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摘 要:手机阅读以它的便携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传播内容的私密性、时尚性、娱乐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的喜爱。高校如何使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政教育占据重要位置,受到了很大冲击和影响。手机阅读媒体的内容丰富性,容易造成主流意识形态出现淡化的趋势,其负面影响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手机阅读;载体;渗透性
1 大学生手机阅读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的背景分析
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5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其中大学生占20.6%,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
大学生正经历着新的事物,高校图书馆是使用手机媒体的重要场所,阅读、学习、工作和生活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使用手机阅读媒体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手机阅读媒体背景,提高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削弱大学生手机媒体环境思想的负面问题,学生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助于高等教育工作者工作。
纠正大學生使用手机媒体的误区,促使全社会关注和反思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理论成果,但是对于媒体关于这一主题的手机阅读的具体应用将涉及较少,在手机媒体建设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分析,希望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略尽微薄之力。
2 大学生手机阅读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的问题分析
2.1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思政教育缺乏认同感
手机具有明显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它还为阅读主流文化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移动通信环境,推动了新媒体阅读在中国的发展。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西方国家的强大文化和意识形态对我们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电子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和媒体渠道的量明显增加,在促进文化建设和经济的同时我国建设快速发展的西方文化和文明,也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自由时间,计算机网络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工具,是他们的娱乐和休息的重要手段与人打交道时,他们通过QQ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等方式交流网络。
2.2 大学生不良阅读行为偏离个体价值观念
大学生道德评价规范和道德相对主义必然导致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念混乱。互联网产生的信息量巨大,信息输出无法有效地受到法律的控制。在认识和判断是完全独立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消费信息,手机阅读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和平等、互动、网络文化的异质性,以及隐藏在网络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带来的思想,极大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行为。网络和网络主流文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开放、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观,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价值观倾斜、盲目西化、社会生活价值。向紊乱和道德判断力削弱,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道德意识、伦理观念混乱等等。
2.3 大学生交流闭塞弱化高校思政教育
在新媒体的手机阅读时代,各种网站已成为客观传达信息和思维行为的重要影响。积极开发和共享信息资源,尽快建成主流文化网站,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依托校园网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机制。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作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哲学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建立教师、辅导员、学生,校园网,网络管理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学生干部主持,小组成员在校园网络论坛更活跃,在学校信息违反国家政策,应及时阻止或删除;积极释放健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3 大学生手机阅读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解决措施
3.1 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正确的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手机阅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种政治文化的互动,极大地促进了全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碰撞的形成和交换各种政治主体、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十字路口,政治文化之间的中国和外国的更直接、更强烈,因为催化剂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的目的,在我国,有助于中国在世界政治和增强文化的影响。开放、碰撞、冲突、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互吸收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学生逐渐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影响学生的政治权利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手机移动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越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3.2 坚持政治导向,强化手机交往法律保护
为了在大学生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手机阅读的主流文化的建立,高校一般都有一个控制机制,通过一定的舆论,把握大众传媒的垄断和封锁不良政治信息,过滤信息发布后,舆论控制,创建一个统一的舆论对公共。宣传教育与灌输。对非中心分离的电子网络的开放性和管理决定了其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完全免费的,很大程度上是从政府的管理和控制,手机阅读媒体交流也打破政府垄断的信息,加快吸收和整合,所有的主流文化,传播文化,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的标准,道德规范可以在一个地方发现生活在网上,各种包括自由多党制政治理论论、民主和平论思想和人权至上的理论泛文化主义、原教旨主义、邪教理论,在互联网上出现,它将影响由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他对本国的政治和政治人士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3.3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利用手机阅读媒体加强思政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了党的政策,在网络宣传法律法规,提高自信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高等教育意识加强大学生使用手机阅读的媒体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民族文化与大学生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弱化,更注重个人利益,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始概念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也有所加强。这大大冲淡了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操。在许多可见的层面上,全球各国政府越来越感觉到,它们无法像过去那样自由地控制和运作。
4 结语
在大学生主流文化交往中,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手机阅读刺激了主流文化的发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认可。手机阅读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媒体工具,具有强大的消费、娱乐、学习和渗透功能,这一功能适应了大学生思政教育主流文化普遍化,从而各种各样的手机阅读充斥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争取和引导着大学生的三观。手机阅读媒体以其引导大学生思政教育重要载体,同时促进手机阅读对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滢:手机:个性化的大众媒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
[2]严三九:新媒体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年
[3]丁卫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文化教育 201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