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与发展对策

2018-02-03 15:50任三强石泉县水利局陕西石泉725200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2期
关键词:石泉县面源水土保持

任三强(石泉县水利局,陕西 石泉 725200)

生态清洁小流域是在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既是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水源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质、实现安全供水的重要抓手。

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属于典型的秦巴山区,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县境内全长58.5 km。全县总面积1 525 km2、总人口18.2万人。石泉县是国家绿色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2010年以来,石泉县坚持在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逐步推进了以维护水质、控制面源污染为目标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按照总体目标不变,梯次推进,以点带面、引领示范的要求,依托“丹治”二期工程和陕西省煤油气水土流失补偿费项目,在饶峰河流域逐步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建设,从饶峰河流域双樟村示范点到现已建成的国家级杨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示范园,从点到面,从试点到示范,从传统治理到探索创新,累计治理点、面源污染面积约25 km2,为“十三五”末把石泉县建成宜居、宜游、宜业的“三宜石泉”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主要措施

1.1 围绕水源保护,突出溯源治污

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核心,是有效保护水源、改善流域生态的关键[1]。目前水源保护区面源污染已成为小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伴随着郊区城镇化及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垃圾产量等不断增加,小型分散点源污染已成为小流域污染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水源保护中存在的点、面源污染问题,石泉县坚持突出源头治理、溯源治污、点面综合防控的方针,重点抓好化肥、农药面源污染防治和污水、垃圾等小型分散点源污染防治,有效避免各种污染物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的影响。

(1)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从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入手,突出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转变农村传统生活观念,引导群众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在饶峰河流域各试点区,对城镇近郊人口集中居住地的所有污水进行统一收集 ,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处理系统;对不能集中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采取滤沙净化、三格式化粪池、无动力潜流式人工湿地和景观稳定塘等多种节能、生态措施进行污水处理。同时按户配置垃圾收集箱、桶,按院落建设垃圾池、配置垃圾车,落实专人,定点收集,集中清运。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采取有机施肥和强化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示范,发展清洁化生产。在坡耕地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在小流域内发展一定数量的舍饲养殖,并配套沼气池建设,以保证产业发展和生态种植业的有机肥源;有条件区域实施休耕、轮作,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肥力提升,真正做到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同步增加流域内农民收入;建设无公害生态植物园,在果园、农田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在果园内放养鸡、鸭、鹅,起到延长食物链、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和减少面源污染物的作用,有效保护水质。

1.2 注重系统发力,做好过程防控

小流域是降水在陆地运动的基本单元,降水的主要运动过程有降雨、入渗、径流等。基于此,以动态逻辑深化治理内涵[2],在做好源头治理的同时,上中下游科学统筹,因地制宜实施污染物过程阻截、末端治理等措施[3]。在饶峰河流域杨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示范园建设过程中,从山顶到坡脚、从源头到沟口,建立了拦、蓄、排、灌、截的立体防护体系,综合运用河道缓冲带、植物过滤带、湿地系统,促进水生、湿生动植物群落生长,强化河岸屏蔽带生态功能,恢复了河道治污蓄清的自然功能,使河道成为洪畅、水清、岸绿的生态河流,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在生产用地内配置横向植物过滤带、纵向水草沟,串珠式布置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等稳定塘。针对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路径,用生态、景观、清洁等设计元素层层设防,分级过滤降解,确保排入沟道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实现污水零排放,有效保护流域内的水生态环境。

1.3 深化治理内涵,强化和谐发展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建设过程中,石泉县探索出了“治污生态化、工程景观化、水岸园林化、园区清洁化、水系安全化”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模式,强化生态循环、弱化工程治理、美化村居环境,使水土保持措施真正起到了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4]。比如,将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成生态景观性稳定塘,把堤防岸坡建设成生态美化性植物护坡和水草沟溪驳岸,修筑梯田时采用土石复合地埂并栽植金银花、黄花、桑树等护埂,边坡防护时采用边坡挂网喷锚和藤蔓植物挂绿,在农耕区坡脚设置苗圃过滤带等,把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功能性、景观性、经济性融为一体。同时针对流域内人地矛盾突出和产业致富的需要,倡导绿色循环农业,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庭院经济,建设生态观光采摘园、林下生态养殖园,发展稻(藕)田养鱼等,并同步推进农村产业生态清洁化与乡村农家乐发展,增加农户经济收入,促进人地、人水和谐发展。

1.4 积极创新探索,破解运管难题

(1)破解污水生态化处理过程中低温不达标的问题。在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中,针对污水预处理措施三格式化粪池中厌氧菌冬季低温繁殖慢,厌氧池处理污水不达标[5]问题,采用占地少、节能环保的“太阳能加热厌氧池”技术,在饶峰河流域杨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示范园取得成功,为后续推广使用该技术奠定了基础。

(2)创新运管机制,破解可持续发展乏力的问题。在杨柳水土保持生态清洁示范园建设中,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水保生态建设、维护和管理,探索出了“政府+公司+农户”的建设模式,弥补了项目建设资金的不足,实现了资金综合有效利用,保证了农民收入和园区管理主体责任的落实,为后续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模板。

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生态清洁化治理投资不足。生态清洁化治理因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需求。为此,建议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大规划,逐步将面源污染治理涵盖整个水源区保护范围,持续加大投资。同时结合农村脱贫攻坚工作,把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与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扶贫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改变单兵作战的现状。

(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利用面临瓶颈。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类型较多,有厌氧滤池-氧化塘-生态渠、厌氧滤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厌氧滤池-滴滤充氧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等多种类型,人工湿地有潜流式、表流式,潜流式又分为垂直潜流、水平潜流等多种类型,但在汉江水源地范围内,至今还未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运管成本、运行效果等进行量化分析,影响了推广应用。建议通过试点建设,量化比选出最适合汉江流域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3)流域生态指标量化监测不足。水质监测分析能力弱,无法对治理成效进行量化分析。建议在典型小流域内,试点开展水质监测站建设,及时掌握生态清洁小流域各项措施实施后保水保土、防蚀减灾、水质净化等方面的功效,便于对治理成效数据进行分析。

3 结 语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在汉江水源地山区尚属空白,无统一建设标准和治理模式可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需深化对生态清洁化治理的认识,把生态文明、农村治污、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融为一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借鉴石泉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积极探索适合汉江水源区水土保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新模式,为一江清水送北京奠定基础。

[1] 祁生林,韩富贵,杨军,等.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与技术措施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0(3):18-20.

[2] 朱铭捷,化相国,焦一之,等.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深化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1(11):10-12.

[3] 王星.陕西省丹汉江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2(2):11-13.

[4] 杨进怀,常国梁. 北京城乡接合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J].中国水利,2017(2):24-27.

[5] 程焕玲.郝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2017(1):16-18.

猜你喜欢
石泉县面源水土保持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服务石泉县域经济发展,推动蚕桑产业迈人新时代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108个村子显露全新景象——石泉县“镇村工作一体化”产生多重效应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