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吉本芭娜娜的作品《厨房》、《厨房Ⅱ——满月》

2018-02-01 05:15袁嘉瑞
北方文学 2018年36期
关键词:男权社会女性形象性别差异

袁嘉瑞

摘要:1985年日本批准了女性差别撤废条约,通过了《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迎來女性解放运动热潮。1987年吉本芭娜娜凭借《厨房》获得海燕新人文学奖,之后又接连斩获多项文学大奖。这部在女性解放运动热潮中诞生的作品,通过女性主义进行的文学研究却甚少。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男、女主人公形象、对父权社会的批判以及解读主人公对社会性差的认知,进一步感受小说所提倡的新型性别认同意识。

关键词:厨房;女性形象;男权社会;性别差异

一、作家及故事梗概

吉本芭娜娜出生于文学世家,是日本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的吉本,进入高中后却因为难以融入枯燥无味的学校生活,变得意志消沉起来。每日靠读书消磨时间的吉本芭娜娜,高中毕业就已经将太宰治的全部著作读完。这也使其作品总流露出绝望与重生的文学魅力,深受年轻读者喜爱。1988年,她在餐厅里当服务生时所完成的《厨房》获第六届“海燕”新人文学赏,吉本芭娜娜也在日本文坛上初露头角。《厨房》之后的作品也是好评如潮,在日本掀起了“吉本芭娜娜风潮”。吉本芭娜娜在日本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村上春树并称为“文学天皇”与“文学天后”。

日本的家庭制度始于江户时代,虽然经历了母系到父系到男尊女卑的多次转变,但血缘一直是组建家庭的关键。二战后,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传统的家族观念也发生了深刻改变。吉本芭娜娜在处女作《厨房》中构建的“无血缘”新型家庭模式,正是对日本长久以来家父长制的另类颠覆。《满月》是《厨房》的续集,小说讲述的是失去所有亲人的主人公樱井美影,被田边雄一及其母亲惠理子收留,组建了无血缘的家庭,逐渐走出孤独,最终得到成长的故事。在这个家中,主人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精神上的共鸣、家庭内部的自由平等。吉本芭娜娜说“与死亡本身相比,我对于描述心灵恢复更有兴趣。”实际上,作者也是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慰藉正在痛苦挣扎的年轻一代,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

二、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一)惠理子

“真正的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最好是养一个什么,孩子也行花草也行。这样才能了解自己能力的极限,生存从这里开始啊。”

“是啊。不过人生的成长过程之中,要是不彻底的绝望一次,就不知道自己身上什么东西,决不可放弃,也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我还算是幸运。”

作品中引导美影走出绝境,迎接光明的人是田边雄一的“母亲”——惠理子。她实际上是一位变性人。作品中对惠理子的描写,将一个独立坚强的新时期女性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惠理子的出现,有一定消除二元性别对立,解构性别的意义。无论是作为男性的山边雄司,还是作为女性的惠理子,其人生都过得十分精彩。再次证明性别只是人生的一个物质载体,个人价值不应被性别局限。此外,吉本芭娜娜在创作《厨房》时,日本法律还未正式通过变性手术。因此,惠理子这一虚拟人物的设定也是对家父长制下男权主义形象的一种抨击。

(二)樱井美影

“当然我不是因为一个人在洗东西而恨恼,而是在这寂然无声、怵然发麻的夜里,独自一人被遗弃而顾影自怜。”

“在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与我血缘相近的人,无论我去向何方,去做何事,全无束缚,这是何等畅快淋漓。”

女主人公美影的形象带有强烈的矛盾性。一方面是渴望血缘家庭的温暖,感性柔弱的传统女性形象,另一方面是渴望彻自由独立的新时期女性形象。特殊的身世经历将美影困禁在无止黑暗之中,但田边母子的出现为她指引了光明。加入无血缘的新家庭这一行为也体现了美影作为新时期女性摒弃狭义上的传统家庭制度的勇气。孤独无助的美影在田边家温暖和谐的共生环境中渐渐得到治愈,最终重新振作起来。《厨房》结尾“几番沉沦深渊,几经苦苦挣扎,几度重新站立。决不服输。决不泄气。”也寓示着美影作为日本新一代独立女性要直面人生磨难的勇气与决心。

(三)前来学习烹饪课程的其他女性

“大概她们从慈祥的父母那里接受了这种教育。因而她们并不知道何为真正快乐,在好坏参半的人生之路中,不懂得如何选择。她们能做的只是走自己的人生。这种幸福人生极力回避自己孑然一身的感受。”

在《满月——厨房Ⅱ》中,美影顺利地成为了一名职业厨师。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前来学习烹饪课程的其他女性表的是传统的女性形象。她们从小接受顺从贤良的女子教育。依赖家庭,害怕孤独,不敢为自己争取理想生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女性。她们来学习烹饪更多是为了做好家庭主妇的本分。但美影是为自己,烹饪这份爱好使她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作品中男性形象分析

(一)田边雄一

首先是《厨房》中作者对其外貌以及在美影祖母葬礼上的种种描写,刻画出一个有着女性般清秀面容且多愁善感的男性形象。曾在花店打工的雄一与美影祖母不过是数面之交,却流露出比美影这个亲孙女还要悲痛的心情,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他感性细腻的性格。《满月——厨房Ⅱ》中,雄一在母亲去世后便一蹶不振,仿佛比身为女性的女主更难排解内心抑郁之情,缺少坚强的男性气概。多次在美影面前不顾形象地痛哭流涕,把对母亲的依赖不舍寄托在美影身上,这也与以往女性依赖男性的形象截然相反。可以说雄一这一男性人物形象中掺杂着许多女性性格色彩。

