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卓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肿瘤患者化疗时,临床上多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进行药物治疗。由于化疗周期长,病人血管对化疗药物较为敏感,因此应用PICC的肿瘤患者会出现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部位渗血等并发症,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减少乃至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
PICC是通过患者上肢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在中心静脉定位导管,可用于输注药物,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以及输血等。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1]。
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以及置管后患者上肢活动受限,血流减慢与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很大关系。刘艳慧等[2]对403例血液肿瘤患者研究后指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导管堵塞,患肢持续肿胀、疼痛为PICC置管后形成血栓的主要临床表现,彩超显示导管走行静脉完全或不完全堵塞,结合D二聚体检查可确诊[3]。
静脉炎分为感染性静脉炎和机械损伤性静脉炎两种。感染性静脉炎常与各种原因导致穿刺点感染而向上蔓延有关。机械损伤性静脉炎与导管型号偏大或患者依从性差,经常从事重体力或者剧烈运动,置于体内的导管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刺激血管壁有关。
PICC置管穿刺局部血管损伤大,穿刺鞘退出后穿刺点在24h内较易出现渗血现象。渗血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性情绪,多与穿刺技巧、穿刺部位压迫时间、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以及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有关[4]。
导管堵塞在PICC并发症中发生率高达21.3%[5]。PICC导管尖端异位是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导管迂曲,置管时血管损伤,护理人员封管操作不正确也会造成导管堵塞。
导管异位发生于颈内静脉,导管进入该部位的情况称作导管异位。它与穿刺时患者体位、测量误差、局部血管解剖变异等因素有关。另外,置管长度不恰当,出院后置管肢端进行剧烈运动也会导致PICC管头端异位。
王莉等[6]对研究发现合理运用溶栓和抗凝治疗,可以避免PICC血栓的出现。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定期来医院PICC门诊护理和检测置管肢体。此外,护理人员教导患者观察其臂围的增粗,教会患者每天对置管的肢体进行臂围的测量,必要时对患者予以拔管。
3.2.1 置管时选择合适恰当的导管
在PICC 的临床应用中,导管的选择上要首先充分评估患者血管的直径大小,选择与血管粗细相当的导管,或者比患者置管静脉细的导管。
3.2.2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预防静脉炎
郑艳等[7]对236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则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进行防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结果表明,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
3.2.3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
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功能可显示PICC导管在血管中的位置及贵要静脉走向,可以用于拔管前的血栓检查,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拔管的过程,从而降低PICC拔管的风险。
3.3.1 弹力粘贴绷带加压固定穿刺点止血 胡华琼等[8]将60例PICC置管成功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观察组由置管护士采用弹力粘贴绷带加压固定穿刺点止血2h,而对照组则用传统方法将1袋500ml液体置于穿刺点处30min。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穿刺点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并发症中皮下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弹力粘贴绷带在置管后预防穿刺点渗血。
3.3.2 藻酸盐联合红外线可以有效降低渗血 余娟等[9]将135例血小板低下病人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藻酸盐组、藻酸盐联合红外线组各45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藻酸盐联合红外线能有效减少血小板低下病人PICC置管后渗血量,减少敷料更换次数,提高病人安全。
导管阻塞可通过每天监测臂围,适当的肢体锻炼等活动促进血液流动来预防。患者通过PICC输血、输液、导管采血后,根据导管类型、患者情况及输注药液的不同,合理选择封管液显得尤其重要。PICC冲管或封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 采用脉冲式封管方法, 推注要慢, 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冲击力。输注黏稠度较大的药物后, 应用生理盐水20mL封管。发现导管堵塞应在6小时内及时处理, 用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 若症状未缓解, 需注入1ml 5000U/ml脲激酶。
3.5.1对置管静脉的谨慎选择与有效评估 置管时应首选异位发生率低的贵要静脉。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置管前利用血管超声设备对血管进行探查,以提前了解拟选择血管的内部情况,排除不利于置管的情况。
3.5.2 掌握PICC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
准确的导管测量对导管异位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指从外周静脉导入并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置管技术。它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虽然PICC置管术有诸多优点, 但也存在并发症,选择合适的护理对策不仅能够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还能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