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美娟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浙江 杭州 3116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克服了传统信息交流的局限,让信息交流更加的便捷,也让世界走向了现代化。基于快节奏发展的社会模式,“智慧城市”的模型需要基于已经建立的完整城市信息网络,从而让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和合理化,力求建立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智慧城市”其定义大概分为两个大类,分别是以现代互联网技术来建立的“智慧城市”,建立的是智能化的民生、交通等。而另外一种定义是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作为切入点,关注城市的社会功能的整合和实现,进而实现合理城市化规划。“智慧城市”的核心也就是服务于民,让人们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1)要坚持国家的有关政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为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是根据时代在不停的变化,所以在城市“可持续”建设过程中,需要以人们需求作为考量的标准,从而对传统的城市规划进行创新,保证城市建设过程中做到城市规划理念的创新。此外,还需关注投资的效益,也就是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这些资源与城市的“可持续”相结合,创作出城市更大的社会价值。
(2)以人为本,“智慧城市”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智慧城市”需要关注人们的需求,让城市的服务和需求成为城市规划的核心概念,我国出台的《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例,明确指出,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首先就是要以城市居民的需要,才能全面建设“智慧城市”。因此在这概念的指导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需以宏观的视角,对城市中各项与民生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化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找出城市规划合理的方案,打造适合大众生活的城市环境。
(3)要融入“精明增长”的理念。该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其核心是在区域生态和平发展的前提下,倡导科学的城市规划发展,侧重于城市的结构、用地模式、交通体系等方面。
城市规划实践的创新需要从规划重点的创新、规划方法创新、规划反馈与评价三个方面入手,这三个方面关系到城市规划的科学、合理化。“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鞭策,让城市的建设布局,走线合理化,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的合理性,保证城市建设出现合理化。
(1)规划重点创新。①“智慧城市”的布局进行科学的规划,要搜集城市的地形、水文等数据,然后进行合理分析,从资源的整合和调配的角度上,进行城市规划;②要关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一个基础社会和巩固服务设施管理平台,及时对城市的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从而让城市规划的空间布局更加的合理。③要重视城市生活环境的规划,主要是对城市电力、谁资源等其他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规划方法创新。规划方法的创新对于“智慧城市”的合理规划有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智慧城市”结构化、智能化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通过数据建立适当的模型,进而形成最佳规划方案,由此可见,数据模型的建立需要做定量分析、空间模拟以及工程设计等工作,这就需要专业的技术和专业的技术人才来进行开发和集成。
(3)规划反馈与评价。①“智慧城市”的反馈与评价功能对城市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在“智慧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权利和城市决策过程应该公开透明,做到城市的公共管理信息的共享;②要在反馈和评价机制中,积极发挥公众作用,让公众发挥监督者的作用;③要强调信息的共享和沟通,最大限度调动工作参与到城市的建设、规划、管理和发展中,同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新技术的可行性进行监督,逐渐实现城市结构规划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