时,实验组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性肢动。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患者和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均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碍和抑郁情况,但是其抑郁和睡眠障碍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即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绝望表现程度低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其入睡时间和周期性肢动情况与重症抑郁障碍患者比较,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应加强其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从而为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1]惠晓亮,周育苗,毛滢.行为治疗辅助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抑郁程度和非运动症状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4):105-107,110.
[2]郑江环.预防性给予小剂量艾司西酞普兰对帕金森患者抑郁及整体症状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1):2725-2727.
[3]邱迪,陆洋洋,许博文,等.帕金森抑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变化的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7):131-132.
[4]周望溪,伍苏芳.丁苯酞软胶囊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的协同治疗作用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2):71-73.
[5]刘桂香.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抑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J].中医药导报,2013,10(9):37-38,39.
[6]余映丽.社区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及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7):287-289.
[7]季晓飞,姚红,董惠洁.帕金森病与重症抑郁障碍两者中的抑郁及睡眠障碍特征比较[J].医学与哲学,2012,33(16):32-33.
[8]王环宇.抑郁障碍对帕金森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9):633-635.
[9]屈佳.平颤解郁方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71):108-108.
[10]李华杰,吴坚,朱林凤,等.首次确诊帕金森病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3,13(5):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