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研究

2018-02-01 14:38
贵州民族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传统

李 莉

(山东大学,山东·济南 250100;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

前 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呈现融合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自然也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交流频繁,但在文化交流中也出现一些文化“吞噬”、“失真”现象,不利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和永续利用[1]。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如何利用本土音乐资源丰富传统音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永续利用和发展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此将分析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现状,探究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永续利用与发展的对策,以此推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一、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生存环境分析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多个少数民族集聚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等。这些少数民族集聚地都有着丰富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随着时代发展,逐渐由传统场景过渡到现代场景,由传统语境过渡到现代大众化语境。这种时代变化表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生存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要想更好地在新的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了解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生存环境,立足实际,明确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在理论支撑和道路实践中寻求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之路[2]。

(一) 优势和不足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少数民族地区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音乐文化形态,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是经过数千年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3]。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形式多样,如最常见的祭祀音乐(宗教音乐)或传统民俗音乐等,这些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少数民族人民的骨血,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人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由于其多为口口相传等,以抒发人间最真挚的情感为目标,还有从当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来看,少数民族更加注重音乐创造,多数传统音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调和音乐技巧,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表演风格就可以判断其属于哪一民族的音乐,如蒙古族传统音乐音调浑厚悠远,而侗族传统音乐多应用和声,音调相对低沉,这些独特的音乐创造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赖以生存的根本和优势[4]。于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很少会对其发展理论进行研究,人们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种独具特色的原生态特征尽管让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表演更加深入人心,但也会导致传统音乐的深入发展缺乏理论支撑,难以实现传统音乐的永续发展。

(二)生存环境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从文化交流情况来看,多元文化共存是现代文化环境表现的最关键的特点,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外来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一部分音乐湮灭,一部分则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在这种新形势下,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要想实现永续利用和发展,就必须要学习与其他文化相处,并保证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立性和发展性,从而为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这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发展必须要面对的社会现实[5]。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伴随着现代音乐以及音乐形式的进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社会需求逐渐降低,这是我们难以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因此,在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要想实现永续利用,就要激发社会民众的文化需求,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自然、本真的特点,依据现代社会需求构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现代发展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缺乏传承人才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表现出音乐的多样性,在音乐发展上,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都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冲击和挑战,这导致现代民众忽视传统音乐,尤其是现代少数民族的很多年轻人对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这就导致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缺乏传承人才,难以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促进本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以湖南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为例,桑植民歌分为山歌、小调、礼仪歌曲等等,传承的人大多为中老年人,很少会有青年人,民歌传承和发展的活力下降,这种民歌若不能够及时培养下一代传承人,则面临着民族音乐文化、技艺湮灭的风险[6]。

另外少数民族群体内部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尤其是在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很多传承人表示希望将传统音乐传承给家人、本族近亲或徒弟等,这种传承的保守性进一步加重了人才缺乏的现状,也让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链条更加断裂,难以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和发展。

(二) 缺乏法律保护

我国近年来传承保护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意识不断提高,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保护力度也逐渐增大,但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法律保护现状来看,仅有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得到相关法律保护,工作重点不突出、工作不够切合实际,仍未建立完善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法律保护体系,导致法律保护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三) 外来文化冲击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与世界交往的程度都在不断加深,我国文化在影响世界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在新形势下不断调整自我,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受到多元环境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道路并不顺畅,如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发展中,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链断裂,一些传统民乐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下,完全成为现代音乐的附属品,丧失民族特色,导致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逐渐湮灭[7]。

三、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要想实现永续利用与发展,必须要注重理论研究,要奠定合适的理论基础,在理论支撑下更好地实现永续利用与发展。

(一)传统音乐具有稳定性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不仅仅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其是在不同时代中与当时的“现代”产生交流和冲突,最终实现融合的产物继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应该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改善,从而生产出更加完美的东西,这种改造过程实际上就是传统音乐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在转型过程中,保证音乐的生活意义是关键,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本能是在满足物质生活后,追求精神生活,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民族文化精神是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发展的核心,这种精神具有稳定性,因此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必须要本民族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8]。

(二)传统音乐具有兼容性

多元文化的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表现出兼容性的特点。生物学研究显示,如果生物遗传基因不具备变异性,则会因为难以适应环境走向灭亡,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也是如此,因此要想保证传统音乐的多元化,就必须要保持其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异性。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辉煌灿烂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表现出多样性,这就导致当地的文化也具备多样性,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和交往中,经常出现吞噬现象,民族多样性受到巨大的挑战,因此要想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和发展,就要尊重传统音乐的差异性,提高传统音乐的兼容性,承认文化多样性是一种合理的存在[9]。

