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重庆万和药房执业中药师 程立国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药师 刘 倩
南京市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讲师 司振阳
整 理:杨春霞
盛夏将至,艳阳高照,人体阳气旺盛,也极易“上火”,出现头晕、咽痛、牙疼、便秘、全身长疮疖等一系列症状。此时,我们就需要消消“火”了,如到药店买一些清热降火的凉茶,或者清润去火的中药进行调理,饮食上清淡,忌食热性食物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好处。但在必要的情况下,一些清热泻火的中成药也是不错的选择。本期专家评药,为您介绍——
人体热证的原因主要是外感温热湿气、六淫入里化热、情志过极化火、阳盛所生内火及饮食失调化火等。温、热、火三者本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热多属外感,如风热、暑热、湿热;而火多数内伤,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的结果,如肝火亢盛、心火上炎等。
中医有“温者清之”“热者寒之”“治热以寒”的治疗原则,对由温、热、火所致的里热证皆适用。清热药作为治疗热证的药物,种类繁多,本文就最常用的几种进行简述。
牛黄解毒片是一种传统的中成药,药方来源于明·《证治准绳》。主要成分有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等。
牛黄解毒片是一种家庭常备泻火解毒的中成药,其作用是清热解毒,适用于实火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
牛黄是牛黄解毒片的主药,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疗毒症。由于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价格要高于黄金,现在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另外,方中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黄芩味苦气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大黄苦寒沉降,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共为辅药。雄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桔梗味苦辛,入肺经,宣肺利咽,共为佐药。甘草味甘性平,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效。
值得注意的是,牛黄解毒片只能用于实火所致的病症,如果是虚火则会越用病情越糟。服用牛黄解毒片还应注意“中病即止”,就是指上火的症状一旦消退,则立即停药。如需泻火解毒,成年人服用牛黄解毒片的最高剂量是大片剂(0.6克/片)每日不超过6片,小片剂(0.3克/片)每日不超过9片。连续服药2~3天,产生效果了,就可以停药。且服用药物期间需做到多喝水,这可让有毒成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相关链接
辨别实火与虚火
实火是指邪火炽盛引起的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最为多见。常见高热、头痛、目赤、口唇干裂、口干口苦、口舌糜烂、咽喉肿痛、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拒按、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鼻腔出血等。
虚火有两个概念:一是指阴虚而导致火旺的现象;二是指气虚和阳虚出现的气虚发热、“真寒假热”现象。阴虚造成阳盛的假象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象,如口燥咽干、咽喉干痛、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失眠、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等。
【相似药物比较】
与牛黄解毒片相似的,还有三黄片、京制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
1.三黄片和牛黄解毒片的区别
成分:三黄片由大黄、盐酸小檗碱、黄芩浸膏组成,而牛黄解毒片由人工牛黄、雄黄等8种药材制作而成的。
功效:三黄片具有泻火通便的功效,它可以用来治疗咽喉肿痛、口鼻生疮、便秘等疾病,还可以清热除湿,在夏季有湿热的症状,吃三黄片就能缓解。牛黄解毒片主要是用来治疗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2.牛黄解毒片与京制牛黄解毒片
成分:两者都含有人工牛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牛黄解毒片另含雄黄,京制牛黄解毒片另含黄连、黄柏、金银花、薄荷、连翘、栀子(姜炙)、菊花、荆芥穗、防风、旋复花、白芷、川芎、蔓荆子(微炒)、蚕砂。
功效:牛黄解毒片以泻内热、热毒为主,对一切内热实火都有效;京制牛黄解毒片清热、透热、解表散热,对外感风热和内热实火都有效;
其他:牛黄解毒片为处方药,含有雄黄成分;京制牛黄解毒片为非处方药,无雄黄成分。
3.牛黄解毒丸与牛黄上清丸
成分:两者的相同成分是牛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甘草,不同的是牛黄解毒片含有雄黄、冰片,牛黄上清丸含有薄荷、菊花、荆芥穗、白芷、川芎、栀子、黄连、黄柏、连翘、赤芍、当归、地黄。
功效:牛黄解毒丸更专于解毒,主要治疗内热引起的热毒壅盛之症,如由内热引起的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疗效比较显著。牛黄上清丸则侧重清内火,风热郁于上焦重症及伴有头昏等上火患者更为适用。
板蓝根性寒,味先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利咽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烂喉丹痧等疾病。板蓝根颗粒主要针对温邪的嗓子痛、咽炎、急性咽炎发作和高烧。但如果患者感冒初期的症状就是咳嗽,表现为咳嗽肺热,板蓝根作用就不是太大。
板蓝根颗粒近年来饱受人们的争议,比如2003年非典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板蓝根颗粒”,广告上说预防感冒和流感,其实板蓝根的作用是有针对性的,不能治疗所有的流行性感冒。药理研究表明,它比较偏向于抗病毒。
【相似药物比较】
与板蓝根颗粒相近,还有一种复方板蓝根颗粒,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复方板蓝根颗粒主要成分含有大青叶。
