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江鸟类考察纪行

2018-01-30 03:48韩联宪韩奔
大自然探索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盈江花头燕鸥

韩联宪 韩奔

2018年春节前夕,美国鸟友、前国际鹤类基金会志愿者詹姆斯·比尔告诉我,他计划今年春季前往云南观鸟。当他得知我们每年都在盈江县进行春季繁殖鸟类监测时,他希望作为志愿者和我们一同参加这次鸟类监测,顺便观鸟。

盈江县面积4429平方千米,记录鸟类21目78科560种,被誉为“中国鸟类物种最丰富的县”。

寻觅赤颈鹤

3月初,我们一行从昆明出发,一路西行,跨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抵达腾冲后沿着腾冲一盈江公路向西南方向前行。经过梁河坝子,穿过葫芦口峡谷进入盈江县的平原坝区。云南多山少平地,群山环绕的山间盆地被称为“坝子”。盈江县城以“平原镇”命名,可见盈江坝子平坦广袤的程度。大盈江静静地向南流淌,令人心旷神怡的农田景观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明洪武年间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进入云南屯垦戍边,使得汉民族和汉文化得以在滇西南地区进一步扩散。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于1639年抵达腾越州(今腾冲县),这是他在云南西南部游历最远之地。他考察了腾冲的火山、温泉、集市、民族以及其他自然景观,却未继续南行前往盈江。估计当时盈江瘴气充斥,阻止了徐霞客南行的脚步。

过去所谓的“瘴气”,应该就是疟疾、登革热之类的疾病,均与蚊子有关,蚊子的滋生又与云南俗称“烂坝塘”的沼泽湿地有密切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大力发展农业,改善人居环境,云南热带地区的烂坝塘全被排干,改造成农田。少数几种栖息于湿地的涉禽因烂坝塘的消失而绝迹,赤颈鹤就是其中之一。

云南俗称“烂坝塘”的沼泽湿地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

赤颈鹤站高达1.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飞鸟。遗憾,这次未能觅到它的踪影。

比尔曾是国际鹤类基金会的志愿者,因此对鹤的分布和现状很感兴趣。见到大盈江两岸广袤的稻田,他便询问盈江县有没有赤颈鹤栖息分布。他的话题勾起我对调查赤颈鹤的回忆。

为调查赤颈鹤的分布与现状,1988年我曾专程到了盈江。

赤颈鹤站高达1.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飞鸟。赤颈鹤栖息于热带地区,中国仅记录于云南的西双版纳州和盈江县。150多年前,英国人约翰·安德森曾在盈江县见到过600多只赤颈鹤集群从天空飞过。据盈江县熟悉鸟类的长者回忆,赤颈鹤在20世纪50年代还较常见,1960-1980年的20年間日趋减少,最终绝迹。20世纪80年代末,盈江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在太平镇农田拍到一群灰鹤,鹤群中有一只鹤明显高出其他鹤。我仔细观察这张照片,从高度判断它应该是一只赤颈鹤。但从那以后,云南再无任何目击赤颈鹤的记录。

2014年,有人在缅甸因道支湖发现小群赤颈鹤,因道支湖与盈江县平原镇直线距离只有160千米,因此,国际鹤类基金会的阿奇博先生怀疑盈江可能也有赤颈鹤。他当时向我发出电子邮件询问:“因道支湖离盈江不远,缅甸赤颈鹤是否有可能飞到盈江活动?有无必要在盈江县开展赤颈鹤调查?”我回复他说:“目前,在盈江平原的农田区域,赤颈鹤几无可能正常觅食与生存!”

这次走进盈江,我多么希望能出现一次惊喜。可惜,望眼欲穿,我们还是未能见到赤颈鹤的踪影。广袤美丽的盈江平原,曾是赤颈鹤的栖息地,如今多年不见它们靓丽的身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深深的遗憾。

作者(右一)与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正在做鸟类调查。

目睹鱼塘鸥影

在距盈江县城10多千米的路边,我们看见一片碧波粼粼的鱼塘上空,有八九只燕鸥在左右盘旋,上下翻飞。走近一看,原来是黄嘴河燕鸥在鱼塘捕食。这只鸥刚抓走一条鱼,那只鸥一个俯冲又抓走一条鱼,有几只鸥在空中相互追逐,抢夺对方的鱼。黄嘴河燕鸥曼妙的身姿,轻盈灵巧的飞行,让我们看得入迷。

鱼塘边房子里有个小孩,看见我们拿着望远镜看鸟,好奇地跟在我们身后。为了防止鸟类捕鱼,鱼塘主人在四周架上了多张捕鸟网。一只不知何时撞进鸟网上的黄嘴河燕鸥,经痛苦挣扎后难逃厄运,已经成为干尸,让我们痛心不已!

