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杰,李小权
(1.西安市碑林区中医医院眼科,陕西 西安 71000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儿童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儿童屈光不正是引起弱视的常见原因,而高度远视眼是形成儿童弱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探讨高度远视眼的屈光演变规律,将1999—2008年在西安市碑林区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初诊,连续5年每年到我院验光室散瞳验光的高度远视儿童50例进行屈光状态演变分析,现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1999-2008年在西安市碑林区中医医院眼科门诊进行初诊和随访观察的初诊年龄为3~7岁高度远视儿童50例(100眼),男 28例,女22例,每一名患儿,进行连续5年追踪随访。纳入标准:参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小儿眼科及斜视弱视组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经散瞳验光球镜度数为+6.00D以上儿童,排除标准:眼科其他器质性病变。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要求,所有受检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方案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初诊年龄分为5组,3岁组10只眼、4岁组36只眼、5岁组24只眼、6岁组16只眼、7岁组14只眼;按首诊眼位分为3组,正位组43只眼、内斜组41只眼、外斜组16只眼;按是否弱视分为2组,首诊弱视组59只眼、非弱视组41只眼。观察每年屈光度下降幅度和年均降低幅度。
12岁以下儿童双眼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3天,每日3次,第4天检影验光,3周后复验并按照不同眼位情况给予配镜处方。年均屈光度改变=(初诊屈光度—末次屈光度)/5。所有高度远视眼均给予配镜矫正,弱视均用闪烁仪治疗。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非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一般估计方程;独立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高度远视球镜度逐年下降,同组相邻年远视每年降幅在4岁组、5岁组、6岁组、7岁组都有显著性差异(Wald值分别为15.30、10.10、4.05、13.40,均P<0.05),年均降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2.28,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远视球镜变化情况(D,χ±S)
柱镜度数没有逐年下降趋势,同年龄组相邻年在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7岁组无显著性差异(Wald值分别为0.60、0.89、0.16、0.28、0.04,均P>0.05),年均降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74,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远视柱镜变化情况(D,χ±S)
首诊不同眼位球镜,相邻年降幅正位组和内斜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Wald值分别为11.10、21.60,均P<0.01),外斜组有显著性差异(Wald=7.41,P<0.05),不同眼位年均降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38,P>0.05),见表3。
表3 首诊不同眼位球镜变化情况(D,χ±S)
首诊不同眼位柱镜,相邻年降幅无显著性差异(Wald值分别为0.15、0.19、1.20,均P>0.05),不同眼位年均降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1.05,P>0.05),见表4。
首诊弱视组和非弱视组球镜度数,相邻年降幅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Wald值分别为28.40、19.30,均P<0.01),年均降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5.51,P<0.02),见表5。
表4 首诊不同眼位柱镜逐年变化情况(D,χ±S)
表5 首诊弱视组和非弱视组球镜逐年变化情况(D,χ±S)
首诊弱视组和非弱视组柱镜度数变化,相邻年降幅无显著性差异(Wald值分别为0.00、0.28,均P>0.05),年均降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28,P>0.05),见表6。
表6 首诊弱视组和非弱视组柱镜逐年变化情况(D,χ±S)
