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 要:北方寒地玉米栽培过程中常用大垄高产栽培技术,其应用效果好,对北方农业发展有促进作用。该技术原理为综合使用配方施肥、通透栽培、植保等先进技术,提高北方寒地玉米产量,实现栽培效益,为玉米产业的扩大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寒地玉米;大垄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116
1 优选大垄行间覆膜栽培相关产品
耕作机械,将2BM-3行间覆膜播种机作为优选。该设备苗带宽65cm,单次可播种3垄6行,玉米种撒播效率高,种植速度快。优选玉米种,选择抗逆性玉米种,确保玉米种与北方寒冷地区地理特征相适应,产品高,品质好。将中、晚熟品种等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玉米种作为首选。选择地膜,将地膜厚度和宽度分别控制在0.01mm和65cm,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方式。科学选用肥料,科学配置基肥、中肥、追肥和叶面肥,在田间对其进行综合喷施。这一过程中,可将磷酸二氢钾用作叶面肥,并依据土地肥力和玉米种特征,灵活控制肥料用量和用法。
2 大垄行间覆膜栽培前期准备工作
2.1 整地工作
采用秋翻秋整地或旱春整地方法,将常规土地的深翻和浅翻厚度分别控制为23~25cm和19~22cm。例如使用外翻方式进行耕翻,开垄深度应不超过18cm;反之,倘若采用的为内翻方法,闭垄高度不超过15cm。具体操作过程中,使用浅翻深松和整地深松方式,确保深度在30cm及以上,耙深应在18cm以上,击碎大块土块,平整土地。分别将大垄的高度和宽度控制为10~15cm和95~105cm,使台面平整,头边整齐,地垄距离一致,降低误差。完成耕翻工作之后,彻底清理土地间残留的根、杆、杂草等,以免杂物将地膜扎破。
2.2 适时旱播
北方寒冷地区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为土壤耕层内5cm温度在7℃以上,基本上为每年4月20日—5月1日,盡量在5月5日之前完成玉米播种工作。
2.3 种子处理
确定玉米品种之后,首要工作是精选种子,将特别大或特别小的种子剔除,刨除霉变或破损种子。播种之前2~3d,开展种子包衣工作,选用八一农大制造的20%玉米种衣剂,严格控制种衣剂用量,使其为玉米种子量的1.5%~2%。
3 大垄行间覆膜播种栽培方法
3.1 覆膜
膜外精播过程中,选择苗带间距为60cm的2BM-3行间覆膜播种机,将玉米种和地膜之间的距离控制为3~5cm,在该过程中,拉紧地膜,使之与地面相贴,分别在地膜两端压土各10cm。采用人工方法,设置横向压力带,将间距控制为20cm,确保地膜稳固性,以免大风将其掀翻。严格控制播种深度,使其在4~5cm左右,深浅一致,兼顾覆土严密性。对玉米播种过程中的密度进行严格控制,玉米品种、土壤肥力、施肥情况等都是密度确定指标。常规情况下,覆膜玉米播种密度以4000~4500株/667m2为宜。
3.2 施肥
北方寒冷地区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使用基肥、种肥、追肥、叶面肥,将基肥、种肥、追肥用量都控制为施肥总量的1/3。通常情况下,每667m2玉米地化肥施加量为15~20kg。将土壤类型作为考量要素,秋天采用分层侧深施肥方法,在膜内种侧10cm内施肥,在种侧下8~10cm处和15~18cm处各施加1/3基肥。采用分层方式施种肥,深度以8~10cm为宜。6~8叶期,每1hm2玉米地追肥尿素100~150kg。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分别在抽穗之前和玉米螟防治过程中各喷施叶面肥一次。北方寒冷地区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往往会选择磷酸二氢钾或其他试验达标的叶面肥。
4 后期田间管理工作
4.1 机械中耕和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过程中,应注重其安全性。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施药除草方法,兼顾施药时间和用量。完成施药工作后,第一时间进行中耕,达到良好除草效果。倘若地块墒情适中,采用封闭土壤、苗后茎叶除草方法。低洼易涝地区,优选苗后除草方法。该过程中,可混合使用异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等,对玉米田进行封闭除草。选择甲基磺草酮、莠去津等药剂对苗后茎叶进行除草。严格控制除草时间,采用垄沟深松的方式,在大垄行间覆膜,将中耕管理控制在3~4次。
4.2 害虫防治和残膜清理
玉米螟产卵初期和卵盛期,在田间释放赤眼蜂,用以对该虫害进行防治,或者在喇叭口期,将辛硫磷颗粒剂投放至田间,或者使用2.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田间喷雾。7月上旬,进行人工清膜,以免残膜对土壤造成污染。北方寒冷地区玉米大垄高产栽培过程中,也应注重选择站杆晾晒方式,通过机械直收对玉米进行收割。
将大垄行间覆膜技术应用到北方旱地玉米栽培过程中,要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对玉米品种、播种设备和肥料等进行科学选择,全面考量玉米播种栽培过程中的各类影响因素。开展覆膜栽培工作初期,要将早期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合理耕翻土地,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及时清理土地上的残膜,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覆膜栽培,严格落实后期害虫防治和残膜清理工作,提升玉米种植效果,促进该农作物的增产和增收,实现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