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表“情” 钝化了说“理”

2018-02-03 17:54刘仰
蓝盾 2018年1期
关键词:图形图像表情符号图形

刘仰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交媒体的兴起催生了一種流行图像文化,即表情符号。社交媒体内容短小,文字有限。为了方便用户,开发者设计了常用表情,开心、沮丧、大笑、鄙视……之类,可以很方便地代替文字。

虽然社交媒体提供的官方表情符号很多,但在个性化的趋势下,人们总觉得不过瘾。于是,很多人便自己制作各种代表特殊心情的简单图形,配以简单文字,将心情的表达丰富、方便、生动起来,成为网络上大为流行的表情包现象。

有意思的是,从历史角度看,是否有文字是判定文明水平的一个标志。考古研究发现,很多古代文明在没有产生文字之前,经常用图形、图画来表达各种含义。因此,当现代网络文化开始流行表情包时,它似乎像一场文明的退化。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文字表达需要抽象和逻辑,需要跳开表面现象,试探背后的本质。而图形图像更为感性,更容易表面化。事实上,这一现象的出现不能完全归之于网络。因为从电影电视诞生开始,摆脱文字,盯着别人提供的图像获得信息,就已成为最流行的大众文化形式之一。

读图时代的表情包文化是否会弱化理解和表达能力?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然而,这个问题背后有一个被忽略的差异。当今世界绝大多数文字都是表音文字,就是用字母记录语音。这使得字母文字与图形图像有显着差别。而人类的文字还有一类是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经消失在历史中,唯独中国的象形文字依然生生不息。在象形文字的范畴中,文字与图形的关系未必那么泾渭分明,常常结合在一起。象形文字与表音文字孰优孰劣,专家有很多讨论。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流行图形图像的符号化表达,难道不可以认为是表音文字在表达不方便时,对象形文字的一种借鉴?

于是我们似乎理解了一种现象:为何民众自发的表情包文化,在中国比在外国更流行、更繁荣。原因很可能就在于中国的象形文字使得无数中国人对用简单图形表达思想有一种天生的习惯和天然的亲近感。事实上,表情包最初的源头来自国外。只不过,西方社交媒体的表情符号都被官方、商业机构规范了。而中国网络极为活跃的自制表情包,说明中国网民在象形文字传统的基础上更自由,更有创造力,更容易实现个性表达。

即便如此,表情包也只能是一种方便的表达方式,不能替代思维的深度和完整,不能替代辩论的逻辑和周延。现在,很多媒体会以表情包作为插图,将影像、图片、语音、文字融为一体。如果采访对象流下眼泪,影像媒体记者会将镜头推到脸部特写,文字记者会写下“他哭了”。这种混合信息传播模糊了传统纸媒、电台、电视台的界限,弥补了纯文字容易枯燥以及表达情绪上的能力不足,同时也补充了单纯影像的信息缺失。例如,他为什么哭,需要文字的准确描述,才能让观众真正理解流露的情感。最具震撼力的照片至少都要有简洁的文字说明才能传达背后的丰富含义。

表情包与之类似,虽然图形简陋甚至通用,但配以文字,便是一种清晰和饱满的情绪。然而,表情包同新闻图片一样,更多代表一种情绪或心情,很难代替说理和完整的事实。要把事情说明白,要把道理讲清楚,还需要深入调查、周密铺陈、逻辑自洽、递进呈现、充分论述。表情包的心情或情绪表达,常常只能是锦上添花。一个流着口水夸赞美食的表情包,决不能代替从采购到制作的厨师手艺;一个斥责对方胡说的表情包,也不能真正驳倒对方的歪理邪说。要让受众明辨是非,除了情绪感染,还需要以理服人。

(摘自《世纪人物》)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形图像表情符号图形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企业需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设计
2021 emojis on the planet 2021表情符号
世界表情符号日
基于HTML5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手机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分图形
找图形
这个表情符号,你用对了吗
表情符号玩上瘾 时尚爱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