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丽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安庆 246133)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主流价值观代表了社会各种价值观念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社会价值引领作用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社会发展的思想指导和风向标。而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具有社会引领性作用的价值观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且得到了我国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念,从具体内容上来说,这一观念是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为根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体内容,其他优秀价值观作为枝叶所构成的。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著,当代社会主流价值观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这对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良好国家形象的树立有着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
院校作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主流价值观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阵地,在肩负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孕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师生都是主流价值观传播推广的重要载体,高校课堂是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途径,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际来看,主流价值观在院校中的传播主要是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来进行传播的,除此之外,还有专题讲座、课外教学活动、校园升旗仪式、素质拓展训练、校园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等形式的传播途径,也是当前院校主流价值观传播途径中的重要组成。[2]
从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情况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民族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健康、稳定、积极向上发展态势,同时从事物的两面性来看,随着近年来院校扩招的不断深化,生源质量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生源的增多,各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与民族宗教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也会随之变得复杂化,而在民族类院校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更多更为复杂化的问题,因此,民族类院校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构建上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价值观教育内容上不仅要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更应针对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具体生源情况进行民族观、宗教观等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导向。[3]
当代主流价值观在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载体和媒介。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人是主流价值观传播最为普遍的载体,而传统的主流价值观传播媒介主要有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同时也包括一些具有社会性的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广告等,具体到民族类院校教育教学中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也离不开媒介的作用。而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在不断催生新的传播媒介,在当前信息化趋势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新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特别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下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新媒体在价值观中的影响力不断得到深化,微博、微信、微视频、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在民族类院校主流价值观数字化传播中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深化。[4]
新媒体(N ew M edia)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本身意义也是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的,具体来说,是指除电视、广播、报章、杂志等这些传统媒体形式之外的新的媒体形式,是在当前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基础之上兴起的社会新兴媒体形态,这些新媒体形态多是依托现代化电子信息工具像电脑、手机、数字化电视等电子产品来作为传播终端,进而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相关的生活娱乐服务。大学生是当前社会新媒体受众中具有显著特征的一个组成群体,他们对信息和新鲜事物的应用能力极强,而新媒体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5]
民族类院校在主流价值观传播与培育过程中,相较于普通院校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是来自多民族之间,同时也包括来自网络新媒体的挑战。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在民族类院校主流价值观数字化传播这一问题上,在看到数字化传播给民族类院校主流价值观传播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还应看到新媒体在民族类院校主流价值观传播中可能会带来的挑战和传播中不断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的一类群体,相较于其他传统媒体形式,对新媒体形式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的认可度也更高一些。同时,也应看到新媒体在民族类院校当代主流价值观传播中的影响力是极为深远的,这也为大学生群体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发展契机和创新途径。新媒体本身的平民化、草根化、个性化、开放化等特征为新媒体用户提供了一个平等参与、自主选择的平台,可以使学生们建立平等互动的交流关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被动接受各种信息的受众角色,而是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这也给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更为多元化的价值观影响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新型多元化运营方式应用下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更为理性、务实;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多元文化可能会给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新媒体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自身的个性得到释放,也使得信息传播的主体更为多元化,同时方便快捷的新媒体环境也使得学生思想信仰更为多元化,生活空间的虚拟成分增大,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社会平台把自己的心情、喜好等呈现在大众视野下,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既满足了学生彰显自身个性的需求,又满足了学生社交互动的需求。而在双向的互动过程中,学生在广泛关注别人的信息和动态的同时,他人信息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个体思想认识。而新媒体时代赋予每个个体价值中心的身份,同时也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这些开放化的信息交流方式都在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开放化发展。[6]
民族类院校在主流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传播媒介条件的变化也在影响着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播媒介、传播环境,同时也冲击了传统媒介方式在信息传播中的权威地位。传统媒体时代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主要依赖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而个体的价值理念很难得到互动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使信息传播的随意性增大,个体的价值观念也能够得到传播。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多元文化交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社会意识的多元化特征也在逐渐显现出来,信息化在冲击传统媒介的同时,也在催生着新的媒体媒介形式。可以说,微产品的产生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并推动着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
