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青
摘 要:潇贺古道是一条沟通中原和岭南的重要通道,通过该古道南迁汉民把中原传统文化带入富川瑶乡。风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美学等理念,南迁的汉人根据区域地理特色,因地制宜地将风水理念折射在富川古村落建筑中,从选址、水系、图案等方面形成了富川古村落建筑的良好风水格局。
关键词:古道;风水文化;选址;水系;图案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2
一、风水文化传播背景
富川位于广西的东北方向,隋唐之前,潇贺古道是由中原抵达岭南地区的必经之路,在军事战争及经济贸易上具有不可磨灭的战略意义。这一时期大量的汉族人迁移至富川,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汉文化的涌入冲击了当地的土著文化,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随之,富川土著民族逐渐汉化,村落建筑形态、民居生活特征等逐渐“民系化”,并形成其特色的地域文化。随着历史的推进,潇贺古道原有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从古道途经的富川古村落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们利用风水学理论对村落建筑的布局和规划。以富川秀水为例,其围绕着秀峰、灵山、青龙山、东头山和鸡嘴山而建,北临南岭余脉,周围伴有秀水河,从整个布局来看秀水村似如一个太极八卦,其有着极佳的选址格局及朝向。又如富川福溪村落,村寨选址在潇贺古道上,方位坐东向西,形成震兑卦,按风水学的理论采取“择吉而居”、“人、财两旺”的布局,并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指导,以自然山水作为天然屏障。
二、风水文化的发展
秦汉时,风水理论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这时出现了自然哲学。在阴阳学、五行、天干地支及它们相生相克理论的指导下,论述风水方位为内容的《堪舆金匮》以及以风水论房舍选址和规划为内容的《宫宅地形》等两大著作的出现,促使了风水思想系统的形成。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风水思想上出现了以论山川地脉为主的“形法”和以论地形藏气为主的“理气”两个派别。“形法”及“理气”这两派别的代表著作分别有《管氏地理指蒙》、《葬书》,这两部著作对风水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影响着后世风水理论发展,标志着风水文化体系已形成。
唐宋时期,是风水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风水文化系统已经定型。这一期,风水文化系统的定型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出现了袁天罡、李淳风、蔡元定等有建树的风水大师,并出现《旧唐书·经籍志》、《五姓宅经》为代表的大量风水典籍;第二,风水思想融入了儒道佛理念。道家的阴阳、八卦等成为风水思想依据,儒家的“三纲五常”规范着风水思想的内容,佛家的“吉凶占卜”、“因果报应”等影响着风水中的吉凶观。风水思想与儒道佛三教理念的结合,丰富了风水思想系统的内容,促进了其发展。随着风水文化的定型,风水理论被大量地用于建筑实践。
三、风水文化在潇贺古道富川境内的传播
富川建筑有湘赣式及平地瑶两大类,其中湘赣式主要分布在富川潇贺古道区域,因靠近古道该地建筑受汉文化影响,人们生活方式也逐渐接近汉族习惯,形成以宗族关系为单位的村寨;而平地瑶分布在远离古道的区域,居住人群以瑶族为主。
汉族风水文化能在富川潇贺古道区域得以传播源于以下方面,第一,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缓慢,外来文化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第二,富川境内地貌环境,为风水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空间。第三,南迁汉民为满足其宗族的生存与延续的需求,非常重视风水文化在当地的融入。其中到目前原有雏形保存比较完整的古村落有,始建于宋绍定年间(1228-1233年)的深坡古村;始建于北宋(1101年)年间的秀水古村;始建于宋真宗(998年)年福溪古村等等。
四、风水文化传播在潇贺古道富川古村落建筑中的显现
(一)选址
