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初中级汉语课堂中的应用可行性探究

2018-02-03 21:55江宇豪[突尼斯]海客
文教资料 2017年29期

江宇豪[突尼斯]海客

摘 要: 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是突尼斯全国唯一开设汉语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其汉语课堂教学仍采用的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法。本文探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研究概述与主要特征,阐述了当前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并分析讨论了任务型教学法在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课堂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突尼斯语言学院汉语教学 应用可行性

引言

教学法是“三教”问题之一,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使用目的语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母语是否该作为教学媒介语使用这一问题已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会产生干扰作用,妨碍外语学习,因此在外语课堂上应完全排斥;有的学者则认为,母语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外语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使用母语作为媒介语。

中国与突尼斯于20世纪60年代建交,突尼斯汉语教学从20世纪70年代起不断发展,40多年来已取得很大的成就。然而,目前关于教学媒介语的使用,大家都倾向于使用学生的母语或者英语进行汉语课堂教学,很少用目的语教学。由此可知,一些突尼斯汉语老师一直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翻译能力,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这造成突尼斯汉语学习者“哑巴汉语”的现象,部分突尼斯中文系毕业生的汉语口语表达水平未达到学校要求,不能用简单的汉语与中国人交流。我们通过对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的汉语教师访谈,发现:突尼斯汉语课堂所使用的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是造成学习者“哑巴汉语”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突尼斯汉语教师在讲授初中级汉语课时,使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课堂教学内容集中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语言知识,忽视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即与中国人自由交流。

鉴于此,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必要。因此,我们关注以“任务”为核心观点、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通过对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用语与教学方法的考察,以及对任务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任务法在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初中级汉语课堂的应用可行性进行探究。

一、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用语与教学方法

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是突尼斯全国唯一开设汉语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1998年,突尼斯的汉语专业由选修专业提升为系统本科专业,汉语教学从此走上正轨,2002年起,突尼斯汉语教学事业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2002年7月到2015年7月,已有十四届汉语本科生毕业。在此期间,2007年汉语本科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汉语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2007年起,在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其课型和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基础汉语、应用汉语、中国文学、中国文化、语言学、选修课和非汉语课程这几类。其中,基础汉语包括语法、口语课书面表达、汉字书写、汉语精读;应用汉语包括经貿口语和商务信函;选修课包括旅游汉语;非汉语课程包括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教学媒介语使用方面,本土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为汉语、法语和阿拉伯语,中国外教的教学语言主要为汉语和英语。本土教师使用的教学法主要为语法翻译法,中国外教所使用的教学法则为直接法和语法翻译法。

由此可见,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课程较为全面,但其汉语教师无论是本土教师还是中国籍外教,大部分都倾向于使用语法翻译法进行课堂教学,其他教学法使用得较少,这是造成汉语专业毕业者“哑巴汉语”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概述与主要特征

(一)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理论的研究概述。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Prabhu,1987),其提倡以“任务”为核心,是交际教学法的延伸。1996年,学者Willis(1996)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任务法的三阶段论,即任务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任务阶段、任务环阶段和语言点阶段。随后,Nunan,Long,Richard,Willis,Skehan等西方学者围绕任务教学研究不断探索,任务型教学法逐步成熟,并延伸到第二语言教学领域。

在中国国内,关于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的研究也有不少。1996年,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之一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在香港开始施行。1998年,夏纪梅、孔宪辉发表的文章《“难题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比较》,率先阐释了任务型学习的概念与内涵。2001年,《英语课程标准》由中国教育部正式颁布实行,其注重任务型学习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由此,任务型教学法不断推行开来,相关研究言不断深化,且延伸到对外汉语教学界,取得不少成果。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任务教学法把真实的日常环境与教学连接起来,促使学习者在情境中完成任务,习得语言知识和提升口语交际能力(龚亚夫,罗少茜,2003)。其具体教学特征如下:

1.以任务组织教学。任务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例如设计电话预订出租车的情景,学会运用话语来教出租车时预期的任务目标,而结果叫来出租车是非教学目的。

2.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具有明确的交际性和互动性,学习者在参与、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以交际任务带动学习。

3.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摆脱单纯的语言学习和语言练习,使语言教学成为有语境、有意义、有交际目的的语言实践。

4.调动学习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凭借这些资源,感知、接受和应用目的语。例如,参加足球赛啦啦队,由于学习者有观看球赛的经历和有关体育运动的目的语话语,因此很快学会“加油”、“传球”、“射门”、“角球”、“反馈”、“越位”、“罚球”、“黄牌”、“红牌”、“点球”等词语。endprint

