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互联网+”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2018-01-31 09:04张娜任美丽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互联网+

张娜?任美丽

摘 要: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更是农民增收的新途径。自2007年榆林市休闲农业起步至今,以时令果蔬种植、果品采摘、农耕文化展示体验、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都市休闲农业、精品农业的雏形已现,榆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驶入快车道,成为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兴消费业态。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一、榆林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显著

榆林市文化千年可考,地形地貌极具特色。据榆林市旅游局资料,榆林市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已查明统万城、镇北台、红石峡、白云山、红碱淖、李自成行宫、榆林古城等资源。从民风民俗看,榆林市两区十县各自拥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府谷县的古石窟、古石刻,绥德县的石雕工艺、米脂县的剪纸刺绣,横山小曲、靖边县古城堡、黄河流域的道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较多,独具黄土地民俗风情,陕北农耕文化深厚。从自然风光看,榆林地表沟壑纵横起伏,大漠生态与边塞风情独特,有长城、黄河、沙漠、草原、湖泊、水库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2.外部环境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榆林属于工业经济后发地区,环境污染轻,根据榆林市环保局数据,在2018年1-7月份的陕西省空气质量检测中,榆林优良天数比例达80%以上,位列第一,空气指数优,适宜游客观光。地形地貌多样,民俗文化类型丰富,为榆林市发展不同特色的休闲农业类型提供了适宜的区位条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榆林市不断涌现出出各具特色、类型各异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以 “红色革命文化”“黄色大漠风情”和“绿色生态农业”等主题的休闲农业观光路线,重点发展景观农业、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在“红黄绿”的变奏中,引导休闲农业从餐饮娱乐向文化娱乐、休养旅游和农事休闲发展,发展城市半小时圈观光农业,开展了以“四季游农”“四季飘香”等为主题的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榆林市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1.经营主体经营规模雷同

近年来,榆林市休闲农业数量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较大规模的休闲农业产业园区等大型的休闲农业园区仍然数量不多。传统的分散式经营,利用自身农业资源简单改造的小规模的休闲农家和农家乐占市场的主要份额,但是这类休闲农业经营主體档次低、规模小、投资有限,内容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无法形成完整的产特体系。对于休闲农业的引导服务、食品安全、餐饮规格、卫生条件等诸多设施的配套也不完善,娱乐项目以垂钓、住宿、棋牌、农事体验等为主,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对农业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休闲度假的需求,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经营主体宣传营销手段滞后

据调查,榆林市休闲农业的经营方式仍然以家族式经营为主,且经营主体负责人普遍年龄偏大,在经营模式上思想保守,以传统的线下经营方式为主,依靠口口相传、熟人介绍等方式进行宣传营销,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几乎没有,只能借助人际关系进行探索。目前,少部分发展较为突出的经营主体已意识到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的宣传,消费者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互联网了解经营主体信息、服务信息、甚至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预订服务,然而,优质的休闲农业产品仍然难以得到大力宣传,营销也很难给经营者获得回报。

3.12县(市、区)发展情况不平衡

虽然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但距离国内发展休闲农业发展较早区域相比,仍然还有一定差距,根据从整体情况看,经济发展较快、特色资源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的地区休闲农业发展也相对迅速,相对差距较大。榆阳区、神木市、靖边县等地农民的积极性高,营业收入较高,带动农户增收情况明显。南部山区及长城沿线部分县(区)起步晚,发展相对较慢,且规模小,主要以小规模农家乐为主,缺乏全局规划,休闲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三、榆林市发展“互联网+”休闲农业的发展策略

1.政府引导,加强网络宣传

在2015年,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的通知》(农办加〔2015〕19号)文件,把宣传推介作为解决消费者与经营主体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措施和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重要抓手,打造精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路线,并组织精品景点入驻去农庄网。根据目前已经发布在该网站的两条路线的情况来看,游客的数量较之前有一定幅度的上升。陕北地区的气候淡旺季突出,此举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还能开展独具特色的品牌推荐。榆林市发展一村一品指导中心官方微信平台“榆林休闲农业”也是利用平台资源向微信用户点对点推送休闲农庄信息,吸引游客前往消费。通过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不仅方便游客获取更多乡村旅游资源,也能将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引导休闲农庄良性竞争。

2.充分发挥网络社交平台,转变推荐方式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告不仅仅局限于电视广播,报纸传单的传统宣传模式,在微信微博大行其道的当下,休闲农庄应当充分利用多种社交平台吸引游客。休闲农庄经营者,如利用这些传播速度极快的社交型媒介,势必会获得不错的传播效果。在其他区域,发展较为成熟的休闲农庄的公众账号已经开发的非常完善,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所有的信息,还能使顾客在微信上预定项目、购买生鲜食品,这样,农庄不仅可以根据数量确定接待能力,还能较为自如的控制货源品质,并利用物流配送优势,为游客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增加游客粘性。目前,榆阳区瑞丰生态庄园、府谷青草地等,都已建立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直接关注人数达到数千人,仅此一项在去年就吸引了陕、晋、蒙等周边游客数万名。

3.资源整合,打造产业一体化服务

近几年,伴随着百度糯米等知名品牌的入驻,榆林网民的衣食住行与这些网站的关系也更加亲密。因此,休闲农庄要积极利用这些用户多、新鲜度高、辐射范围广的网站进行直观鲜明的自我销售。一方面可以利用价廉质优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网页对休闲农庄进行宣传。通过目前的网站销售情况,时令水果采摘、农家乐体验等项目的收益都还不错。

四、结语

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宣传渠道单一、传递不畅、产品同质同构、恶性竞争等问题较为普遍,因此,作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休闲农庄应当顺应产业发展形势,在有限商圈的范围内,几家休闲农庄通过满足消费者“吃、住、玩”等方面需求,实现联营,将自己较为强势的内容继续做强做大,扬长避短,通过这种方式搭建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打造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发展区域。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互联网+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