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惠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434020)
乳腺癌属于妇科高发恶性肿瘤,患者早期发病无明显症状,因此中晚期发现且确诊的患者占大多数,乳腺癌除恶性肿瘤危害外,还存在复发率高、转移率高等特点,晚期复发、转移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1]。多数患者化疗期间身体虚弱,身体功能、社会功能都受到影响,因此传统院内护理模式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本次实验分别对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和传统护理,分析延续护理对患者居家管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6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延续组和传统组,43例/组。延续组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56.83±7.84)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6.33±1.27)年,Ⅱ期24例,Ⅲ期19例。传统组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55.74±7.51)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6.73±1.22)年,Ⅱ期22例,Ⅲ期21例。患者均排除化疗病史,排除认知障碍,排除实验中自然脱落病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传统护理即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健康宣讲、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内容。延续组则加用延续性护理,包括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建立随访机制、开展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指导。
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主任护师各1名带领若干普通护师组成护理小组,对责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在小组内对所有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选择不同的随访护理方式,并由主任护师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建立随访机制,随访方法包括电话随访、入户随访两种。电话随访在患者出院2周内开展,1次/周,内容主要针对患者的病情、饮食、健康行为、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困惑进行解答,解决患者的疑问,并确保患者了解遵医用药、化疗的重要性。在患者出院第3周开始入户随访,1次/2周,观察患者化疗效果,利用入户随访机会对患者普及健康知识,叮嘱患者适当开展社会活动,避免压力过大、社会功能丧失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患者心理压力大,且对死亡恐惧,对疾病治疗效果的疑问,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人员需利用随访机会及时解决患者心中的困惑,利用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平稳心态,减少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化疗效果和耐受性。
生活指导,患者虽患有癌症,但并非需完全卧床休养,化疗期间患者可适当进行社会活动和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除积极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外,护理人员可利用讲座、互动活动等机会组织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患者接触社会的同时,多接触同类型患者,相互交流提高患者对化疗的接受程度。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患者在自制量表上的选项中选择,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数*100%。利用自制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包括角色、躯体、认知、情绪、社会5项功能,并最终评价综合功能,满分100分,患者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生活质量评分,均数±标准差(±s),t检验,计数资料:满意度,率(%),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延续组满意度93.02%,传统组79.06%,延续组生活质量评分(85.12±10.55)分,传统组(67.18±4.37)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均较高,属于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且由于乳腺癌诊疗特点,患者确诊后的治疗难度大、痛苦大,在治疗期间对患者的家庭生活也有明显的影响。对乳腺癌确诊患者,需手术切除患者病灶,并利用化疗同步辅助治疗,化疗期间患者的并发症多,严重时出现骨髓抑制,患者治疗时间越长,对化疗的耐受程度越差,且由于患者患病后精神压力大,不良情绪累积,对患者治疗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上述原因都会严重影响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2-3]。且多数患者由于患有恶性肿瘤后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死亡害怕、恐惧,导致治疗期间依从性差、消极心理多,患者的负面情绪严重。患者在院期间能够利用全面的护理措施,减少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归家后患者的社会功能、身体状态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回归社会后不愿融入社会,影响生存质量。
延续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利用多种途径对患者进行居家管理。延续护理对重大疾病患者意义重大,能够定期观察和掌握患者的治疗情况、化疗反应,并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其生存质量,本次实验中延续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可见延续性护理的护理效果明显,能够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居家管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