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芝莉
(江苏大学附属昆山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昆山 215300)
心内科患者对于护理质量要求较高,临床上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组选取54例患者,深入性分析了在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中采用人性化理念的效果。
自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随机选取54例心内科患者,均知情同意,利用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27例患者47岁至76岁,中位年龄62.3岁,男12例,女15例;对照组27例患者48岁至77岁,中位年龄62.4岁,男13例,女14例。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P>0.05,可对比。
对照组2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实施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及问题解答等基础护理措施。
观察组27例患者实施人性化理念护理:(1)转变护理观念。实际工作中,将患者作为服务中心,对于不同患者各项护理需求进行充分满足,有效转变以往护理模式并主动参与到各项护理活动中去,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主动寻求和发现,多学习护理知识并充分掌握护理操作知识,对人性化护理理念进行深入理解并确保实际工作中态度温和、秉持人性化理念[1],多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并给予患者病情充分了解,详细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给予患者彻底落实人性化服务。(2)构建人性化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病房周边张贴疾病相关性知识促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促使患者明确如何有效治疗疾病及护理要点,给予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满意的病房并确保病房内温湿度适宜,多帮助行动不便患者并促使患者依从护理程度明显加强。(3)构建良好沟通关系。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沟通患者并利用患者感兴趣话题来侧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2],解答患者内心疑问并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另外,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给予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并指导患者有效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鼓励患者实现自我护理或者叮嘱患者协助护理,促使患者依从性明显提升。(4)人性化用药指导。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加强监督和指导用药,给予正在服用降压药患者实施及时提醒,告知患者在行动时不宜过快,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眩晕,给予正在服用催眠药物或者镇静药物患者实施不良反应明确及应对措施告知,告知患者保证卧床休息,给予存在便秘症状患者实施科学安排用药时间处理[3]。(5)人性化饮食指导。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科学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多进食高纤维、高钙食物并确保摄入营养充足。
满意度:利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统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29%(26/27)明显更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患者例数分别是20例、6例、1例,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6.66%(18/27),x2=7.8545,P<0.05,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患者例数分别是8例、10例、9例。
心内科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心内科疾病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剧增趋势,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患者死亡率逐年增加。因此,临床上对如何提升患者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
心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一般情况下,患者反复住院,对于疾病相关性知识及护理知识均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心内科患者要求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患者。
给予心内科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护理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临床上在心内科患者护理中提出了人性化理念,符合新医改要求,是临床上新提出的护理理念,核心是患者,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人性化护理期间,护理措施诸多,涉及心理疏导、环境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秉持主动护理理念,构建了人性化护理环境并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对护患之间沟通进行明显加强并促使患者及时排解内心压力、明确内心疑问的答案,促使患者更加了解疾病相关性知识,明确如何进行自护并如何配合护理等,另外,护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培训或者学习等增强自身素养,可对人性化护理进行深入了解,进而促使患者获得良好护理服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实施科学指导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另外,确保患者获取足够营养及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环境同样可以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在人性化护理期间,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用药情况,给予患者用药监督。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29%(26/27)明显更佳。
综上,在提升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中采用人性化理念的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