跟在身后的小孩告诉我们,他父母在广东打工,他随湖南的爷爷奶奶和叔叔在此养鱼。他还说:“鸟网套住的鸟可多了,大人经常要把网清理干净才行。有天晚上鸟网还套过一只大猫头鹰。”我们猜想,那只不幸的大猫头鹰应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褐渔鹗。

这时鱼塘主人也从房子里出来,与童言无忌的小孩不同,他矢口否认鸟网上挂死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河燕鸥。我们向他讲明问题的严重性,要求他尽快拆除鸟网,否则会因涉嫌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受到惩处。至于黄嘴河燕鸥捕食鱼苗给他造成的经济损失,建议他向盈江县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反映,申请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在我们的一再劝告下,鱼塘主人拆除了靠近公路边的几张鸟网。

后来,盈江观鸟协会会长班鼎盈告诉我们,他也曾在这个鱼塘附近的鸟网上看见过国内十分罕见的铜翅水雉的尸体。

栖息于亚洲热带河流的黄嘴河燕鸥,在沙洲上产卵繁殖,飞行姿势优雅曼妙。过去在西双版纳的澜沧江、昆明滇池、瑞丽市瑞丽江等均有记录,但是现在只能在大盈江看见黄嘴河燕鸥,而且数量屈指可数。

黄嘴河燕鸥在印度受益于新建的大型水库,宽阔平静的水面让它们更方便觅食鱼虾,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成群飞舞的黄嘴河燕鸥使水库成了观鸟旅游胜地。而在盈江县铜壁关乡的大型水库凯邦亚湖,我们虽多次前往,却从未观察到这片水域有黄嘴河燕鸥在活动。

挂死在鸟网上的黄嘴河燕鸥。

飞行姿势优雅曼妙的黄嘴河燕鸥。

欣赏江畔鸟影

虽然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变迁导致赤颈鹤从盈江县消失,给盈江县的生态保护敲响了一记警钟,但盈江县依然拥有极高的鸟类多样性。在大盈江河流和两岸的鱼塘稻田,仍然栖息着很多有趣的鸟类。

我们在大盈江一处僻静的河堤附近停车,顺着竹桥走进河道中间的沙洲进行观察。几只长着金色眼圈的金眶鸻在沙地上急速快跑,又突然来个急停,啄食沙地上的小虫,然后再来一次速跑急停,不断重复:几只雄鸟围着雌鸟求偶炫耀,很是有趣。我们在远处用单筒望远镜观察,没有干扰金眶鸻。过去科学家认为金眶鸻只在北方繁殖,最近这些年陆续有人报告,观察到它们也在南方繁殖。

此时,伴随“嘀-嘀、嘀-嘀”的清脆叫声,一只黑白两色的斑鱼狗(一种翠鸟科的中型鸟类)由远而近,在河道上空振翅悬停,又突然俯冲入水,叼着一条小鱼飞向远方……这只斑鱼狗来得突然,走得突然,让我们兴犹未尽。几个人举起望远镜,四下搜寻,希望再找几只好鸟观察。比尔告诉我,说有一大群鸟从南边向我们飞过来。我赶紧用望远镜观察,原来是一群灰燕鸻。燕鸻落地休息时像鹆,飞行姿势像燕子,喜欢捕食蝗虫。灰燕鸻因分布区域较为狭窄,数量较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用望远镜观鸟,最刺激的时刻就是你把焦点调准,鸟对着你飞来的那一刻。可惜这群灰燕鸻应该是迁徙飞行,飞速很快,一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灰燕鸻,分布窄,数量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杜银磊摄)。

我们来到大盈江边,这里人来车往,机器轰鸣,平坦的河道被挖得乱七八糟。河床上高强度的采沙活动,给湿地鸟类的生息繁衍蒙上了阴影。因开采河沙,导致大盈江生境质量下降。从新城乡到盈江县城附近长约13千米的河道,分布着数个采沙场。采沙场所处河道恰好与黄嘴河燕鸥、灰燕鹆、距翅麦鸡等鸟类的栖息生境重叠,采沙导致河水浑浊,加上捞鱼、电鱼和其他干扰,黄嘴河燕鸥无法从河流中找到食物,只好冒险去鱼塘寻觅食物。

近年,通过推动观鸟旅游,盈江县政府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和鸟类,同样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于是开始对大盈江的采沙场进行整治,并调整部分采沙场的位置。县政府通过大盈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划出严格保护的河段,黄嘴河燕鸥、灰燕鸻、斑鱼狗以及各种水鸟的命运可望得到一些改变。

造访花头鹦鹉

安顿好住宿后,我们一行人直奔县城西南边的盏达河,去观察花头鹦鹉。车走到盏达河河堤边后,我们步行前往观测点。我一边走一边回忆起花头鹦鹉再发现的故事。

150年前,英国人约翰·安德森首次进入云南开展博物学探险考察。在盈江县,他采集了两只鹦鹉标本,鉴定为花头鹦鹉。直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鸟类学家罗斯柴尔德撰写“云南的鸟类区系”检视标本时,才怀疑安德森采集的标本并非花头鹦鹉,而是灰头鹦鹉幼鸟。只是因为两者的幼鸟很相似,安德森很可能搞错了。因这一质疑,云南到底有没有花头鹦鹉分布,成了一桩悬案。

