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婷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一种慢性肾实质损害临床综合征,伴随病情进展,患者肾脏的基本功能不能维持,出现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症状,终末期可发展为“尿毒症”,导致全身各系统功能障碍,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肾移植和透析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肾移植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所以对于患者来说,透析成为肾移植以外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帮助患者替代肾脏功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大多数慢性肾衰患者选择透析治疗。通过透析治疗后患者寿命不断延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是透析患者一旦发生并发症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仍然受到威胁。随着治疗过程中透析时间的增加,不可避免的出现多种并发症。据国外资料统计,感染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易导致终末肾衰竭透析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因素[1]。因而为降低医院感染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探讨和分析肾衰透析患者的感染情况及引起感染的主要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收集2017年9月到2018年3月期间郑州市某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56±4.5)岁,平均透析龄为(23±2)个月。
通过回顾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患者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感染率及感染部位、病原体等,分析和总结慢性肾功能衰竭行透析患者感染情况及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100例患者中有1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2%,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最常见,占感染患者的66.7%,其次是切口部位感染,尿路感染和消化道感染较少见。
调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7例,感染率7%,占感染患者的58.3%,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本调查结果显示,1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有12例发生医院感染,其中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及肺部的患者8例,构成比为66.7%,由此可以发现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的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高与患者抵抗力低下,左心功能不全肺淤血及肺部有所损害等综合因素有关。据报道,因受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肺水肿、肺泡纤维蛋白渗出物等影响致病菌的清除的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的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出两倍,所以对透析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文献显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血液感染的死亡率为普通人的50倍。致病菌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医疗媒介进行传播和发生交叉感染,另外,由于临床中普遍应用抗菌药物,导致患者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文献研究表明,革兰阴性菌是引起透析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感染率达62.9%),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而分离出的革兰阳性菌占37.1%,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多见,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这些感染多与体表定植菌沿着导管表面向体内迁移大量繁殖有关[2],因此,在预防和降低透析患者感染的过程中,要预防性的在导管出口处涂抹多链丝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等抗菌药,或者将庆大霉素或者甲双二嗪滴入导管腔内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
本课题研究显示,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是动静脉瘘置管感染率的5倍。根据临床中心统计,深静脉插管、永久导管感染风险远高于移植瘘和动静脉瘘,说明血液透析中血管通路建立易诱发感染。研究显示,颈内静脉插管因为较难固定且比较靠近口咽分泌区,而股静脉插管位置与会阴部比较靠近,易污染而且不利于护理,所以这两种置管方式有较高的感染风险;由此说明深静脉插管易造成患者感染。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研究结果显示,4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感染的例数是9例,占感染人数的75%,说明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抵抗力越来越差,越易发生感染。如年龄偏大的肾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开始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加上长时间的卧床治疗容易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而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衰退、尿路不畅,使细菌大量繁殖,所以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8]。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雾化吸入等,降低感染的机率。
感染是长期血液透析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损伤,感染的风险在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中比一般人要高得多,其容易合并多种感染,成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在本课题研究的100例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中,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因此,对于长期透析患者来言,我们应该及早发现疑似感染患者和及时的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感染,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