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
摘要: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艺术,也在于笔法美、结构美、章法美、墨法美,力度美、气势美、韵律美、风格美、意境美、自然美。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线条的重视。
关键词:书法艺术;“十美”;线条之美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笔法可以说解决线条的形态问题,字法是线条的组合问题,章法是线条组与组的关系,墨色是线条的表现的多样化。而力度、风韵、神采等要素最终是要通过“形”来体现的,没有“神”的形,是行尸走肉的。没有“形”的神是虚无缥缈的。所以形是最基本的载体。而书法之形的根本就是点画,也就是线条。这个逻辑上来说,所以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书法又不仅仅是线条的艺术。因为书法还有笔法美、结构美、章法美、墨法美,力度美、气势美、韵律美、风格美、意境美、自然美。即书法“十美”。这种说法简化了书法的内涵。书法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从书法的定义来看: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以毛笔为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书写的艺术。它由两个方面构成,即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是由书写的内容和书写的方式决定的。书法内容不仅有文学性,同时还牵涉到文字学的内容。比如“里”字,在作为量词时是不变的。而作为里面的意思是“裏”。古人云的“云”是没有“雨”字头的。“后”作为后来和皇后的写法也是不一样的。征伐的“征”的繁体也就是征,但是特征的征就是“徵”。所以书法里面有“文化”的内涵存在。学书法不仅仅要学书写,还要去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小朋友和你求个墨宝,你送幅“少小离家老大回”,合适吗?我属猴,又正好是猴年,请你赐个墨宝,你大笔一挥写个“马到成功”,好不好?我一想,不高兴了,咋了?大哥,马年过去了好吧,再等十年才能成功啊!你要写个“马上封侯”,好,点赞一个。剔除文化的因素,把书法变成纯艺术,过于夸大书法的抽象性和线条的表现力,是让书法变得浅薄。
我们说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艺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对线条的重视。相反,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地注意线条美的呈现。线条美涵盖了笔法、章法、墨法、力度、气势、韵律和风格等书法本体要素。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对七种用笔进行了阐述。“卫夫人所关注的是线条美中的技法问题,线条美是书法艺术独有的特殊内容,因此古来的技法理论中十分关注线的运用。对线条的把握,是书法学习的重要途径”。[1]
从书法书写的本身来看,线条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样的线条是好的线条?1.基本形和其他形态。首先心中要有一个关于线条的基本形的概念。然后了解其他的形态以及和基本形的不同之处是如何形成的。线形包括线条的长短、粗细、方圆、曲直等方面。点是线的最小形式。2.避免常见的病笔的几种形态。元代李溥光《雪庵八法》中有“八病”之说,如柴担、棱角、竹节、折木、牛头、鼠尾、蜂腰、鹤膝。其实还有垂尾、扫帚、柳叶、发丝、锯齿等现象。3.没有生命力的线条是败笔。晋卫夫人《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从此,“骨”、“肉”、“筋”等象征力量、生命的字眼開始出现在描绘书法线条的语汇中。李世民在《指意》中指出“太缓者滞而无筋,太急者病而无骨,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竖笔直锋则干枯而露骨”[2],对线条的生命力很好的进行了阐释。
二、如何获得好的线条?1.可以从线质的角度来看待。线质就是所谓的线条的质量,我认为好的线条要达到以下几个标准:“流畅、圆润、浑厚、遒劲”,中锋行笔可得圆润饱满的线条。所谓中锋行笔,令笔尖在笔画中间行走,就是笔锋跟随笔势万毫齐力,且笔尖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间,这样写出的线条光滑圆润,厚实饱满。侧锋行笔可得妍美俊俏之线条。侧笔取妍,王羲之的兰亭序里,大量采用了侧锋的使用。侧锋要特别注意毛笔入纸的角度。2.可以从“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如屋漏痕”,这几个词里,好好体会如何运笔获得优质的线条。3.对线条的评判,书法本身也有独立的体系:点画精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笔能扛鼎,不露圭角,不浮滑轻飘。
三、不同书体的线条美感是不一样的。线律是线条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运笔的快慢、轻重形成的节律、节奏,从而形成具有韵味不同的审美特质的线条。不同的字体有着不同的线的表现。1.篆书线条行笔粗细均匀,圆和温雅,含蓄流畅,沉着宁静。2.隶书线条或飘逸潇洒,或浑厚顿挫,抑扬顿挫,一波三折。3.楷书线条平正规整,不急不厉,点画精到。颜体的线条美在丰腴雄浑,遒劲厚重。柳体的线条瘦劲俊朗,棱角分明。赵体的线条温润圆秀,意态流动。4.行书线条看上去轻松活泼,自由灵动,形态丰富,方圆兼备,刚柔相济。通过三种方法:一是起笔的速度加快,二是曲线的增加,三是游丝的呼应和连带来实现线条的丰富性。5.草书线条千变万化,跌宕起伏,对比强烈,曲直交揉,粗细有别。“草书作为一种动态的线条形式,自魏晋以后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甚至被看作是一种最能表达作者性情,充分展现线条与空间魅力的艺术形态”。[3]
线条是书法的基础,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线条有深刻而又全面的认识,继而有熟练的控制和表达,才能对书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欣赏。赵孟頫说“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说明了笔法和结构在书法学习中处于同等的重要性。循序渐进,由专到博,加强字外功的修养,在书法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王强,杜雨霞.中国书法讲读[M].四川:巴蜀书社,2008:160.
[2]萧元,潘运告.初唐书论[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92.
[3]姜寿田,主编.中国书法批评史[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