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瑜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尤其在土地方面的需求更明显。本文试图分析旅游产业和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和旅游发展的关系,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旅游需求类型决定了土地利用形式。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大众的居所区域、与资源距离、喜爱的活动类型相关,这些喜好会决定旅游产业所需土地类型。一般情况,与居所相距不远的区域,大众会对娱乐性资源更为青睐,在土地利用方面会倾向于娱乐活动导向类。与居所相距较远的区域,大众青睐的活动会依据其资源类型进行抉择;与居所相距不远不近的区域,大众则会折中选取活动形式。
(2)旅游政策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发展。在旅游产业发展市场中,政府能够刚性地管制旅游产业发展,颁布土地相关使用制度,制定土地转让价格;也可以弹性地宽松规则,用较低的价格出让土地,帮助旅游产业的开发,将其土地性质转换成餐旅、度假等功能。
(3)合理的土地利用保障了旅游业发展。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改进引导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将会抑制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合理利用土地是旅游发展的保障。
(1)旅游用地粗放经营。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区域的用地需求不断增长,大部分区域均发展旅游+策略,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大规模开发旅游产业用地,盲目开发、过度开发,致使旅游用地粗放增长,效率不佳,功能缺失等问题,为未来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带来很多阻碍。
(2)旅游开发中土地利用的非持续性。旅游资源在大规模的开发中势必会影响环境品质,甚至是无节制的污染。旅游景区大部分的污染源是废气、废水、废渣“三废”以及噪声污染。污染物的不妥善处置以及人为破坏带来的环境问题,致使景区的土地利用出现不可逆转的发展问题,也导致旅游产业热度逐渐消减。
(3)景点土地规划与旅游规划不协调。就当下的土规系统,出现资源利用倾斜现象,因此农业、工业及居民用地、交通用地等板块是优先发展的,并为出现旅游用地的专项规划。旅游用地专项规划一般不会出现在土规文本里,仅是规定了弹性用地并结合交通进行旅游线路的规划。但是旅游产业的经济地位已不同往日,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现象是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主流。
(1)强化旅游用地立法。旅游发展的立法出发点是促进发展、保护、维持秩序、保障权益。当下旅游用地的相关立法无法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应结合当下旅游发展步伐,调整法律文件,制定符合当下发展需求的、规范、具体的法律条文,以此约束旅游用地合理开发,此外,也要有专项的旅游用地政策,包括指导性文件。
(2)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鉴于旅游城市的特殊性,要引导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分区既能起到协调土地利用格局、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以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出规划范围内落实区域合理发展和协调的分区,实行有差别的土地管理政策和土地管制措施,同时提出不同区域在发展旅游中的作用。
(3)旅游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评估可以为后期的规划提供决策思考,能保障开发的环境友好性,缓解因政策、规划等不合理性对环境造成的不可逆损坏,对于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文章分析了旅游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不仅旅游需求类型决定了土地利用形式,旅游政策也会影响土地利用格局的发展,此外,合理的土地利用保障了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旅游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现状做了深入分析,提出旅游业发展与土地利用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