弱视是严重危害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之一,在人群的发病率为1%~3%[1],而在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发病率为1.3%~3.0%,我国发病率为2.8%[2]。人类出生时大多为远视,随着生长发育,眼睛前后轴增长,至学龄前逐渐趋于正视或者进一步变为近视,此过程称为正视化。所以各类弱视的屈光状态以远视和远视散光为多,远视球镜度数越高,弱视程度愈重[3]。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类视觉系统敏感期从出生时就已经开始,2~3岁可塑性最强,4~6岁后明显减弱,9~12岁左右敏感期结束,做好儿童视力保护在8岁前就特别重要[4]。因而探讨高度远视眼在视觉发育敏感期的屈光演变规律,对早期弱视的治疗和正视化的进程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高度远视眼50例,球镜部分逐年下降,逐年下降幅度在4、5、6、7岁组最大,也验证了这一时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期,在这一期眼球发育最为迅速,本研究所有儿童年均降低球镜度数(0.55D)[(初诊屈光度-末次屈光度)/ 5],高于曹莉等[5]报道的平均降低0.41D,可能和本组选择的患者全是+6.00D以上远视眼有关,所以年均降幅会更大,本研究也和杨莎莎等[6]的“初诊屈光度越高,平均每年屈光度递减幅度也不断增加”的研究相一致。本研究发现3~7岁儿童球镜年均降幅差异不大,说明年龄可能对年均降幅影响不大,柱镜部分没有逐年下降趋势,这与赵清来等1992年研究报道一致。本研究还发现在3、4岁组出现了散光轻微逐年增加的趋势,这和李凤云等2003年研究发现的7岁前散光有轻微增加,但增加量不大,各年龄段均有发生的观点一致。本研究也发现柱镜部分年均降幅有显著差异性,这和以往报道不相一致,这可能和本研究的某些患儿的柱镜度数在不同时期略有增加有关。
本研究发现相同眼位相邻年球镜逐年下降,而不同眼位年均降幅没有显著性差异,这和许江涛等1997年报道的内斜视的远视减少程度低于正位眼和外斜视的统计结果不一致,这可能因为本研究患儿均为高度远视眼有关,因为高度远视首先要进行屈光矫正,眼位不同配镜原则不同,远视合并内斜一致认为应全矫,外斜欠矫,正位目前多采用检影结果减+1.00D~+2.50D,李凤云等2003年的研究也指出,弱视斜视治疗中远视度数处方给予多少与屈光度的下降无关。本组柱镜年均降幅无显著性差异,也没有逐年下降趋势,不同眼位对柱镜度数的年均下降也没影响,这和孔香云的2007年报道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
弱视和非弱视组球镜部分相邻年降幅较大,年均降幅弱视组(0.53±0.37)D,低于非弱视组(0.69±0.27)D,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这和孔香云等2003年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弱视和非弱视组柱镜部分年均降幅没有差异,说明弱视组和非弱视组对柱镜部分年均降低度数没有影响,这和2003年李凤云等的报道一致。目前国内眼科机构对于弱视大多要进行弱视训练,本研究结果弱视治疗组和非弱视组年均降幅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也间接说明虽然给予首诊弱视组以弱视训练治疗,但没有发现弱视治疗对高度远视球镜度的下降有加速作用,这和弱视训练会加快正视化进程观点不一致[6],可能与本文患者全是高度远视有关。
高度远视球镜度逐年下降,柱镜度数逐年变化不大,不同眼位给不同眼镜处方,对球镜度年均降幅没有影响,非弱视球镜度年均下降幅度高于弱视组。正视化的进程中,球镜度的下降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提示,虽然年龄、眼位对年均下降幅度没有影响,但3~6岁视觉发育最敏感期相邻年球镜降幅最大,弱视早发现和及时合理治疗极为重要[7-8],而6岁前的早发现,早带镜,早治疗,将对正视化起到积极作用。
[1]Barrentt T B,Bradley A,Candy T 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sometropia and amblyopia[J]. Prog Retin Eye Res,2013,36:120-158.
[2]Tarczy-Hornoch K,Cotter S A,Borchert M,etal.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Asian and non-Hispanic white preschool children: Multi-ethnic Pediatric Eye Disease Study[J]. Ophthalmology,2013,120(6):1220-1226.
[3]李凤云,谭星平.儿童远视性弱视与屈光状态的关系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4, 22(1):9-11.
[4]谢美娜,邓德勇.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1):55-57.
[5]曹莉,赵娇,胡卜丹,等.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屈光状态远期变化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7,25(2):10-12,23.
[6]杨莎莎,高宗银,杨为中,等.远视性弱视儿童屈光状态演变的连续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6,34(1):20-23.
[7]Bradfield Y S.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amblyopia[J].Am Fam Physician,2013,87(5):348-352.
[8]Birch E E.Amblyopia and binocular vision[J].Prog Retin Eye Res,2013,33: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