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表彰他们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据悉,从1901年到201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共颁发108次。其中,有39次授予一名科学家,32次由两名科学家分享,37次由三名科学家分享。
201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因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为避免气候变化,减少极端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在未来12年内,人类必须改变生活方式,如改变饮食结构、放弃汽油汽车、植树造林等。
联合国2018年10月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在全球陷入极端高温、干旱、洪水和贫困之前,全球只有12年时间来阻止全球变暖。为此,到2050年,燃煤量需从38%降至近0%,可再生能源需提供全球85%的电力;饮食结构需彻底改变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需大量植树造林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需开始将碳储存在地下,即生物能源和碳捕获与储存。此外,人类还需清除所有燃气锅炉,改用电动汽车,种植生物燃料作物。
该报告称,地球目前的温度将上升3℃,如果按照《巴黎协定》的规定,将温度降1.5℃以下,需要“社会各方面迅速、深远和前所未有的变化”。科学家们表示,如果气温上升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那么从干旱到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将不会那么极端。前工业化水平是指工业革命前温室气体排放稳定的气候。自19世纪中期以来,气温已上升1℃。按照目前全球变暖的速度,全球气温将在2030—2052年间再上升1.5℃。
该报告对气温上升1.5℃和2℃之间的差异“毫不含糊”。从日益严重的干旱和缺水到极端天气、疟疾等疾病的传播、经济损失以及对玉米、水稻和小麦产量的损害来看,1.5℃的影响将小于2℃。到2100年,与气温上升2℃相比,海平面将下降4英寸(10厘米)不到。而在更高的温度下,珊瑚礁和北极将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如果气温上升2℃,昆虫和植物失去栖息地的可能性是1.5℃的两倍。
到目前为止,全球气温已上升1℃,人类已感受到更多极端天气的影响。如若气温继续上升,还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另外,采取措施以控制气温上升至1.5℃,也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比如通过降低空气污染和更可持续的饮食来改善健康状况,以及减轻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但若达不到此目标,极端天气,尤其是热浪,将更加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