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梅嬛、刘维达)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保藏中心医学真菌分中心前身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医学真菌中心,成立于1984年,为当时国家科委和卫生部专门指定的三家国家级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 (细菌由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承担、病毒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病毒学研究所承担、真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承担)之一,主要负责医学真菌菌种的收集、保藏与管理。由吴绍熙教授担任首任中心主任至1998年正式退休,之后由刘维达教授接替担任中心主任,将真菌保藏室从接手时仅有两台冰箱和一台木制菌种操作箱的20平米房间,最终扩大为占地约200多平方的生物安全二级加强实验室,配备了保藏库、菌种操作室、药敏室、菌种接收及发放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及细胞免疫室等,添置了大量保藏相关的基础设备和科研仪器。
2013年卫计委颁发了国家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保藏机构设置相关规划,将原指定的3家国家级保藏机构调整为6家国家级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保藏中心,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保藏中心被正式列入6家国家级中心之一。本中心作为院校4家分中心中保藏历史最悠久,菌种蕴藏量最大的保藏机构,规划以来一直得到卫健委和院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科教司的吴佩新副司长、邢若齐处长和院校的曹雪涛前院校长、王辰院校长等分别来中心视察指导工作。2013年获得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基金328万支持,2017年和2018年每年获得院校创新工程基地平台建设专项基金100万资助。
在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在国内医学真菌领域各位专家的关心、帮助下,本中心凭借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年的努力工作,其保藏能力和学术水平终获各级专家的称赞、业内的认可和同行的好评。我们先后形成了本中心的通用管理制度、风险评估文件、生物安全手册等一系列的体系文件;同时我们将二级负压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净化设施等设施设备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改造,从而确保硬件方面符合国标;同时我们按照要求不断将相关工作人员送去参加国家CDC或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生物安全相关培训,从硬件、人员、文件等多方面加强自身管理和提升。
我们于今年7月初迎来了江苏省卫生厅和国家卫健委的正式检查,专家小组分别对本中心的设施设备配套、实验室建筑结构设置、工作人员实验操作技能和管理体系文件等多方面进行了核查和验收。通过整改,最终本中心于2018年9月21日拿到了江苏省卫生厅有关生物安全实验室 (BSL-2)加强型实验室备案成功的证书,又于2018年11月12日获得了国家卫健委有关指定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保藏中心为国家级保藏中心的批复文件。
截止目前为止,本中心采取了室温保藏、低温保藏、深低温保藏等多种方法,保藏了医学真菌蕴藏量累计达到92个属,362个种,1 024株标准,其中包含了多年来从美国引进的ATCC标准株44株、荷兰CBS引进的标准菌株323株、从日本IFO和IFM引进的标准株11株,从WHO获赠的菌株19株;同时,本中心也不断收集国内具有价值的临床株,如少见菌、罕见菌、具有地域性的流调菌种,同时中心也不断首报新发菌种,蕴藏量共计19 568个备份。中心每年为全国的生产企业和科研教育机构提供数百株医学真菌菌株标准株和参比株;依托保藏中心平台的优势,本中心先后12人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以及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卫生部临床学科建设重点项目、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项等,历年来共获支持经费达3 000多万元;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完成抗真菌新药临床前评价实验20余项,为国家最大的抗真菌药物体内外药效学评价平台;先后培养硕士生20余名、博士生50余人、博士后4人 (外籍在站1名),聘用外籍高级访问学者1名、特聘外籍首席顾问1名;每年主办一期全国性的医学真菌继续教育学习班,近年还与荷兰皇家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 (CBS)联合举办国际培训班3次。
中心成为国家级菌种保藏中心后,有收集和征集医学真菌菌种资源、保护和丰富国家病原真菌生物多样性的权利和义务,为广大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免费保藏医学真菌菌种的服务,并开展菌种鉴定、药效评价、动物模型等有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