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梦其
基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既是政府机构的管理者,又是职工群众的服务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之下,上级领导有硬性要求,职工群众有利益诉求,夹在其中的基层干部,其工作的难度和承担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那么,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又该如何在这看似冲突的角色中实现双赢呢?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念好“想、跑、干”这“三字经”。
多“想”。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是对行政干部的基本要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客观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不然工作起来,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抓不住主要矛盾、关键问题,势必耽误工作甚至造成更大的困难局面。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想从容应对基层错综复杂的工作形势,做出较好的业绩,就必须处理好“想”与“干”的关系,力求从烦琐复杂的日常事务和陈旧老套的习惯做法中解放出来,尽可能地走出工作中一味做事、干事而不想事、不谋事,甚至机械做事、被动做事的怪圈,始终坚持以严谨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开动脑筋、深入思考,真正做到心有所想、行有所为。那么,作为基层干部,又该怎样“想”事呢?一方面,要多个角度“想”。基层干部必须面对自身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的双重身份,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上级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养成勤动脑的习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缜密考虑怎样把党和国家在基层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决议决定传达贯彻下去,着力解决基层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实际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正确对待组织、群众和自己,克服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干事,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科学发展中建功立业,又要站在政治的高度,从职工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急职工群众之所急,用权之前要考虑职工群众得到的利益会不会真真切切,用权之中要思量让职工群众得到的利益是不是实实在在,用权之后要追问职工群众得到的利益有没有确确实实。只有时时谨慎思虑、处处严谨务实,才可修为政之德,思贪欲之害,怀律己之心,固宗旨之意;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想”。作为身处前沿阵地、工作一线的基层干部,要很好地开展工作、进行生活,就应该多想一想自己该面对什么,该如何面对,该干什么,该如何干,考虑问题必须符合自己的身份角色、职责职务。一是要重点想一想基层干部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身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尽快进入角色,成就事业的辉煌。二是要重点想一想基层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根据新变化、新动向,创新思维方式,才能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三是要重点想一想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手段。凡事只有经过思考消化,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尽量做到有所知、有所明、有所得,从而为维护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履好职、尽好责、服好务。同时,对于参与处理的复杂事情和棘手问题也要重点想一想,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如果是自己处理会怎么处理”,从中找到差距,弥补不足。
勤“跑”。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掌握实情的主渠道,是科学决策的奠基石。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从事基层工作的基层干部,一定要时刻注意从烦琐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变坐府办公为微服私访,变“管理”群众为“服务”群众,淡化管理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既要开动脑筋想问题,更要迈开双脚跑情况,既要埋头想事,更要抬头赶路。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吃透上情、摸清下情,了解外情、掌握内情,为结合实情、立足实际及时做出科学决策、妥善解决困难问题奠定坚实基础。那么,作为基层干部,又该怎样“跑”路呢?一方面,要多个方向“跑”。这是因为,对于肩负对上、对下“双重责任”的基层干部来说,不吃透上情,政策精神就会模糊不清、工作就会迷失方向,不了解下情,政策落实就会对接不上,工作就会丧失根基。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干部,既要“跑”上层、“跑”领导,时刻考虑怎样把党和国家在基层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下去,把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决策决议决定意图贯彻下去,真正做到“对上负责”,组织满意,更要“跑”基层、“跑”群众,时刻注意以“满腔的热情、求知的渴望”,以及“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详详细细调查了解情况,彻彻底底摸清基层职工群众既高度关注又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心实意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正做到“对下负责”,百姓得实惠、基层得发展:另一方面,要带着问题“跑”。毋庸讳言,基层干部不仅要迈开双脚勤“跑”、四处来回“跑”,而且要带着问题“跑”、讲究方法“跑”。一是要“跑”相关部门。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争取、边落实,积极对接国家、省、市、县业务主管部门,及时进行汇报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二是要“跑”市场。坚持用战略的思维、开放的视野把握机遇,及时捕捉复杂多变的市场供求信息,积极寻求合作项目开拓市场;坚持用优势产业、优秀企业、优良资产和优质项目来吸引战略投资者,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既要让基层职工群众从中获利发展,又要让合作方得到更多实惠。三是要“跑”基层。坚持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一线,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了解基层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困所忧、所盼所急,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解决问题不回头。
实“干”。清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政之要,贵在务实。实干是党员干部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是宗旨意识的具体体现。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抓工作来不得半点儿虚假。作为基层干部,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大力弘扬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以“为民”为初心、以“自律”为内省、以“实干”为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風,反对形式主义之弊,真正把所有心思凝聚在干事业上、把最大精力集中在抓落实上、把全部本领用到促发展上,以实“干”取得群众信任,赢得工作主动。一方面,要立足群众“干”。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最重要的是要增强群众意识。只有有了群众意识,才会有服务意识、有奉献精神,才会立足群众、服务基层。实“干”,就是要立足基层实际、服务职工群众,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干事。这是因为,衡量一个基层干部的政绩如何、表现如何,不仅仅看其干了多少事、自己说了些什么,而是要看其为职工群众干了多少事、职工群众口碑这部无字的书上说了些什么。基层干部干得好不好,职工群众说了才算数。所以,基层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不负职工群众期望,时刻注意把“为职工群众服务、替职工群众办事、让职工群众满意”作为自己的崇高天职,从立足职工群众需要、满足职工群众需求入手,从解决职工群众最迫切、最棘手的难题入手,根据当地实际可能和职工群众意愿,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以实际地行动为职工群众真心实意办几件实事,尽心竭力解几件难事,坚持不懈做几件好事,进而赢得职工群众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要转变作风“干”。认认真真做事、扎扎实实干事,需要转变作风,从自己做起,需要注重实效、狠抓落实,需要动真的、来硬的、抓实的,决不能吹虚功、走过场、搞形式。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一是要大力培养务实高效的作风。不务虚言,但求实干。作为基层干部,想要职工群众信任信服信赖,就得雷厉风行、说了就干、干就干好,工作不等、不靠、不推诿拖拉,真正做到急需办的事及时办、需要办的事抓紧办,不拖泥带水、不人浮于事,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二是要大力培养敢于担当的作风。小事看风格,大事看担当。作为基层干部,能不能积极应对基层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可不可主动化解基层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会不会妥善解决基层日趋激烈的新矛盾,真正干几件实实在在的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关键是看有没有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责任心,有没有敢于直面矛盾的勇气和善于解决问题的魄力。唯有敢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受到基层欢迎,得到群众认可。三是要大力培养持之以恒的作风。基层工作需要的是既立足当前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需要的是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需要的是稳扎稳打、日积月累的务实精神,而不需要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否则,看似扎扎实实、轰轰烈烈,实则于事无补、徒劳无功。
(责编/刘博)endprint
领导之友·综合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