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虹,卞翠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增强扫描是一项在临床上诊断和鉴别疾病经常需要用到的重要技术[1,2],由于CT扫描的快速发展,其速度也相应提高,对于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保证CT增强扫描能够顺利完成,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比剂的外渗,最终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是CT室护理工作的重心[3]。我院通过干预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剂外渗情况的对比,得到结果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8月到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患者1624例,其中男性患者1023例,女性患者601例;年龄4到85岁,平均年龄(45.245.32)岁。通过摸球法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对两组患者都进行碘过敏试验,显示结果为阴性,然后对两组患者静脉注射碘佛醇注射液。常规护理患者行常规护理,详细讲解造影之前需要注意事项,掌握患者对药物或者食物过敏情况。在患者进行胃肠道CT扫描前保持空腹。患者扫描过程中,帮助患者保持正确姿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实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情况下加强护理,主要内容包括:(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性以及对比剂的副反应都会产生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心理情况进行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2)对患者完善检查:在进行扫描之前,对患者静脉血管状况进行评估:对血管脆弱或者是对比剂容易外渗的高危人群,需要提前进行评估。(3)对患者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易出现对比剂外渗的高危人群,先用生理盐水静脉推注,观察患者血管的肿胀等问题。若出现这些问题,则选择其他位置重新推注,或从深处静脉下部进行静脉的穿刺,并且需要置留导管[4]。
观察通过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的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并将其进行对比。
本研究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率(%),并用卡方X2进行检验,统计学差异以P<0.05表示。
通过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的CT增强扫描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2例(0.25%),通过常规护理进行护理的CT增强扫描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现象25例(30.79%),远多于护理干预患者组(P<0.05)。
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使患者能够从容面对CT增强扫描,对其血管进行评估,进行术前的检查等干预,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的现象只有2例(0.25%),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对比剂外渗的25例(30.79%)(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使得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情况减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