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婵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户养鸡的规模也逐渐扩大。随着养殖逐渐趋向于规模化,养殖户饲养的鸡数量和密度也在不断提升。鸡痘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随着养殖数量的上升和密度的增大,鸡痘的危害也受到了养殖户越来越高的重视。作为一种季节性病毒类传染病,每年的8-11月都是鸡痘的易发期。在养殖的过程中,尽管鸡痘传染性不是非常强,但是一但预防与控制不到位,还是会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 鸡痘的病原以及诱因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感染产生的,鸡痘病毒通常会存在于年末或者皮肤的病灶之中,对于自然环境具有相当强的抗性。无论是阳光照射、干燥还是低温环境,都可以存活很久。鸡痘病毒对于火碱水和醋酸水都很敏感,养殖常用的消毒药也具备一定的效果。
鸡痘本身的传播性不是非常强,其传播和流行的主要诱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蚊虫叮咬,尤其是吸血感染,通常情况下,蚊虫体内的病毒携带时间在7d到30d的范围内。在为重体内携带病毒的情况下,一但叮咬易感鸡群就回产生传染。另外,养殖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以及养殖环境湿冷等情况都会加重鸡痘的发生几率。而营养不良、管理不善或者免疫失败的鸡群则是鸡痘的高发群体。
二、 鸡痘的流行病学
鸡痘属于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春夏秋冬都可能出现发病,但其发病严重以及流行多集中于秋冬季节。由于秋冬季节温度逐渐降低,湿度较大,会使得鸡痘的传染速度有一定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秋天多雨的情况下,应提前做好鸡痘的预防措施。
另外,各种日龄鸡都可能出现感染情况,尤其是雏鸡和青年鸡。雏鸡一但感染鸡痘后,死亡率较高,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达到50%的致死率。在发病情况上,秋季和早冬通常发病为皮肤型,而冬季则为黏膜型。
三、 鸡痘的临床症状
(一) 皮肤型
皮肤型鸡痘主要发生在鸡身的无毛部分,常见的发病区域有鸡冠、眼睑、翅膀下房以及肉髯等位置。在发病初期会呈现灰白色小型结节,随病情发展逐渐转化为红色丘疹,并慢慢增大。后期会由红变黄或灰黄,表面凹凸不平,发病4周左右会脱落并留下疤痕。皮肤型鸡痘主要会引起鸡生长缓慢以及产蛋能力下降等症状。
(二) 黏膜型
黏膜型鸡痘又称为白喉型鸡痘,其发病病变位置通常为鸡的口腔、器官以及咽喉等位置的黏膜表面。发病初期呈现发炎症状,通常情况下发病3d后,黏膜表面会开始出现黄白色小型结节,并随着病情发生不断变大和融合,最终形成黄白色纤维素性假膜,影响鸡的进食,严重的情况下会因为影响呼吸。通常情况下,发病鸡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且体制消瘦,并且会因为窒息或者诱发其他疾病使鸡死亡。
(三) 混合型
混合型鸡痘指的是皮肤型鸡痘与黏膜型鸡痘同时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染病鸡会同时出现两种类型的鸡痘病征,病情发展迅速,而且死亡率较高。
四、 鸡痘的诊断
在对鸡痘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临床上通常会格局发病情况,来对病鸡的头部、翅膀下等位置是否存在痘疹,以及黏膜是否出现伪膜,结合其他症状来进行初步诊断。如果要进行详细确诊,可以在實验室通过琼脂扩散沉淀实验来进行确诊。
五、 鸡痘的预防和控制
(一) 鸡痘的预防
要预防鸡痘的发生,可以在雏鸡10日龄的时候进行鸡痘弱毒疫苗的刺种首免,随后在其满100日龄之后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具体步骤是先将疫苗500羽份,并加入稀释液5ml,稀释后通过鸡痘刺种针蘸苗,并在鸡翅内测无血管位置进行皮下刺种,对于不满一月龄的鸡刺种一针,超过一月龄的鸡要刺种两针。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进行免疫刺种之后的5d,要对刺种的部位进行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红肿或结痂现象的发生,如果存在则说明免疫成功,不存在则是免疫失败,需要进行补免。
(二) 鸡痘的治疗
确认发生鸡痘的情况下,首先要对鸡痘的类型进行辨别。如果发生的是皮肤型鸡痘,在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不予管理,病情较重的可以通过对痘痂进行消毒和剥离,并涂抹紫药水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黏膜型鸡痘,则需要用消毒后的镊子对病鸡咽喉处的假膜进行剥离,之后施用1%高锰酸钾溶液对患处进行清洗,最后涂抹鱼肝油。对于结膜炎的病鸡,可以通过双氧水进行消毒,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来进行对症治疗。在发现鸡群中出现鸡痘的情况下,应及时采用鸡痘疫苗的五倍剂量进行刺种,并且每天对鸡以及鸡舍进行消毒。如果发病鸡较多,可以通过抗病毒以及抗菌消炎的中西药进行治疗,防治发生感染。
(三) 综合性预防和控制
要更好的对鸡痘进行预防和控制,首先需要按照时间对养殖的鸡进行疫苗接种免疫,在此基础上定期对鸡舍进行清理和消毒,从而更好的保证鸡舍环境的卫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保证鸡舍的通风顺畅和干燥,合理安排养殖密度,从而更好的减少发病的可能。在秋季到来的时候,要及时灭杀鸡舍中的蚊虫,并使用2%火碱水对鸡舍和活动环境进行充分的消毒。
通过这样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才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鸡痘发生的几率及其危害,更好的保证养殖户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