汉族风水文化的在富川少数民族聚居地的传播首先体现在村落的选址和布局上。绵延山脉为风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条件,风水思想讲究村落应“依山”、“环水”、“面屏”。富川福溪村有福溪泉绕村寨而流,村寨后方有主峰,主峰左右又有左辅右弼的山,山上布满茂密的植被,形成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格局。富川古村落建筑选址,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寻山
首先,村落建筑规划要有良好的山势条件,既要求三面环山,又要求前面有远山,这在风水学上叫做察砂。此外,山的东面及南面为阳面,西面及北面为阴面,按照风水文化的思想,宅子应根据山势变化,选择“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格局,这在风水学上讲叫做觅龙。这样布局从居住环境角度讲,有利于村落建筑采光以及阻挡北来的寒冷气流。
2.观水
风水学上讲究 “观水”、“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也就是说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富川村寨建筑选址布置在流水环抱的一面,该面经河水洗礼而逐渐淤积,使地面面积逐渐增加。对于水势,来水要旺而去水要缓,这样便于聚财。秀水是富川第二大河流,由石鼓、鸟源、黄沙三条河汇聚而成,因而形成“一江春水向北流”的景观,秀水古村落围绕秀水河择吉而居。
(二)水系
1.水口设置
“水”,在风水上具有聚财、敛财之意,“水口”则是指村寨河流的入口处以及出口处。风水上强调“水口紧锁”,水入口之处宽大,水出口处收闭,以便财气不外漏。富川村寨常采用两山夹势,或者人造桥、水、林的方式来锁住水口,即形成“两山夹峙”的布局。富川境内一些自然村落的河道上建有风雨桥,风雨桥除了具备交通,休息、躲风避雨等功能之外,具有“锁住水口”,聚财之意,防止风水福气随波逐流,桥在设计时候都会置有镇桥护寨的神龛,现存比较完整的风雨桥有,锦桥风雨桥、钟灵风雨桥、登瀛风雨桥等。
2.水系改造
风水文化对富川古村落建筑总体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古村落水系改造方面。富川古村落制定了较细致的水系构架,贯穿在个自然村的街道以荫地脉,养真气。富川各自然村街道与小巷多有连接贯通,小巷两侧住宅大多设有水渠,让河水穿村进入水渠,使河水经过门前悠悠而过。“五马扫槽景色鲜,溪水长清拥宅前”则是对富川福溪村的真实写照;深坡街三面环山,有发源于石岩庙的泉水穿村而过。
(三)风水图案
富川古村落根据风水理念,在村落规划中,建筑上常出现一些图案如下:
1、八卦图
易学对建筑影响也体现在多层面,其随着南迁风潮融合到各少数民族之中,在富川古村落建筑中常见八卦图置于门槛之处。所谓八卦是指八组符号的集合,《易经·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卦反映了一种阴阳论的宇宙观,他们指导人们认识自然现象,并将这种认识运用到社会活动中,特别是建筑领域。富川古村落许多建筑根据风水中的阴阳论将不同挂名符号画置于门槛上方,以呈现地吉之象,满足人们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的愿望。
2、吉祥纳瑞图
富川古村落建筑装饰精细,反映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民族文化建设风格,具有“瑶式汉风”特色。装饰题材选择上注重精神的安慰和寄托,依照风水理念,装饰纹样多体现出吉祥纳瑞、五谷丰登、平安富贵、多子多福等象征之意。富川古村落建筑中装饰纹样多存在于窗扇、门扇、门墩、柱础等位置。常见的纹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纹样,如“梅兰竹菊”、 “松”、“莲花”等;具有特定寓意的动物图案,如 “喜鹊”、“蝙蝠”等;具有长寿连绵之意的“卐”万字纹。
本文从风水文化的传播角度出发,对富川古村落建筑格局进行了研究。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潇贺古道广西陆段古村落建筑文化,彰显古代村落建筑选址、水系以及图案中所蕴含文化要素,使传统理念和地方民族特色得以传承。同时,有助于促进沿线政府制定和完善古村落建筑保护的政策,做好该区域古村落建筑形态、格局、肌理、水口、雕刻等传统文化的统一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韦浩明.秦汉时期的“潇贺古道”[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第 86 页.
[2]葛剑雄 曹树基 吴松弟.《中国移民史 第一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第 75 页.
[3]汉宝德. 风水与环境[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4]龙庆忠.《中国建筑与中华民族》[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