功效:两者作用基本相同,板蓝根与大青叶皆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但板蓝根有利咽之长,而大青叶化斑(化斑:治疗术语。指用清热、凉血、解毒的药物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皮肤淤斑及出血的方法,可防热毒继续深陷)之长胜于板兰根。在治疗感冒、清热解毒等方面以板蓝根较好,如果有类似发烧建议用复方板蓝根可能较好。
蒲地蓝,“蒲”就是蒲公英,“地”就是苦地丁,“蓝”就是板蓝根,再加上黄芩,这四味药就组成蒲地蓝。它的清热力量要比板蓝根颗粒大得多,因为蒲公英本身是清热解毒的药,苦地丁清热解毒的力量又比较大,是苦寒之品,板蓝根也是一种清热解毒药,黄芩又清热,几种药相伍,其清热解毒之效更强。
如果是单纯的感冒而且感冒的不是太重,可以用板蓝根颗粒,而不用蒲地蓝。因为蒲地蓝偏向于寒凉,用上这个药以后,它对胃气是有凉厄的作用,把胃气凉厄住了,反倒会导致抵抗力下降,所以尽量不要轻易就用蒲地蓝。只有当热血比较明显,咽喉肿痛、扁桃体肿大时,用蒲地蓝效果好。
【相似药物比较】
蓝芩口服液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成分:两者均有板蓝根,蓝芩口服液还有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则有地丁和蒲公英。
功效:两者均可以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感冒、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消化道感染(口疮、牙龈炎、细菌性胃肠炎)、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毛囊炎、痤疮)等实热证。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以有“植物抗生素”美誉的蒲公英为主,消炎散结作用更胜一筹,治疖肿、腮腺炎等病症为其所长;蓝芩口服液则以有“善泻三焦之火”(上清心肺之火,中泻胃火,下泻肾火)美誉的栀子为主,泻火退热作用更胜一筹,高热、血证等病症为其所长。
简言之,如果出现发热、高热、口渴、大便干结等以热盛为主,蓝芩口服液宜用;如果出现咽喉红肿、扁桃体红肿化脓等以肿甚为主,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宜用。
双黄连口服液是由金银花、黄芩、及连翘的提取物精制而成,具有清凉解表、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咽炎等。双黄连口服液中含有的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汉黄芩素等主要活性成分,对病毒性肺炎及细菌或病毒感染具有比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温邪有一种说法,“治上病如羽,非轻不举”。银花和连翘在宣透风热之邪时,既有宣透的作用又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偏向于针对鼻塞、鼻流黄涕,兼有嗓子疼的病症。黄芩味苦平、清肺热。
蒲地蓝主要是针对嗓子红大明显;双黄连口服液针对嗓子疼,但是不一定很大,嗓子不是那么红赤,也没有脓头。如果有脓头,那么用蒲地蓝的效果比较好;如果嗓子单纯的红,有郁闭之热,散不开,用双黄连口服液比较好。
【相似药物比较】
抗病毒颗粒与双黄连口服液
成分:抗病毒颗粒主要成分有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川射干、鱼腥草、重楼、贯众、白芷。而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效:抗病毒颗粒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头痛、畏寒、鼻塞、流涕、咽部充血、咳嗽、全身乏力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而双黄连口服液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银翘解毒丸为感冒类非处方药,方剂来源于《温病条辨》,为经典方,因重用金银花、连翘疏散透表,清热解毒,故以此命名。
银翘解毒丸方中金银花、连翘轻宣解表,清热解毒,用量最重,为主药;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疏散风热,增强辛凉解表之力,为辅药;桔梗、甘草解毒利咽、宣肺祛痰,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
银翘解毒丸适用于风热感冒,即患者表现为发热重、怕冷较轻或不怕冷,头痛目胀,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等特点。
鱼腥草,在四川、云贵等地叫折耳根,可药食两用。鱼腥草是清热解毒比较好的一味药,主要是针对咽喉和肺,咳嗽有黄痰,舌苔黄,偏向于热象。复方鱼腥草合剂里除了鱼腥草,还有黄芩、板蓝根、银花和连翘,黄芩清肺热效果好,其他板蓝根、银花和银翘皆属清热之药,因此嗓子疼同时伴有咳嗽,咳嗽的痰偏黄,用复方鱼腥草效果较好。
连花清瘟胶囊,是针对流行感冒的一个中成药。药名上的瘟指的就是瘟疫,是温毒(细菌或者病毒)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了,会咳嗽、咽痛,咳嗽比较剧烈。连花清瘟胶囊主要用于治疗重感冒,不适合感冒流鼻涕比较严重的初期感冒,没有咳嗽或者咳嗽不喘(不是张口抬肩,也不是热迫肺气的那种咳)也不宜用该药。
>>用药提醒
老人清热需记3点
1.服药切勿过量、过久。
老人服用清热药最忌过量、时间过长。正确做法是药量适当,证停药停。对于平时患有多脏腑、多系统疾病又容易“上火”者,最好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清热降火药,避免清热降火不当,损伤脏腑。
2.不可动辄用黄芩、黄连、黄柏等苦寒药。
苦寒药常易清热降火之时,伤及脾阳,而见食欲下降,或不思饮食。有的会出现畏寒发冷、头昏自汗、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四肢浮肿。因此,不要轻易使用那些苦寒药。
3.防止过服清热药的现象。
老人过服清热药物损阳耗气之后,就会出现畏寒发冷、头昏体沉、面色青黄、动则出汗、气短不续、张口出气、嗜睡、精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发生四肢浮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因不正确服用清热药所致的症状,并不都呈现突发性或典型性,所以,又易被忽视而继续服用清热药而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当老人出现过服清热药的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如可选用健脾益气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