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李楠楠+马芙先+韩金艳+崔妮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门诊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方法 80例儿科门诊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后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观察组, 80例儿科门诊开展QCC活动前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作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3.7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门诊应用QCC, 能够有效改善科室护理质量,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儿科门诊;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应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4.109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近年来一项新的护理操作技术, 已取代了传统的钢针, 其具有减少患儿的血管穿刺次数、便于固定、降低患儿痛苦、简单易操作、刺激小、安全性高和護士工作量低等优点[1-3]。相关研究表明, 采取静脉留置针对患儿进行治疗, 具有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意义[4-6]。本次研究以在本院儿科门诊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为研究对象, 对比开展QCC活动时间段与其他时间段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1日~8月31日在本院儿科门诊开展QCC活动前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选取2016年3月15日~4月14日在本院儿科门诊开展QCC活动后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48例, 女32例, 年龄4个月~9岁, 平均年龄(8.1±0.7)岁;观察组男51例, 女29例, 年龄3个月~
12岁, 平均年龄(8.9±1.4)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伦理学依据, 研究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予以传统方法护理。
1. 2. 2 观察组 予以QCC方法护理。
1. 2. 2. 1 护理制度 本院儿科门诊所开展的QCC活动由科室内部护理人员组成, 共6人, 其中圈长1名, 辅导员1名。圈长每日记录小组成员的留置针穿刺情况, 并详细记录及整理其失败原因, 对所有临床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利用头脑风暴法圈选出缺乏规范化培训、科室带教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3个影响穿刺成功率的真因, 根据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制定规范化培训内容对小组成员外周静留置针穿刺技术进行规范化、同质化培训, 不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运用模拟人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培训演练, 并进行操作流程及穿刺成功率的考核。改变传统带教模式, 将导师制教学模式应用到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 同时加强对小组成员的监管力度, 培养其微笑意识, 降低患儿及其家长紧张、焦虑的负面心理[7], 以提高护理质量。
1. 2. 2. 2 操作方法 ①小组成员在进行穿刺前应当充分评估患儿状况, 根据患儿病程、药物性质、活动度等选择合适的静脉。②在穿刺前应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留置针接输液器排气。在穿刺时应当根据所选血管深浅度以合适的角度进针, 采用单手送针法, 即留置针见回血后立即降低进针角度, 再进针0.2 cm, 后采用单手送针。左手不动继续固定穿刺部位, 右手食指后退针翼, 大拇指向前推进导管座两个动作必须同时进行, 直至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撤出针芯, 经判断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膜以无张力、高举平台法对留置针进行有效固定。③加强导管的维护及做好健康宣教。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3.7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QCC是一种以提高产品质量活动, 提升工作效率为目的, 以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单位为基础, 由多人所组成的团体。其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的活动方式, 并通过一定的活动程序对工作现场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管理和解决, 是一种较为活泼的品管形式。相关研究[8]表明, 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应用QCC活动, 能够显著增强医疗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凝聚力, 其通过团结合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方式能够快速解决临床护理中所遇到的难题, 对于临床护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
意义。
在本研究中, 通过采用采用QCC活动对本院儿科门诊患儿的外周留置针输液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可知, 儿科门诊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为93.75%, 明显高于2015年7月
1日~8月31日的83.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 QCC活动能够积极的调动小组内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并赋予小组内护理人员充足的管理权和自主权, 使小组成员能够充分的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身对于临床护理的经验和体会, 从而提升小组内部所有成员的临床护理水平[9, 10]。并且不定期的培训及考核为小组的良性发展灌注新的血液, 其通过良性竞争的方式提高了小组成员的护理能力, 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同时, 固定时间的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讨论更是为小组成员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场所, 并通过提出解决方案的方式增加小组成员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护理培训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护患间的关系, 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紧张、恐惧和焦虑的负面情绪, 进一步增加穿刺成功率, 减轻反复穿刺对患儿所带来的痛苦。
综上所述, 在儿科门诊应用QCC能够有效改善科室护理质量,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有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顾莺, 胡雁, 张玉侠, 等. 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的最佳证据应用. 护理学杂志, 2014, 29(15):52-55.
[2] 方玲君, 李丽琴. 单手操作在儿科门诊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3):246-247.
[3] 庞改玲.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今日健康, 2014(3):123.
[4] 盛亚梅.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交通医学, 2005, 19(5):560-561.
[5] 董素娟, 袁鑫生.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5):155-156.
[6] 李岩, 刘光磊, 高书焕, 等. 微量注射泵联合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22):1151-1152.
[7] 刘仁莲, 严雪诊, 梁锦娣. 护理风险管理在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海南医学, 2012, 23(24):152-154.
[8] 靖维维, 王敬敬, 吴丹丹. 自粘弹力绷带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旬刊, 2015(7):110.
[9] 罗力静.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中的应用. 全科护理, 2013, 11(9):812-813.
[10] 王晨飞, 刘翠兰, 李雅红.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3):5-6.
[收稿日期:2018-1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