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久明 聂慧
摘 要:腐蹄病是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这种疾病对于驼羔来说致死率较高,成年骆駝对于腐蹄病的抵抗能力更强。但是这种病并非无法治愈,及早发现并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饲养方式,驼羔腐蹄病治愈率较高。本文基于骆驼的角度,研究腐蹄病的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式以及日常饲养管理,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骆驼;腐蹄病;治疗措施;饲养
中图分类号:S8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132013
1 骆驼患腐蹄病概况
根据牧民的反馈,在骆驼放牧时发现骆驼出现跛行情况,在行进过程中发现部分蹄壳脱落的现象,骆驼行走平衡性失衡呈现摇摆不定的情况,起卧困难且伴有疼痛嘶喊。在骆驼发病时,处在旱情较为严重的阶段,气温达到38~40℃之间,地表温度高达60~70℃,高温将水坑的水晒热,患病原因猜测与骆驼喝了水坑的热水导致中毒有关。
对水坑进行调查发现,该水坑为死水并未与其他水源相连,且经过水质化验发现,该水坑具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霉菌毒素以及坏死杆菌等物质。
2 临床症状
在考察完可能造成骆驼患病的环境后,兽医开始对骆驼进行诊断,发现患了腐蹄病的骆驼患有2种病,急性腐蹄病和慢性腐蹄病。前者发病快且骆驼发病症状明显,后者骆驼患病反复伴有轻度腹泻。2种疾病的具体临床症状如下。
2.1 急性腐蹄病
患有急性腐蹄病的骆驼患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后肢,并且骆驼的右后肢比左后肢更容易患病。病驼的病状表现为习惯性抬起病肢,出现轻微跛行,常卧地不起,拒绝站立或行走。根据观察发现,病驼患病早期,其病肢蹄趾间红肿明显,兽医尝试按住该部位骆驼具有明显的疼痛反应;蹄冠呈现红色肿胀且触感温热。到了发病后期,病驼的蹄底形成小洞,其中填满了黑色坏死组织,伴有液体流出,散发难闻气味。发病严重的蹄子甚至形成瘘管,在蹄底的小洞中发现砂石和驼粪。
2.2 慢性腐蹄病
相比于患有急性腐蹄病的病驼,患有慢性腐蹄病的骆驼往往是前者未能及时痊愈,导致病情朝慢性化腐蹄病方向发展。患有此病的骆驼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肢体负重能力下降,且病蹄腐烂渗出鲜血。对骆驼的蹄底进行检查,发现有化脓、腐烂问题。部分骆驼由于未采取正确的治疗方式,延误了治疗时机,使其完全丧失生产能力,最终只能将这些病驼淘汰处理[1]。
3 骆驼腐蹄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
3.1 诊断措施
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了解骆驼在发病前食用的日粮、饮水是否被污染或变质,接着了解骆驼是否接受过免疫注射以及驱虫处理。对于病死的骆驼,可以将其解剖进一步查明发病原因,以此收集病例病料,并将采集的病死骆驼的样本送去化验,经过化验初步诊断病驼患的是腐蹄病。
3.2 治疗措施
根据发病骆驼的诊断,治疗方案分以下5步进行:先对病驼的蹄进行消炎处理,以高锰酸钾0.01%浓度的比例,利用喷壶对病驼蹄部冲洗,冲洗的频率每天2次持续3d,每次冲洗完后在病驼蹄部撒消炎粉;以每周2次的频率,利用塑料喷雾器为病驼蹄部喷洒5%浓度的硫酸铜浴液;以20%硫酸锌溶液冲洗病驼蹄部,对患病的蹄子进行修整,挖去腐烂组织,以5%碘酐棉球填充挖去腐烂组织的患部;以20万单位的青霉素溶解于5mL蒸馏水,再加入50mL的鱼肝油,制成乳剂再将其涂抹于病驼蹄部窗口。若是蹄部腐烂情况严重,则使用纱布进行包扎,换药频率为每天1次;为骆驼注射疫苗免疫。
4 日常饲养管理
4.1 日粮调配
对于日粮调配要特别注意营养是否达到需要的标准,注意饲料的粗细比例,可在日粮中添加缓冲剂,以此防止骆驼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若是骆驼饲喂干日粮,那么每天的投喂量控制在8~12kg之间,若是投喂含水量大的牧草,那么投喂量控制在30~40kg之间;若是条件不允许,那么给骆驼投喂的干饲草必须大于2kg/d。
4.2 驼场卫生管理
做好驼场卫生是避免其患上腐蹄病的关键,在清理驼场后铺洒生石灰,驼场地面要保持平整,环境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对驼场进行消毒处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骆驼每天排泄的驼粪应及时清除。对于骆驼进入驼场带入的异物,如石子、硬物以及可能会挫伤骆驼蹄底的东西,应及时清除出去。
5 结论
骆驼患腐蹄病的几率较低,但致死率较高,牧民要引起重视。腐蹄病在旱季有较大的发病几率,牧民要避免骆驼喝死水,应为其饲喂井水和新鲜牧草,做好驼场的卫生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和准备,杜绝驼腐蹄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楠,李沐森.吉林市江南公园骆驼消化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与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17(5):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