微博作为当前社交平台中获得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媒体形式,其本身具有极强的信息传播和信息互动作用,而微博的多媒体性也使得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更为生动化。微博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深化。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分享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来实时分享自己的动态和心情,同时也可以在微博广场浏览热门话题、转发信息等等,可以说,通过微博这一形式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民族类院校在主流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来不断深化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在当前,微博在社会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的背景下,院校多以官方微博的形式发布相关校园信息,这对深化院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地,民族类院校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过程中,微博这一新媒体形式可以大幅度提高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力度,通过发布主流价值观相关内容扩大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7]
可以说,微博是当前院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常见的新媒体形式之一。除此之外,微信也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常用的数字化传播平台,并且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些高校在官方微信平台通过图文信息的形式将主流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其中,在一些微信热门文章中可以感知到高校通过微信平台所展示出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育人方式,学生群体也习惯于通过网络社交平台来接受这种蕴含陪伴意义的教育方式,民族类院校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院校建设中也在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院校微信平台可以说是院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不仅是面向学生群体传播当代主流价值观,同时也是在无形中将这一育人方式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主流价值观内容不断向外传播的过程。[8]
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中心的微平台建设逐渐深入到各个院校建设之中,在校园微平台建设中融入为主流价值观教育,这对进一步深化主流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民族类院校在主流价值观建设过程中应紧跟时代发展,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变化,这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配合,当前多数院校都已经将微平台技术融入到校园主流价值观建设之中,成为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民族类院校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针对主流价值观教育,有意识地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使信息化技术能够真正在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真正发挥其推动作用。在当前微平台建设越来越普及的条件下,主流价值观的数字化传播的制约性条件也在逐渐被克服,并不断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这都为民族类院校主流价值观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院校在微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情况,在微平台主流价值观传播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真正将学生线下的生活、学习与线上微平台的传播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使传播更具有影响力。[9]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院校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在现代信息化建设的推动下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传统媒介如电视、广播、报刊等的影响力在减弱,相应地,新媒体以其强劲的社会影响力,在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逐渐渗透到民族类院校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中,主流媒体影响力虽然减弱,但在院校主流价值观传播过程中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媒体使用和推广传播的主力军,将数字化传播应用到院校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中,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除了院校官方社交平台的建设之外,在院校日常学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呈现出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同时这其中也涉及到数字化传播形式的应用,新媒体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微信、微博,当前比较受大学生群体欢迎的新媒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人性化。可以说,媒体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为民族类院校当代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平台传播的社会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院校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的优势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是当前院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需要努力的方向。[10]
民族类院校的教育,在教育群体上与其他普通院校相比较虽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在院校信息化建设上都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高校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阵地,民族类院校在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中应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其中,合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不断推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实现创新发展。民族类院校在主流价值观传播中媒介的嬗变也反映出数字化发展在院校教育中的影响作用,这一过程也是教育与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不断突破、不断创新的过程。
数字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社会的发展,其应用体现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的普及程度上。民族类院校在当代主流价值观传播过程中的数字化发展趋势正是信息化发展的体现,传播媒介的嬗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当代主流价值观在民族类院校中的传播与深化。同时,在新媒体应用过程中还应加以引导和约束,使新媒体在民族类院校主流价值观传播中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雨婷.新媒体对提升大学生主流价值观传播效果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
[2]蔡永云.自媒体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考[J].数字化用户,2014,(4).
[3]刘勇.微信与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话语的传播[J].教学与研究,2017,(3):101-107.
[4]李俊英.当代航海类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1).
[5]刘亚蓉.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与化解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1):28-30.
[6]张荣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J].北方文学旬刊,2017,(5):230-230.
[7]魏巍.民族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构建策略[J].时代教育,2016,(11):19-20.
[8]郭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艺术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浅探[J].品牌研究,2015,(1):169-169.
[9]蒋丽.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与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6,(7):232-235.
[10]刘雪梅.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7):21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