(二)宗太郎

美影的前男友宗太郎酷爱植物和视野空旷的地方。因为他的喜好,二人之前约会地点总是选择在公园附近。由此可见在约会中宗太郎是占有更多话语权的,而美影总是选择顺从他。但宗太郎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他与美影的会面并没有给伤心孤独的美影带来实质性的安慰,性格中带有大男子主义倾向。作为大家族的长子,宗太郎性格直爽。曾经美影也一直为自己配不上他而心生自卑之感。这也从侧面表现出日本家父长权制,男尊女卑的传统家庭观念根深蒂固。这也是造成宗太郎大男子主义的支配型性格的主要原因。

四、对男权社会的批判

“或许,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我们两人不是男人和女人;但就太初的古代而言,却是真正的男人与女人。然而无论如何,那个地方过于冷酷了,不是人与人建立和睦关系的地方。”

这段文字是对梦境中美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在日常生活中,雄一更多地把美影当作家人、朋友而不是女人,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表露出逾越界限的男女之情。雄一家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各家庭成员拥有平等的话语权,这也让美影感觉不到男女差异。但在古代,男女之间因为性别差异就会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正如作者所说,那只看重性别,无视个人价值的社会是冷酷的,是无法建立和谐关系的。这也体现出是作者对男权社会的抨击以及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性别分工意识的批判。

“现在的男人,先给女性开门的很少见哪。你可是颇具男士风度呀。”

“是惠理子教育的。”雄一笑道。“我要是不这样做,那人就气得不肯上车,一直这样。”

从美影和雄一的对话中能了解到当时的日本社会还存在着以男性为中心的严重的男尊女卑观念。雄一之所以颇具绅士风度地先给美影开门,是受自己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的教育。惠理子之前是男性,现在身份转变为女性,她是最能直接感受到日本社会中存在的男女性差。变性之后她切身体会到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苛刻冷漠,因此教导雄一要懂得尊重爱护女性。美影的这番话也隐藏着对男权社会的不满。

五、主人公美影对社会性差的认知

“我站在不胜喜爱的厨房里,心绪畅快,精神清爽。突然我想起来她是男的。不由自主地看了她一眼,暴风雨般的冲击波席卷而来。”

“眼前这两个人是母子之间极其平淡普通的交谈,我听着头晕脑胀。这就像是《魔女夫人》。在这极为不健康的情境之中,却有着如此明净的气氛。”

这是两处文字都是对美影的心理变化的描写,真实且生动。最初惠理子的变性人身份对美影内心冲击是很大的。但在后来三人和谐的相处之中,美影也渐渐發现人的价值是不应该局限于他的性别的,惠理子变性之后弥补了女主人的缺失,把这个家经营地很好,她是一位合格的母亲。而且文中主人公美影多次提到惠理子对她的影响,将她比作太阳,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从内心认同接纳惠理子的。再次体现出主人公有着正确地看待性差的包容心态。

“我和雄一有时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中……可是我们两人却牵不上手。无论多么胆战心惊,都想用自己的双脚站立起来。……或许,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我们两人不是男人和女人;但就太初的古代而言,却是真正的男人与女人。然而无论如何,那个地方过于冷酷了,不是人与人建立和睦关系的地方。”

这是对美影梦境的描写。身临地狱的二人虽然都胆战心惊但都坚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而在日常生活中,雄一更多地把美影当作家人、朋友而不是女人,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表露出超越亲情的男女之情。而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大家拥有平等的话语权,也让美影感觉不到男女差异。但在古代,男女之间因为性别差异就会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但正如作者所说,那只看重性别,无视个人价值的社会是冷酷的,是无法建立和谐关系的,这也是主人公美影对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以及性别分工意识的批判。

“我毫不害怕烧伤、割破,即使通宵达旦工作,也不觉得痛苦。每天都会迎来明天,又要接受新的挑战,我高兴,心发颤。操作程序已经滚瓜烂熟,在我做出的圆帽形蛋糕里含有自己灵魂的碎屑。在自选商场找到的西红柿鲜红鲜红,我喜欢得要死。我体味到了快乐,不再回首。”

在《厨房Ⅱ——满月》中,美影体会到了烹饪的乐趣并顺利地成为一名职业烹饪师,她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这段美影的心里独白表达出女性也是可以和男性一样为事业吃苦耐劳,坚强打拼的决心。只是世俗的眼光常常将女性拘束在“厨房”这一狭小空间内,阻绝她们与外界世界的联系。但美影勇敢地走了出来,并且她还要坚定地继续走下去,勇敢追逐自己的幸福。这也寓示着日本新时代女性由顺从走向独立,体现出主人公美影坚持男女平等的社会性差观。

六、结语

女性主义者通常从性别的相互关系角度来探索女性生存的种种现实可能。吉本芭娜娜虽从未表示自己是女性主义者,但她的作品《厨房》、《厨房Ⅱ——满月》从女性主义视角进行解读是可以总结出许多关于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不同之处的。《厨房》这部作品之所以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不只因为其独特的文学表达手法,更在于它呈现给读者一种“绝望中重生”的现实引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晶.透过日本文学作品中的“第三性”人物看日本社会———以吉本芭娜娜小说《厨房》为中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

[2]陈虹艺,邹菊云.论吉本芭娜娜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作家杂志,2013.

[3]包海霞.卸掉“依赖”才能“独立”———以吉本芭娜娜《厨房》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6.

猜你喜欢
男权社会女性形象性别差异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男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
毕飞宇女性叙事文学对男权社会的另类解读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