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岸
摘要:高职教育中的《操作系统》课程理论性较强、抽象难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文章分析了目前《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从职业技能目标、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个方面进行统一,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职场的人才。
关键词:操作系统;职业能力;教学目标;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2-0087-02
《操作系统》是笔者所在学校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眼中难学的课程之一。在很多学生看来,它理论性太强,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紧密,是一门“无用”的课程。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好,使得该课程最终变成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教的课程。
1 《操作系统》课程基本情况
1.1 《操作系统》的教学目标
这么一门让学生和教师都头疼的课程为什么要在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开设?它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呢?
《操作系统》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深刻理解计算机整体概念的基础上,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掌握进程间的制约关系和高级进程通信,理解当前主流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具体实现。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总体层面使用各种操作系统的能力、安装和管理各种主流操作系统的能力以及分析操作系统原理和功能的职业能力。所以它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操作系统的概念、处理机管理、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以及主流操作系统介绍等方面的内容。
1.2 目前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据笔者调查了解,在讲授《操作系统》这门课时,大多数教师是采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很多教师会讲授中采用CAI课件或者Flash动画来辅助讲授。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占主体地位,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则是被动听讲,参与度较低。
《操作系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一般是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平时成绩可能包括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一般占总分的20%到40%。期末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形式,一般占总成绩的60%到80%。
2 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思考
既然《操作系统》这门课成为教师和老师都不是很喜欢的课程,说明这个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是存在问题的。笔者通过对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认真研究后认为学校的《操作系统》课程存在下列问题:
2.1 教材不能和教学目标相匹配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笔者所在学校在《操作系统》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考虑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也参照了大学本科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是难度不是太高的。但我们选用的教材却无法和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匹配。
虽然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规划教材”,但并不完全适合我们的高职教育。这本教材内容比较偏重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更多是从系统软件编程的角度来讲解操作系统知识,对学生的编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先备能力要求已经大大高于我们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于是学生认为该课程枯涩难懂,导致学生既没有学习兴趣也没有学习耐心。这也给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2.2 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职业能力要求
《操作系统》的教学目标仅仅是“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掌握进程间的制约关系和高级进程通信,理解当前主流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具体实现”虽然在难度要求上不高,但是无法达到“使用各种操作系统的能力、安装和管理各种主流操作系统的能力”的职业能力目标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标还是比较重视对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职业能力中注重安装使用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技能目标不一致。
2.3 职业能力、教学目标和教材需要协调统一
如果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教材的内容不能贯彻课程的教学目标,这门课的教学将是很难成功的。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或编制教材,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与教学目标和教材协调统一起来。
对于笔者所讲授的《操作系统》课程来说,如果我们保持职业能力要求不变,那我们首先要调整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从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的角度转变到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上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样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从原来的知识掌握角度转变到理解操作系统发展的原因上,培养学生理解事物发展因果关系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安装操作系统。我们可以在课程中讲授各种操作系统安装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了解。
(3) 扩大学生的视野。很多学生只用过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的了解也仅限于目前主流的幾个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安装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扩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操作系统的定位及其相应的功能特点。
3 对《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实践
笔者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最终目标要求,在《操作系统》的课堂教学中就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扩大学生视野3个方面来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 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到“信号量和P/V操作”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请10位同学利用一个工作台(共有6台计算机)来快速有序的完成各自的查找数据的任务。通过这个实验体验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任务,从而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中使用“信号量和P/V操作”的意义。对于比较抽象的“磁盘调度算法”,我们也是通过展示磁盘的模型图片,请同学们来思考怎样才能快速地从磁盘上读取需要的数据。
(2) 增加安装并使用多种操作系统的实训。利用Vmware Workstation软件,让学生模拟在一台计算机上安装操作系统。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安装方式,使学生掌握使用光盘安装系统、使用U盘安装系统以及使用硬盘中的ghost文件来安装操作系统的方法。在安装操作系统的实训中,一般先由教师进行安装演示,学生再进行安装训练。安装中允许学生讨论交流,但强调每个人都必须亲力亲为,确保每个人都真正掌握了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3) 展示讲解各类操作系统,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Centos、Redhat等操作系统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到除Windows操作系统之外的其他操作系统。通过对比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到不同操作系统的定位和功能特点,为今后选择使用恰当的操作系统奠定基础。
(4)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不再拘泥于原来的笔试形式,而是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同学通过讲解课后习题、参加实训的形式来获得课程的成绩。
4 结论
《操作系统》课程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习目标的学习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的《操作系统》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到工作技能,锻炼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海芸.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 科技信息,2010(35):218+117.
[2] 张其亮,陈永生. 翻转课堂在操作系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73-176.
[3] 孙述和,谢青松,董付国,杜萍. 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1):93-96.
[4] 郁红英,王磊. 浅谈操作系统实践教学[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434-437.
[5] 叶俊民,李源,周伟,杨艳,王敬华. “操作系统原理”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71-173+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