(三)政策的支持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获得了良好的物质生活,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针对这种文化需求变化,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文化发展,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中,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承和发展上,非常关注传统音乐精华和民族特色的保护问题,以避免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丧失民族特性。2007年国务院发布《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白皮书,要求“少数民族要主动建立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或开设艺术机构等,为少数民族文化创作培养专业人才”,另外还发表了少数民族音乐保护声明等,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云南、贵州、吉林等省)成立了多个艺术院校,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提供创新人才,还有部分少数民族集聚地成立歌舞团进行表演,向外界展示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国家除了出台相关的保护政策外,还鼓励少数民族音乐、文学、电影等文化创造,如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专场”活动,进行展演的民族有羌族、蒙古族、藏族等14个少数民族,展演地区多达10个省区。另外,中央电视台也举办了与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相关的歌唱表演节目,进一步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永续利用与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

世界文化朝着多元化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由于民族社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传统音乐要想实现永续利用与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保持正确的认知态度。音乐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系统的重要内容,也是展示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的重要文化形式,在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是在共享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0]。在音乐文化多元的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存在母语教育和外语教育两种,但从当前的音乐文化教育形式来看,西方音乐的评价标准和表演形式成为评判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模式,这种评判模式极大程度上让传统音乐丧失了民族特性,由此可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认识并坚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根源,要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的音乐文化,重视民族本土音乐文化的价值,将其作为传统音乐永续发展的根基,必须要尊重文化差异,求同存异,从而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

(二)立足本地文化资源

现代社会环境下,多元文化共存是最基本的特征,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要立足于本地的文化资源,继承传统,回归到本民族的社会需求上,创造出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传统音乐作品。与现代流行音乐相比,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更加注重音乐的意义和文化精神,歌唱者一般是在特定环境中,将内心的体验通过音乐演唱表现出来,这种表达是原生态的表现。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大多传承于宗教活动,如少数民族多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一些传统的创世歌曲、祭祀歌曲都是从宗教、节庆活动中传承下来的,如土族天祝地区的天堂寺定期举行的关于佛教的观经盛会,盛会进行宗教歌曲和舞蹈表演,这种表演在藏族人民聚集区也经常进行;还有苗族的祝酒歌、结婚迎亲曲等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观念和民族特色。一方面,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提供了场所;另一方面,人们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深化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感受到本民族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自觉地进行传统音乐的文化创新和文化创造,提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促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永续利用。

(三)主动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经历较长的发展时期,但从其发展情况来看,传统音乐的原生性较强,基本上是自我发展,外来文化进行交流,导致少数民族传统音乐都是在进行艰难的自我探索。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因交融而精彩,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要主动从外来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形成自我优势。如西方音乐文化经过数年的发展,理论研究和技巧研究均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利用西方理论框架来发展民族传统音乐,还有可以借鉴、学习现代音乐的表演技巧,推进标准化建设,促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更好的发展。以壮族刘三姐音乐文化为例,刘三姐歌谣是由各个地区的歌手们通过即兴创作和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当地人可以用桂柳话和壮族语言进行演唱,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刘三姐歌谣传唱范围扩大,演唱内容与汉语相通,如在唱词创作上,大部分都包含心心相印的爱情寓意,情感表达更加委婉,且演唱版本不仅仅只有壮族语言,还有汉语、英语版本等,这种与外界文化交融的传统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做好社会力量的支撑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实现永续利用和发展,就必须要培养传承人才,要将传承和发展连接起来。目前,我国音乐高校的教育多以西方音乐和汉族音乐为主,极少涉及到少数民族音乐,在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发展传统音乐,必须要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纳入到音乐基础课程教育中,如可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艺术学校或当代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从学校教育角度实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应该通过扶持政策或创建服务机构支持、鼓励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如建立艺术学校、艺术机构或组织民族艺术展演活动等,让更多人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院校要改变音乐教育观念,要优化课程设置,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推进,如可以在本校开设相关音乐专业,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增进社会大众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视度和好感,为其创新创作提供传承人才;各个高校针对当前音乐教师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能力弱或不具备的问题,必须要重视师资培训,如可以鼓励音乐学院中拥有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能力的教师下基层,开设培训班,培养专业教师,从而提升教师的音乐教育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通过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做好传承、创新和保护工作,既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也与其他民族传统音乐更好实现交流、融合。想实现永续利用和持续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就必须要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体系中,以本民族的文化作为根源,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与外来文化进行交流,汲取优秀的生存经验,实现传统音乐的重构,促进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7,(5):101-105.

[2]张晓慧.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7,(8):116-119.

[3]吴鹏.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复合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2):77-80.

[4]唐静,萨满仪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7,(4):103-106.

[5]宋晓锐.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对策[J].北方音乐,2017,37(4):33-33.

[6]何益民.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桑植民歌为例[J].艺术科技,2014,(4):47-47.

[7]陈虹羽.发展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些思考和建议[J].民族音乐,2016,(6):14-16.

[8]于新洁,梳理与检视: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析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3):126-131.

[9]薛琦.新形势下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音乐生活,2016,(8):87-88.

[10]吴春薇.新形势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的意义及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7,(3):125-129.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传统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