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之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工作探究

2018-02-01 05:15郝彩芳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领导权意识形态网络时代

郝彩芳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立足于网络时代探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回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提升党的执政水平,革新黨的执政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新面貌、新作为,答好时代新考卷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时代;导师;领导权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

党的执政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总体性的概念,涵盖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体系的思想,包括宗教、艺术、道德、法律等等。而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其主导的精神文化是执政党确立执政正统地位,开展执政活动的有力支撑。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胜利推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十八大以来,随着新时期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严峻考验,我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牢牢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全新的视角创新定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形态。正如习近平同志曾在2013年提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这表明,意识形态工作已上升为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且“极端重要”也表明了习近平在吸收借鉴原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创新了意识形态认识论的话语体系。

二、网络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工作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丰富的物质刺激着人们的思想,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了动摇甚至产生了怀疑,这种危机也使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一方面,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而与此同时,个体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以及交互意识也在开放的、网络化的时代环境中得到加强,因此相应地催生了更高级别信仰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日益步入困境,颠倒的教育主客体关系,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脱离了实际的生活世界,导致了信仰认知与情感体验的割裂和人本关怀的缺失;权威型教育模式则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者拥有绝对的发言权,造成了部分受教育者在形成理想信仰的过程中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教条,尤其是青年学生在面对各种社会思潮时缺少正确导向和普遍规范。所以,党在今后整合意识形态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实践,从不断变化了的实际出发,使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内化为民众的自觉,使之成为党凝心聚力的强大资源。

三、网络科技助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工作

(一)发挥网络“导师”的作用,为网络舆论提供“榜样”

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执政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尤其是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内部主流意识形态层面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不能固化的遵循与书本教条,而是需要进一步深入到群众内部,用全局观和正确的历史观来分析问题。同时,网络环境纷繁复杂,当一些不实言论出现,人们不能很好的辨别真假时,需要一些网络“大V”的出现,用权威的专业的声音引导领导网络舆论,使群体意见避免极端化。这也需要社会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坚持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们心声统一起来,认真对待群众需求,及时回应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和新闻报道速度,创新舆情分析和研判机制,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立足于正确引导舆论,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开展工作,有利于人们群众自我保护,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二)网络空间开展的跨区域、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

“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中萌芽,转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成型,在锐意进取的改革开放中不断调整,但人不可避免地带有单向强制灌输和直接宣传鼓动等旧的烙印”。(2)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简单的交流模式,多元文化的并存和发展,使得各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排斥到吸纳的过程,这正是互联网为多元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应该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宣传,以其唯物辩证的立场去启迪世界人民,以包容的态度和革命的精神去接受其他意识形态合理性的思想和原则,以自身的优越性和进步性巩固世界意识形态阵地。我们强调指导理论的创新,相应地也需要转变旧有的思想工作的宣传思维和教育模式。改变群众被动的客体地位,把单一的灌输变为双向的互动,因为理论本省如果无法被人们所理解并接受,再权威的论述、再高深的观点都将成为文字的泡沫。所以,要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开展宣传思想工作,避免理论宣传虚假、浮夸,尽可能的与大众心理贴合,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世界发展的趋势,使得理论灌输变成梦想自觉。

(三)网络环境的净化,全方位打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地位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负面效应,尤其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遵循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原则,净化网络环境,保障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当然在维护我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工作中,不仅要积极团结各族人民,还需要各级政府的相互配合。它在政府部门主持的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全局进行筹划。一是从中央开始,下至省市县,协调配合,逐级衔接意识形态工作网站;二是与时俱进,不断运用新的传媒技术,促进网络文化产业朝着更加规范的产业链条发展。一是遵从历史事实,多角度诠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挖掘红色基因。利用新型媒体平台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的宣传,创办一系列的红色文化的电子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等,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及时更新内容。三是积极策划红色活动,增加普通群众体验、参与的机会。比如,利用年轻人喜欢打游戏的心理,将革命战争中的经典战役开发成“红色游戏”,让青年人在享受趣味性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深层的东西,增加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实地“红色旅游”,打造“红色”城市,还原战争年代的景物,让人们真实的体验“红色”,增加与“红色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利用电视、电脑等设备,放映红色题材的影片,用形象的表演感人受众,以多样化的主题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引导社会阵地的红色化。

四、结语

网络大数据时代给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识形态工作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众多机遇。牢牢把握机遇,迎接各类挑战,需要充分合理利用网络科技,才能真正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领导权,进一步优化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注释: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论》(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梁刚.论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J].当代世界语社会主义,2012(03):186.

参考文献:

[1]冉清文.网络时代的政府职能[J].理论月刊,2005 (02):113.

[2]黎远波.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与形式[J].社科纵横,2018 (02):8.

猜你喜欢
领导权意识形态网络时代
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重温《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责任担当 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论述探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民营上市公司领导权分离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