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娟,邵 玲,李小路
(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 266000)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十分常见的慢性病的统称,主要包括了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此类疾病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是具有最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心脑血管病一般病程较长,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影响,因而容易产生较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1]。对此,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以促进患者康复。基于此,本文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136例,研究了中医护理对心脑血管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脑血管患者13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68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2-81岁平均年龄为(59.7±3.2)岁,病程在2-14年,平均病程为(6.3±1.1)年;观察组患者68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4-82岁,平均年龄为(60.7±3.3)岁,病程在3-16年,平均病程为(6.8±1.2)年。所选患者中,高血压患者41例,脑出血患者27例,冠心病患者27例,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心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案例选取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其它全身慢性疾病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一般的对症护理,运动指导,饮食和指导,环境维护,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措施护理,大多数心脑血管病患者可将“活血活血”作为基本治疗原则。两种或三种调理药草,如党参、黄芪、黄芪、丹参、白芍、川芎、红花等,可作为基本处方。心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中医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的优势体现在辨证治疗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如气、痛、活血化瘀、祛痰祛浊、调理气、养阴、补阳,均可通过多种渠道和靶点的整合,分别或综合使用。使用和效果,个人针对性强,从而可以取得明显效果。传统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除了药疗,中医也有一些特殊的非药物治疗,如针灸、按摩、康复理疗、耳穴、艾灸、拔火罐等。这些疗法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改善其他复杂症状方面是有效的。加强中医生活起居护理,帮助患者维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促进患者整体恢复,提高患者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以促进心脑血管康复。生活起居应顺其自然,起居有常,保证阴阳平衡,达到形神共养。患者病房应保证充足的阳光,适当调节患者活动,保持动静相宜。加强患者的情志护理,对患者心情加以改善,使患者心理压力得到缓解[2]。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59%(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41%(P<0.05)。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通常自理能力受到影响,需要家人的看护和照顾,同时,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因而具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不利于病情恢复。对此,心脑血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当注重预防为主的原则,降低此类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率。可以采取中医护理的理念,运用中医思想为患者提供护理[3]。患者通过戒烟限酒、控制食盐摄入、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方法,达到良好的身心状态,避免疾病进展。加强中医日常起居护理和情志护理,减少患者复用干扰脂质代谢的药物,对影响血脂代谢的疾病积极治疗,保证患者身心状态良好。
综上所述,在心脑血管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中医护理的方法,能够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