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清华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真正成为世界交通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阐述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并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了交通强国建设需狠抓“四个着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交通,打造开放融合、共治共享、绿色智慧、文明守信的现代化交通体系。而绿色交通是交通运输行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具有引领作用。为了更好推进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目标下我国绿色交通发展,本文对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下一步我国绿色交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目前,行业已重点开展了绿色交通试点示范,先后开展了26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58个绿色交通运输区域性和主题性试点、4个绿色交通省等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绿色交通试点管理模式。开展了“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开展重点企业能耗统计监测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部级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系统。重点推进了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在道路客货运、城市公交、城市出租汽车等领域的推广应用,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不断提升。
目前,行业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在科技创新驱动、绿色技术目录推广、绿色交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方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布了一批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启动实施了一系列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计划项目,发布了《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6年度)》等政策文件。同时,行业大力推进绿色交通成熟适用技术应用,开展了绿色交通科技成果推广与重点工程示范。此外,行业在节能环保领域重点开展了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应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等一系列绿色交通技术研发工作,建立健全了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和成果转化机制。
在交通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严格控制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重点推进了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客货运场站等施工扬尘治理,全国重点港口实施了船舶岸电工程,减少船舶大气排放。机动车污染排放防治不断推进,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此外,重点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保护和补偿,开展了一批生态型公路、港口和航道的建设。
目前,绿色交通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行业建立并完善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机制,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节能减排资金32.5亿元、环保专项资金5亿元。此外,成立了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组织机制不断健全。此外,初步形成了包括法规、规划、标准和规范的多层次制度体系,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出台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等公路水路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了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评价体系[1]。
建设交通强国,一是自身强,综合实力世界领先,二要强国家,有效支撑民富国强。目前,我国已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和“到2050年,全面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前列”的建设目标,虽然我国绿色交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全面推进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更高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绿色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绿色交通运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与协调亟待加强[2-3]。
二是绿色交通技术应用基础性、前瞻性研究深度不够,绿色交通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仍需加强,与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绿色交通技术应用推广体系仍需健全。
三是绿色交通制度框架体系尚不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仍需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交通法规体系尚不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等基础性工作薄弱,建设交通强国下的绿色交通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四是交通运输业应对污染防治压力较大。行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压力较大,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交通强国建设的发展要求仍有距离[4-5]。
建设交通强国,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交通要求,着力构建与交通强国相适应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针对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围绕行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交通强国目标,笔者提出未来推进我国绿色交通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是制定建设强国相适应的绿色交通发展中长期战略,推进绿色交通保障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绿色交通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建设,开展绿色佳交通制度创新研究,开展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相关标准研究及制修订,研究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等标准,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监测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标准,构建绿色交通技术创新标准体系。三是交通强国下的绿色交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必须强化评价引导,为行业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一是重点开展绿色交通技术科技示范工程推广、重点科研项目清单、科技成果公开等技术应用创新模式,重点推广绿色交通先进技术应用,构建绿色交通技术应用体系。二是加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船推广应用,构建完善充电加气配套设施体系建设。三是积极推动绿色交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完善绿色交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和成果转化机制。四是强化企业绿色交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交通技术应用市场创新体系[6-7]。
一是加大绿色交通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免税、减税和税收抵扣等多种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绿色交通技术研发应用。二是加大绿色交通的财税、金融政策创新,推动建立有利于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多元化风险融资机制。三是积极发挥绿色交通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税收政策的引导效应,带动绿色交通相关技术和项目投资,推动绿色交通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广碳排放交易等绿色交通市场机制应用,建立与完善交通运输碳金融交易体系,促进碳绿色交通金融发展。
一是支持行业绿色交通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多双边绿色交通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利用多双边机制和平台,对标世界交通强国,引进国外先进绿色发展理念和技术,服务于行业绿色发展和建设交通强国的需要。二是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全球环境治理建设,支持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对外谈判及技术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民航业、海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治理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