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勋
运动能够带来快乐,促进健康;体育竞技能提高个人素养,培养进取精神。繁荣的体育产业即提高了一个民族的体质,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体育产业不仅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也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绿色产业。中国是个奥运金牌大国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真正的体育强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育文化。
在当下国际体坛,欧美无疑是绝对的强者,尤其是参与性极高的大众体育项目——大球和田径。 抛开人种的因素,西方体育发达是因为有历史悠久的体育文化,而体育文化恰恰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匮乏的。
1 奥林匹克精神成就的体育文化
从公元前776年后的一千多年里,希腊人举办了293届古奥运会,奠定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基础。古代希腊对人的体格力量与健康的崇尚是奥林匹克竞技比赛的基础,并逐步发展形成了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奥林匹克不仅给人类带来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也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奥林匹克在欧洲的兴起繁荣了欧洲体育文化,也为欧洲人民带来了健康的体质。尽管欧洲人口不多,但在世界体坛上却成绩斐然。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竞技项目,从1930年举办世界杯以来,冠军就一直被欧洲和南美所垄断。欧洲12次捧得大力神杯,南美国家9次。仅从地域的角度来看欧洲已经无比强大,但事实上,另外捧杯的南美国家哪一个又不是深受殖民时期欧洲体育文化的影响。五冠王巴西事实上是欧洲足球在南美的完美展现,是葡萄牙足球文化与南美特殊的历史文化结合带来的产物。而另外两个世界杯得主乌拉圭和阿根廷泽需要感谢西班牙人。南美洲的体育文化是欧洲体育文化的完美继承和发扬。
奥林匹克精神带来的不仅是竞技体育,更重要的是带给人们快乐健康的人生。欧洲和南美对足球的狂热使得足球已经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不是为了职业去踢球,而是因为热爱而变成了职业。对足球的爱让天才变成明星。
2 传统儒家文化抑制体育文化的形成
中国真正了解和参与竞技体育非常之晚,直到十九世纪末期,西方殖民者才把现代竞技体育带到中国,1932年中国人才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虽然中国有很多传统的体育项目,但多是以娱乐为目的而非以全民参与提高整体民族体质为宗旨。像捶丸,蹴鞠,最终都在娱乐中从国人的视野中消失。
传统的儒家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强调忠顺和谐,竞技体育的竞争会被认为破坏和谐关系,会伤了和气。从隋唐开始科举以来,科举为官变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的梦想,耍刀弄剑变成了娱乐,文人身上的佩剑则是酒后增加情趣的工具。武举科考始于唐朝兴盛于明清,习武的目的是加官进爵而非强身健体,追求精神自由和独立人格。封建王朝对军队的绝对管控又注定了习武之人的升迁之路的艰难,武举一直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而习武的目的性注定它不能成为全民体育。
儒家思想中对人的思想道德的专注远远超过对身体机能的重视。古人重视修身养性,而“修身”也只是做到身体健康,并不是追求体能上的自我超越和追求极限,而“养性”则有“四书五经六艺”,这其中仅“六艺”中提及的“射”“御”两项与体育相关,“射”是射箭,“御”为驾驭马车,这两项要求的目是为战争做准备而非体育竞技。而其他的所有要求都与体育无关。
3 高考制度助推体育文化的衰弱
现代的高考制度更像是科举文化的二次繁荣。在官本位的传统社会中,科举是普通人家通向仕途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而仕途又是光宗耀祖的不二选择, 是全体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今天的高考则变成了每一个家庭,尤其是普通家庭改变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它和科举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今天的高考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摧残年轻人身体的现代科举。
高考事实上已经变成了普通民众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手段,改变它必须改变高考制度,不要让孩子在生长发育期困在教室里失去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机,不要把大学变成近视眼和细竹竿的集中营,不要让男性的阴柔之风成为大学的风气。高校尤其是名校有责任改变这种风气,应该加大体育特长生的比例,让肌肉雄风成为大学的时尚,去营造一个健康的体育文化。
4 功利的体育文化遏制中国体育发展
在国内也有一些人坚定的走体育路线,而其背后的原因是致富。孩子从事体育不是兴趣爱好而是父母为他选择的一条致富路,所以很多孩子被迫练习体操,跳水,举重等等能拿奥运金牌的项目,一旦失败就失去了二次从业的机会。在无数失败案例的面前,那些真有体育天分的孩子只能在父母的逼迫下又走向求学的不归路。真正的体育是热爱是基因,内心的狂热才会让天才变成英雄。 中国人并非只适合乒乓球,羽毛球这些小众体育项目。日本和韩国的成功证明了黄种人是可以踢好足球;李娜,张德培告诉我们龙的传人同样能打好网球。
健康的体育文化需要健康的社会文化做支撑,只有健康的社会文化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快乐幸福的个体。我们的人生并不全是家庭和社会,每个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而体育是既能给人带来快乐又能带来和谐的社会关。家庭社会责任和个体追求健康快乐从来就不是矛盾的,当二者实现高度融合时,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存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顶层要完善制度建设,要改革高考制度,使它既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又要使民众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要从孩子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体育文化,未来的中国才会变成真正的体育强国。
参考文献
[1]浩良.儒家思想文化对现实利弊的影响[M].北京:中国国情国力,2010.8.
[2]白如祥.从儒家思想看全球化的问题[M].淄博:管子学刊,2002.2.
[3]周咏松,周清明.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J].成都: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
[4]高鹏南.浅谈中国体育文化的起源[J].成都:西部皮革,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