由此可见,师生、生生互动是任务教学法最显著的特征。学习者通过教师创设的语言仿真情境,使用汉语完成任务,不仅能提升学习者的真实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习者积极性的提高。

此外,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体验式教学法有共同点,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在交际互动的情境中进行学习。

三、可行性探究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为非目的与环境下的突尼斯汉语学习者提供汉语使用环境的优势。

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学生除了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几乎没有可以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此外,在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初中级汉语课堂中,尤其是在口语课堂中,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学习者开口说汉语的机会率很小,不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再者,教师过于讲解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知识,使学习者失去開口练习口语的机会。任务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让学习者通过任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其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任务的形式促进学习者进行语言表达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会给在非目的语环境下的突尼斯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学习者在用汉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教师用汉语进行交际,不但会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而且会让学习者体会到进行交际的真实语境。

(二)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教师的自主权与教材的非指定性有利于应用任务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的汉语教师无论是本土教师还是中国籍外教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教学法和合适的汉语教材,都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即教师在课堂上选择自认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有助于“新”教学方法的施行。

通过对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教师访谈可知,当前的突尼斯汉语教学课堂,关于汉语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标准尚未确立,各个年级的教师可以依据自己所教课程,独立撰写新学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进而开展新学期的教学,这种充分的自主权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施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前,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有六位教师,三名本土教师,三名中国籍外教,各教师只负责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up to you”现象。另外,目前的系主任是俄语专业的教师,缺乏对汉语的理解与认识,无法统一负责汉语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再者,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上课用的教材大都由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提供,主要包括:《新使用汉语课本》、《中国概况》,除此之外,突尼斯唯一的汉语副教授罗托菲老师和两个高中汉语老师一起编写了一本针对高中学生的教材《龙》。其他的还有任课教师自编《汉字课讲义》、《中国文学讲义》、《中国文化讲义》、《古文阅读讲义》、《汉语教学法讲义》、《语言学讲义》、《汉法/法汉翻译讲义》、《中国经贸讲义》。突尼斯汉语教学属于非指定教材的汉语教学,这为任务型教学法实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任务型教学法在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初中及汉语课堂运用的必要性

(一)培养目标与学生的需求。

访谈得知,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汉语综合性能力的人才,同时汉语教师希望通过三年时间的汉语学习,学习者可达到用汉语就业的水平。然而当前学院毕业生的表达能力水平相对较弱,甚至存在“哑巴汉语”的现象。所以,如果不采用一种能让学习者开口进行汉语交际的教学法,学习者就无法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汉语综合性能力的人才,更无法达到就业的要求。

(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者汉语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调查结果发现,在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诸因素中,动机占33%,学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因素占14%”(刘珣,2000)。因为汉语在突尼斯社会还属于弱势语言,应用范围小,汉语人才需求很少,部分学习者毕业后很难用汉语就业;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缺乏必要的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在读生的学习动力。没有学习动力,汉语水平就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汉语水平。在这种条件下,寻找一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语言教学方法十分必要。

我们发现,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专业零起点的大学生,从母语(阿拉伯语)及掌握的几种外语(法语、英语等)中脱离出来学习汉语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学习汉语的条件与那些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的条件存在着差别。然而,这些学习者也有自己的优势,即与其他学生相比,突尼斯学习者有更多的学习外语的经验。对突尼斯大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掌握的第四种语言、第三种外语,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性往往超过其他没有学习外语经验的学习者。另外,这些大学生的年龄都一般不超过21岁,他们的理解力和记忆能力都相对较强,喜欢表现,热衷于新鲜事物。我们认为,给充满活力的年轻学习者进行汉语课应该使用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我以“任务”为核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比较适合突尼斯汉语专业初中级学习者的教学法。

结语

40多年以来,突尼斯汉语教学已取得很大发展。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缺陷,如课堂设置不规范,师资力量薄弱等。其中“哑巴汉语”现象,是当前突尼斯中文专业学习者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即使有用汉语的工作机会,他们也无法胜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突尼斯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走进课堂并享受学习,培养出一批能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综合性人才,值得关注,而以“任务”为核心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恰好能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能够为在非目的语环境下的突尼斯汉语学习者提供汉语使用的环境,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表达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激发学习者的汉语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白少辉.突尼斯共和国汉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徐子亮,吴仁甫.使用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