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丽
摘 要:住房问题自古以来都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近年来,房价问题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牵动着十几亿人的神经,过高房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住房问题,不断采取措施,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保证“住有所居”的梦想变为现实。
关键词:安居乐业;过高房价;住房保障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2017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住房问题提出保障措施。
安其居,才能乐其业。住房是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住有所居”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的住房问题,不断采取新举措,让人民安居乐业。
一、过高房价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2009年,电视剧《蜗居》播出后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热议。为什么虚构的故事和情节能产生这么大的现实反响?主要是由于它折射出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道出了无房族的困惑与无奈。
最近几年,房价过高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已成為纠结在人们心中难以释怀的生活命题,并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关键所在。2011年,《瞭望》杂志对3 608名年龄在20岁以上的城市居民进行调查,高达41.5%的受访者表示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住房,高居首位。在2013年的年度汉字评选中,“房”字登上榜首,表明“房”依然是当下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2014年,发布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被问及“当前青年人购置房产最可能的途径”时,有高达90.2%的人选择从父辈家庭寻求支持。2016年,央行公布的针对储户的调查报告显示:50%以上的居民认为房价“高,难以接受”,仅有约3%的人对房价“满意”。虽然比前几年70%以上认为“当前房价过高”的比例有所降低,但是多数人还是无法承受当前过高的房价。
“蜗居”“蚁族”“房奴”“裸婚”“井族”……这些词语的流行,进一步表明高房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而历史和现实的很多教训都深刻地警示我们:房价问题事关全局,如果长期居高不下,必将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承受之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住房梦,承载着十三亿百姓对家的梦想和希冀,构成最温暖的中国梦。
二、“住有所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有所居”是内涵丰富的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不仅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梦,更是每个人生活幸福美满的梦。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安居乐业从来都是政通人和、民族昌兴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百姓流离失所则一直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真实写照。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要有身心的归宿,这是保障幸福的前提。在这种信念下,房子成了中国人依靠的心灵港湾,有房子人就踏实,没房子人就心慌。出门时,房子是一天快乐的起点;回家时,房子是一天幸福的终点。
能够拥有较好的住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人家庭幸福感的关键因素。2014年,发布的《北京青年人才住房状况调研报告》显示:超过九成受访者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其中33%的人认为“有房是幸福的决定性因素”。2014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结果也表明:住房状况对家庭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居住地、居住社区的评价越积极,家庭幸福感越高;住房来源具有福利色彩、住房面积越大、有近期购房计划的家庭,其家庭幸福感越高;外来人口越想通过购买住房而留在本地,其家庭幸福感越高。显然,住有所居承载太多的民意诉求和民生期待,人人安居的愿景成为中国梦的构成要件。
让梦想照进现实,早日实现“住有所居”的“中国梦”既是全国人民的期盼,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和神圣使命!
三、完善住房报站体系,实现住有所居
2017年,热播电视剧《安居》是一部真正反映基层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故事以包头市北梁动迁为主线,讲述了在动迁过程中政府与群众勠力同心,最终实现和谐征拆,实现广大群众安居梦想的故事。
“住有所居”即是《安居》故事中人们的希望也是现实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早在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提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是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盼,他说:“人民群众对实现住有所居充满期待,我们必须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解决好住房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解决住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经过认真的调研指出:“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要总结我国住房改革发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住房建设的规律性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建立统一、规范、成熟、稳定的住房供应体系。要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同时要把调节人民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经济、适用、环保、节约资源、安全的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进一步指明了住房改革的具体方向——要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分类调控,地方为主,金融、财税、土地、市场监管等多策并举,形成长远的制度安排,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已经过去的2016年,“冰火两重天”的楼市风景折射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督促着政府加快对房地产市场的规范。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房地产市场的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2017年,是房地产业经历政策调控颇为严厉和频繁之年。这一年,全国各地出台楼市相关政策和规定的次数之多、力度之大,都超过了以往。同时,随着租购并举、租售同权、共有产权、限售等政策的渐次落地,符合国情、层次分明、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轮廓已经逐渐显现。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2017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作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保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理念,明确了中国楼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也意味着我国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真正促使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
针对困难群众,习近平特别强调:“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古往今来,住房始终倾注着人们许多的希冀与憧憬。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党和政府、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住有所居”的目标将一步步变为现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