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急性脑栓塞患者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后出血转化的护理

2018-02-01 02:50萍,丁
关键词:泵入肌力溶栓

范 萍,丁 敏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 临床资料

患者,徐某,男,39岁,于19:50左右因“突发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意识模糊1小时”送入我院急诊,查颅脑CT平扫未见出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既往有“房颤、高血压”病史两年,平素未抗凝治疗。心电图示房颤,S-T段改变。患者昏睡,立即收住NCU,格拉斯哥评分(GCS)10分,T 36.8℃,HR 112次/min,R 20次/min,NBP 192/113 mmH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分。体重:75 kg,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灵敏,肌力左侧5级,右侧0级。

2 护 理

2.1 静脉溶栓护理

2.1.1 患者发病在溶栓时间窗内,5 min完成各项物品及药品准备,对患者进行评估,同时予吸氧、心电监护等,汇报医生。

2.1.2 入室后NIHSS评分18分,右侧肌力0级,测NBP 192/113 mmHg,予尼莫地平以1.4 mg/h静脉泵入,根据血压调整用量,半小时内血压降至145~156/89~95 mmHg;家属签署知情同意,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患者75 kg,医嘱予rt-PA进行静脉溶栓,0.9 mg/kg,其中10%的rt-PA原液在1 min内静脉注射,剩余的rt-PA原液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在1 h内泵入。护士全程床旁监护,每15 min监测1次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意识、瞳孔、全身各处有无出血情况;该患者在开始使用溶栓治疗40 min时,护士发现患者口腔牙龈少许渗血,汇报医生后遵医嘱予继续溶栓,立即予棉球按压、口腔护理,观察口腔黏膜;绝对卧床,减少搬动、穿刺;药物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泵入,24 h内未再出现口鼻腔粘膜出血。

2.2 动脉取栓护理

2.2.1 静脉溶栓后NIHSS评分14分,右侧肌力1级,与家属详细沟通病情,进行动脉取栓,做好心理护理。

2.2.2 动脉取栓一般要求在发病后8 h内进行[5],故术前准备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静脉溶栓后15 min内完成动脉取栓前的所有准备,包括常规的患者信息查对,备皮[6]及按照手术要求,核对医疗文书的签署,填写介入交接单;安全交接。

2.2.3 全脑血管造影提示大脑中动脉处闭塞,立即在全麻下行机械取栓术,术中取栓两次,严密监测血压,BP波动在110~135/60~80 mmHg,取栓后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开放,行头颅CT未见出血,即返回NCU。

2.2.4 取栓后血压的护理

为防止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发生,闭塞血管开通后,血压应控制比基础血压低20~30 mmHg,但不能低于90/60 mmHg,目标SBP 110~140 mmHg[7]。取栓回室后,患者处于嗜睡状态,立即予床边心电监护,医疗目标收缩压维持在120 mmHg,监测T、HR、R、BP、意识、瞳孔,其中每15 min进行1次血压测量和神经功能评估(如NIHSS),持续2 h,BP波动在125~145/68~92 mmHg,汇报医生,医嘱予尼莫地平以0.6 mg/h静脉泵入,根据血压调整用量,增加监测频次;后测BP每30 min 1次,持续6 h,BP波动在112~128/72~89 mmHg,动脉取栓后,医嘱予75 mg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以3 ml/min持续泵入抗血小板聚集;监测凝血指标;住院期间患者未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及血管再闭塞情况。

患者回室时鞘管已拔除,穿刺点处无渗血渗液,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2.3 出血转化护理

无论采取何种再通治疗模式,均有1.5%~15%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其中约40%为症状性出血[4]。取栓后5 h,护士发现患者烦躁,处于模糊状态,NBP 185/112 mmHg,瞳孔左侧5 mm,右侧3 mm,GCS评分为11分,立即汇报医生,予急查头颅CT,转运前,选用转运心电监护仪继续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脉搏氧饱和度;医生和护士共同护送,并携带好转运相关设备、小型氧气瓶、简易呼吸器等,以防转运途中出现意外;同时做好转运的记录,转运过程中患者血压波动在156~178/89~102 mmHg;复查头颅CT示左侧基底节区少量的出血,量约5 mL左右,遵医嘱暂停替罗非班,予氯吡格雷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甘露醇250 ml Q8H静滴,速尿20 mg Q8H静脉注射,观察患者的意识、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是否灵敏,四肢肌力较前有无改变,呼吸节律是否规整、频率是否正常,有无出现呕吐及出入量情况,监测肾功能、电解质;该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脑疝[8]。

2.4 预防DVT

该患者入院时Autar评分16分,予下肢血管超声,未见血栓形成。抬高患侧肢体20~30°,取栓后护士给予患者下肢被动活动,2次/d,15~20 min/次,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小幅度按摩,使用间歇性充气压力波治疗仪,2次/d,20 min/次;意识清楚后予上肢Bobath握手锻炼,至少3次/d,15~20 min/次;同时每班测量上肢、双膝关节上下各10 cm周径。患者住院期间B超检查未见上、下肢静脉血栓。

2.5 康复功能锻炼

患者取栓后右侧肌力2级,言语讷吃;良肢位的摆放,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痊愈率、残疾率与生活质量。我们制作良肢位的摆放图谱,提高了良肢位摆放的正确率;右侧肌力3级,NCU护士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时间选择在上午执行治疗前、下午午睡后,这段时间患者精神状态较好,能够进行运动疗法;保证患者的活动度;桥式运动,主要练习单桥;自主进行踝泵运动2~3次/d,20~30 min/次;循序渐进,协助离床锻炼;利用手势、带图小卡片、纸笔,语速放慢,重复关键词,鼓励患者,指导家属陪伴时要有耐心与其交流;经过有效的康复锻炼,患者出院时言语流利,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肌张力正常,肌肉无萎缩。

3 护理体会

(1)护士争分夺秒完成了溶栓前和取栓围手术前的各项准备,保证了溶栓及取栓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患者取栓后,严密监测血压,合理设定报警值,并及时反馈,维持目标血压,使血压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2)患者取栓后,护士及时发现了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安全转运,明确病情进展,密切观察患者脑疝的前驱征兆,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有效防止了脑疝的发生。

(3)患者取栓后需抗凝,但此患者在取栓后发生了梗死区域的出血转化,在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动态评估患者栓塞及出血的风险;在抗凝药使用后,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指征及监测血常规、凝血指标。

[1] 柯来顺,董闽田,卢武生,等.5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4,21(2):81-83.

[2] 王欣彤,杨 肖,王永生,等.房颤性脑栓塞100例辩证分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4):43-45.

[3] 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专家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中国卒中学会科学声明.中华卒中杂志,2017,12(3):267-269.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流程与规范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72-177.

[5]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缺血性卒中共识专家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中国专家共识(2012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2):1006-1010.

[6] 耿素萍,张 勤,吕朋华,等.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取栓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85-87.

[7] 杨红燕,魏 慧,陈燕琴,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加动脉取栓术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9):889-891.

[8] 欧阳惠芳,陈刘珍,梁锦笑.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28-29.

猜你喜欢
泵入肌力溶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