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霜,万敏
现在将32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乳腺疾病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这一疾病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促进临床工作,降低药物致躯体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武汉市优抚医院门诊健康体检正常女性32例为正常组,住院女性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乳腺疾病上报记录32例为乳腺异常组。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比较2组年龄和泌乳素水平,并且对乳腺异常组患者用药情况和乳腺超声结果进行分析。
正常组年龄为21~48岁,平均(23.0±5.2)岁;乳腺异常组年龄为22~45岁,平均(25.0±3.7)岁,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育龄女性患者出现乳腺疾病较为多见。
2组血清泌乳素定量比较,泌乳素>25 ng/mL为升高,正常组与乳腺异常组泌乳素水平分别是(15.8±12.4)ng/mL和(36.8±15.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泌乳素定性比较,泌乳素范围在>25 ng/mL、<100 ng/mL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正常组与乳腺异常组泌乳素水平升高分别是3例和30例,其中乳腺异常组泌乳素水平25~50 ng/mL13例、50~100 ng/mL12例、>100 ng/mL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乳腺异常组共涉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0种,它们从多到少依次为利培酮(8例)、舒必利(6例)、氨磺必利(4例)、奥氮平(4例)、氯丙嗪(3例)、氯氮平(2例)、喹硫平(2例),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帕利哌酮各1例,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3例(71.88%),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9例(28.13%)。
乳腺异常组乳腺疾病多为良性病变,主要是双侧重度增生、乳腺囊(脓)肿、纤维腺瘤、瘤样增生等,其中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分别有10、9、2、2例,合计23例;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组分别有4、4、0、1例,合计9例。
本次回顾性研究的32例乳腺异常组患者中,以年轻育龄女性患者较多见,涉及抗精神病药物品种有10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泌乳素增高要多见,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1],其中以利培酮、奥氮平[2]、氨磺必利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较为多见,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舒必利、氯丙嗪因价格低廉、疗效确切,仍有不少患者使用,出现乳腺疾病及泌乳素增高的现象却较前者明显少一些。收集对照组的乳腺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溢乳、乳房胀痛、触之有肿块,常伴有月经不调、闭经等,乳腺异常组的临床分类主要以双侧重度增生多见(达43.75%),乳腺囊(脓)肿次之(达40.63%);且乳腺异常组普遍存在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数倍不等,泌乳素>25 ng/mL、<100 ng/mL的比例占绝大多数(达78.13%),均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乳腺疾病与高泌乳素密切相关[3]。泌乳素>100 ng/mL的患者应进行头部CT排除垂体泌乳素瘤的可能性。
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女性健康构成极大威胁[4]。而患精神疾病的女性患者因为疾病困扰、社会家庭压力、情绪因素,加上需要长期服用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性激素水平变化,出现乳腺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关于泌乳素与乳腺肿瘤的相关研究较多,国内某一研究[5]认为泌乳素受体阳性与人体乳腺癌不良预后因素有关,还有研究[6]认为纤维腺瘤患者的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另有研究[7]认为泌乳素水平较高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发生显著相关,Bouton等[8]则认为,泌乳素可能是参与疾病发生的病理学因素。由各种因素引起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分泌过多泌乳素(>35 ng/mL),会出现一系列疾病,成为高泌乳素血症,它是常见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疾病[9]。抗精神病药物阻断多巴胺黑质-纹状体通路和结节-漏斗通路多巴胺受体,减弱多巴胺对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导致泌乳素病理性升高,高泌乳素直接作用于乳腺细胞泌乳素受体,并刺激乳汁生成及分泌,与乳腺增生或囊肿甚至肿瘤都有密切关系[10]。因此,在精神科常规监测泌乳素,定期乳房体检和超声,在药物治疗时“疗效好”和“安全性高”并举,选择对泌乳素影响小的药物治疗方案,避免泌乳素增高持续引起一系列乳腺病理生理性疾病,降低药物所致躯体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对保障女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王厚亮,赵靖平,韩洪赢,等.五种常用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泌乳素的近期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5,41:389-394.
[2]王颢,袁露,梅红彬.女性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治疗中性激素的对照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577-579.
[3]祝东升,翟臻,赵立娜,等.与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浆细胞性乳腺炎10例病例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753-755.
[4]李洋.妇女乳腺相关疾病风险因素研究与预防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242-3244.
[5]关晏星,雷秋模.泌乳素受体与乳腺癌预后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2,29:5-8.
[6]张丽媛,谷元廷,吕鹏威,等.垂体泌乳素与乳腺纤维腺瘤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0-21.
[7]陈莉颖,陆德铭.浆细胞性乳腺炎228例泌乳素水平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3038-3040.
[8]Bouton ME,Winton LM,Gandhi SG,et al.Temporal resolution of 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 with resumption of bromocriptine therapy for prolactinoma[J].Int J Surg Case Rep,2015,10:8-11.
[9]胡翠芳,徐妙燕.高泌乳素血症的成因及辩证思路[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38-539.
[10]王雄,陈永刚,吴金虎.泌乳素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6-10.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