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2018-01-30 08:06齐放
卷宗 2018年35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高职院校大学生

摘 要:健全人格对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将从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现状、大学生健全人格缺失的原因以及建立健全人格的途径四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健全人格

健全人格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健全人格与现实人格不同,健全人格表现出的是整体性、稳定性,但现实人格只是健全人格中的一部分,因此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一直要追求的目标。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培养社会第一线的管理、生产、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坚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以及是否能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 健全人格的概念及重要性

健全人格是指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统一、平衡、协调。而对于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健全人格的具体体现为有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念、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人说过:人字的一撇是才能,一捺是人格,出色的才能加上健全的人格,便支撑起顶天立地的“人”。作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要在社会上有所发展,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自己在现在的校园生活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中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锻炼。

2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现状

2.1 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自我价值感缺失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均为90后,他们的视野开阔,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多样,受外界干扰的控制能力不强,普遍对于社会责任一事没有深厚的理解。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大部分学生都以个体自我利益为前提,全部考虑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公共利益,因此经常会有损坏公物、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急功近利等不良现象出现。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强调实现自我,以自我价值为中心,但他们仍没有意识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二者并非对立关系。有些学生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损害了公共利益,违背了社会原则,就是过分追求自我,没有将自己放在社会的大群体中,以导致一些同学在读到大学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仍然对自己的前途没有规划,一片茫然,学习和人生目标不明确,虚度光阴无所作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大部分学生也能意识到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很多学生没有明确方向,对自己没有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缺少对自己的认同感,找不到自身价值。

2.2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我调节能力缺失

当代大学生很多为独生子女,更有一部分是家中第二个孩子,这样的学生不仅从小有父母的关爱,更多了一份来自哥哥姐姐的呵护,他们从小受到的溺爱比独生子女还要多。由于这类学生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从没脱离过父母的保护,来到了大学这个小社会中,一系列对环境不适应的情况频频出现,例如不能与室友和睦相处,脱离班级群体,人际关系不和谐,遇到矛盾不会面对等。

遇到此类情况的学生往往难以从自身找到原因,多数都将问题归于外界对他的不包容不体谅,因此一旦受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就是逃避。成绩不好的同学会选择逃课,人际关系不好的同学选择逃寝,甚至不与任何人沟通就回到父母身边,给老师和家长带来很多困扰和负担。有些学生在面对老师批评教育时不能正确对待,使得很多教师再面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很难解决,批评教育力度过轻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力度过重又怕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而起到反作用,因此给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例如在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会有学生因为自身原因不能参与其中而沮丧,甚至产生逃课乃至退学的念头,很多都是因为学生在家期间,家长事事代劳,不能正确面对学校的公共环境,因此对心理上造成一定的打击。

家长的溺爱使其抗挫折能力大大减弱,不仅没有抗压能力,同时连自我调节的能力也不具备,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唯一想法就是逃避而不是解决。此种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尤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

2.3 自卑与自负现象增多,自我规划能力缺失

我校的很多学生都來自于辽西北的农村地区,来到城市里与其他城市的同学一起读书学习,生活习惯上难免会出现差异。许多农村学生担心自己被人瞧不起,认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见识面不广,因此很多时候在同学中不敢说话、不敢参与交流,减少在公共场合出面的机会,就降低怕被其他同学嘲笑的几率,长此以往自卑心理日益形成。而对于来自城市的同学,尤其是相对发达城市的同学,觉得自己见识多,家里条件好,衣食住行都比其他人高出一个层次,目空一切,对老师、对同学都抱着不屑的态度,自负心理严重。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考文化成绩不高的同学,很多同学起初来到学校的时候就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学习热情较低,对自己将来没有期待和规划,甚至有很多学生都有放弃读书的想法。

自卑和自负心理都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的定位,看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茫然。他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自我规划能力较差。

3 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缺失的原因

3.1 家庭基础教育重视程度薄弱

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应完全交给学校来负责,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个人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很多家长对于学生的过分溺爱使得学生在刚离开家庭的大学生活中感到十分的困惑和迷茫。学生的生活自主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美好的大学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变成了一种煎熬。

家长应该起到协调和帮助学校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一味的溺爱和呵护只会使学生丧失独立自主的能力,永远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不能自己去面对学校中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等。家长在对学生关心关爱的同时,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学生终有一天要走出家长的保护范围,独立在社会上立足,从小培养学生自立能力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抗挫折能力的增强,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将来在社会上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3.2 学校教育对文化知识教育的比例过重

如今我国的升学考试仍是以分数来划定,初高中时期依旧为了升学而忽略的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得学生在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指引。初高中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在此期间能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及健全人格的建立都有良好的帮助与发展。与此同时,升学考试的压力也使得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给自己压力过大,这一因素也使得很多学生心理过于压抑,找不到正确途径宣泄,造成心理不健康,形成了人格缺失。

3.3 学生对健全人格的概念模糊

现如今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放松,没有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只觉得自己越是有个性就越好。在他们看来,有个性就是特例独行、离经叛道,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甚至有些时候学生以违反学校规定为个性,用违纪来标榜自己的能力。这都是学生不理解什么是个性,什么是健康心理,什么是健全人格的表现。因此,对学生的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使学生对健全人格有所理解,帮助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途径不多,很多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专业的教师和团队进行辅导和治疗。心理健康课开设的时数较少,对学生心理健康导向作用力度不大,没有起到心理健康课应有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心理健康活动的宣传较少或力度不大,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对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面对,将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相等同,咨询心理问题怕遭到他人的嘲笑,因此不愿直面这一

问题。

4 建立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

4.1 发挥家庭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

健全心理的形成离不开家庭初期对学生的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从一点一滴做起,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中的基础作用。不要过分的溺爱,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在父母的呵护下,学生从小的一切都由父母安排好,走的道路都很顺畅,几乎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困难。从小对其进行逆境教育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失败很有帮助,不会一味的逃避躲藏。家长与学校勤沟通,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时的状态,更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能掌握学生的心理,为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2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个人内心世界

大学中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文化生活中搭建交流平台,开阔自己的视野,敞开心扉与他人交流,增加与他人的互动,激发正能量,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与缺点,及时改正。尤其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使其心理能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健全的人格。

4.3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到校外进行观摩实习的机会很多,这对于将来在社会上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应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发现自己在该工作中的适应之处与不适应之处,及时调整自己心态,提高自己的不足之处,利用在校期间主动学习,弥补自己的缺失,同时将自己的长处发扬光大,积极与同学分享。长此以往,通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学习会使其将来到社会上不会迷茫,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对其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4.4 學校成立正规心理咨询部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需成立正规的心理咨询部门,聘请专业的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教师来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使学生能接受专业正规的指导,使心理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排解。聘请专业的教心理咨询教师给思政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心理咨询培训讲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能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初步心理问题,能给学生做简单的心理健康培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盈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扩大学生的社交圈,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平台。通过活动发现学生不同方面的优缺点,在批评指正的同时,不断肯定其积极方面,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肯定学生的进步,不断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自信能力,使其心理素质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健全的人格。

健全人格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家长、学校、学生个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指导,为学生创建优越的教育环境,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生活态度,成为一名有着强大内心的、充满正能量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淑娥.人文选修课对培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功能[J].速读-中旬,2014(12).

[2]周丽娟.高职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5).

作者简介

齐放(1986-),女,辽宁营口,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高职院校大学生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