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症,治疗时应当快速准确的对病情进行判断,并开展有效的护理救治[1]。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0例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9.23±11.47) 岁;下后壁心肌梗死者 11 例,前壁心肌梗死者 16 例,正后壁和高侧壁心肌梗死者 8例。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14±12.59) 岁;下后壁心肌梗死者 10 例,前壁心肌梗死者 16例,正后壁和高侧壁心肌梗死者 9 例。两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采取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采取中医情志护理,首先开展心理情况调查,主要包括: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不良情绪、对预后情况的认知、患者的性格特征、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以及文化程度等。护理人员应当及时观察及发现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潜在的以及现存的情志失衡,根据辨证异常的情志种类(思虑、悲忧、惊恐、易怒)对患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采取移情、劝导安慰、沟通交流、情感宣泄和情志相胜法等方法,缓解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烦躁、愤怒以及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从而疏泄情志,改善焦虑恐惧、烦躁紧张、悲观失望,化郁为畅,保证七情平衡。根据患者体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饮食护理调节,指导痰湿型患者主要采取素食;直到阴虚型患者尽量多食用莲子粥、饮鲜果汁以及绿豆粥等,少食用肉类食物;对于血瘀型患者尽量多食用芹菜以及黄瓜,少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疗效标准:①显效: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表明期前收缩完全消失,心功能分级升高 2 级;②有效: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表明期前收缩降低幅度超过 50 %,心功能分级升高1 级;③无效: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未发生任何改变。
观察组显效17例,占48.57%,有效14例,占40.00%,无效4例,占11.43%;对照组显效13例,占37.14%,有效12例,占34.29%,无效10例,占28.57%;观察组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57%(31/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以及出血,造成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受到激活,从而引发冠状动脉管腔出现血栓性阻塞,导致心肌出现急性缺氧、缺血坏死[2-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压榨性疼痛,并且伴有冷汗、濒死感、呼吸困难和焦躁不安,病情严重者会发生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5]。中医护理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从辨证护理着手,从整体出发,从而保证每一项护理干预措施均具有针对性,发挥最佳的临床护理效果[6]。中医认为心肌梗死属于“真心痛”以及“胸痹”的范畴。情志异常是由躯体疾病和外界刺激而导致,能干扰正常气机,直接损伤内脏,且影响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医疏导情志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情志制约、祝由疗法、吐纳导引法以及说理开导等。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中医情志护理可以使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气机条达、情志舒畅,保证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稳定期患者护理中具有较为满意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