值得庆幸的是,2015年初,班鼎盈会长在为盈江县第一届观鸟赛踏勘比赛路线时,在县城附近的盏达河边的树林中,发现了失踪百年的花头鹦鹉。盈江县发现花头鹦鹉的消息迅速在观鸟界传开,还有人专程前往盈江观赏拍摄花头鹦鹉。

这次,我们借助手机GPS定位,很快就锁定了花头鹦鹉栖息的树林。这片面积不大的树林紧邻村庄,有10多株100多年的大树位于一片农田中。刚刚进入树林不久,有只红头鹦鹉飞来,落在树上。中国分布的鹦鹉,只有花头鹦鹉雄鸟的头是红色的。接着,这只花头鹦鹉飞到一个树洞旁边,进入树洞,那是它的巢。除了花头鹦鹉,树林里还有灰头鹦鹉和绯胸鹦鹉栖息。灰头鹦鹉与花头鹦鹉时常混群活动,它们在为数不多的树洞中繁殖。由于树洞有限,几种鹦鹉经常追逐打斗。花头鹦鹉在树洞进进出出,我们看得心里美滋滋。

2015年初,失蹤百年的花头鹦鹉再现盈江。这次,我们借助手机GPS定位,很快就锁定了花头鹦鹉栖息的树林。

寻找黄胸鹀

第二天清晨,我们开车前往太平镇农田区,那里设有3条鸟类监测样线。我们的首要工作是按照监测规范进行鸟类观察统计。

农耕区栽种的作物种类和面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耕区的鸟种和数量。近年,盈江平原农耕区发展烤烟、瓜果种植,减少了适合鸟类取食的生境,但总体上还保持传统的小规模多元农业种植模式,为食种子的鸟类保留了一片栖息生境。

我带着比尔走位于农田中间区域的一条鸟类监测样线,希望运气好,能见到栗腹文鸟或黄胸鹀。

黄胸鹀俗名“禾花雀”,曾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的优势鸟种,广东地区的一些人将其视为美味佳肴,大量捕捉食用,导致该鸟数量急剧下降。国际鸟类保护联盟于2013年将其受胁等级由“无危”提升至“濒危”。就在黄胸鸦定为濒危鸟类的消息发布不久,我们曾在这条样线上观察到30多只黄胸鸦、200多只栗腹文鸟和100余只家麻雀。当时它们正聚集在一片十多亩的燕麦地里取食。然而如今我带着比尔走到样线起点时发现,这片农田今年没有种植任何小麦、燕麦之类的谷物,想看黄胸鸦、栗腹文鸟看来是没戏了。种植作物的改变,食谷鸟类没有食物,只能远走高飞。

寻找黄胸鸦未果,让我思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主要遵循被动保护、自然恢复的原则,却较少有积极主动干预生境的管理措施。这与西方国家不同。欧盟一些国家为了减缓大规模单一农作物种植模式给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向农民提供补贴,鼓励他们种植小面积多种类的农作物,为鸟类提供食物。如果盈江县政府能借鉴欧盟经验,用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多种一些谷类作物,吸引鸟类取食,盈江农田区的鸟类多样性一定会更加丰富。

传统的小规模多元农业种植模式。为食种子的鸟类保留了一片栖息生境。图为栗腹文鸟。

见识猛禽和它的猎物

做完农田鸟类监测,时间已经是上午9:30,气温开始升高,猛禽开始活动。我们决定沿着河堤观察猛禽。

盈江县是猛禽相对集中活动与越冬的地方。冬季大盈江的河道、沙洲、草地,沿岸农地经常有猛禽出没。抬头仰望天空,常可见到大型猛禽在蓝天白云中飞掠而过的英姿,不仅可以看到终年留居的黑翅鸢、松雀鹰、凤头鹰和蛇雕等猛禽,还能看到从北方迁徙而来的金雕、乌雕、草原雕、白肩雕、短趾雕、普通鵟和白尾鹞等多种猛禽。

我们很快就看见一只灰白色的黑翅鸢在农田上空翱翔,不时悬停空中,注视地面。它3次俯冲捕食,最后却都是空着爪子腾空飞起来,没有抓到猎物。想起一本介绍猛禽的书籍说,即使猎捕经验丰富的成年猛禽,十次攻击大概只有一次成功。这只黑翅鸢继续在农田上空盘旋,它第4次俯冲后腾空飞起,我看见它爪子紧紧抓着一只老鼠。黑翅鸢飞到远处的大树上,开始处理它的早餐。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它的进食行为。

看完黑翅鸢,我发现远处的天际线上有一大一小两只猛禽在盘旋。小的那只尾羽基部有块明显的白斑,那是凤头鹰招牌特征。凤头鹰的尾上覆羽白色,宛如兜着一片尿不湿,很好辨认。那只大的猛禽,经过我们仔细观察和讨论,确定是一只白肩雕亚成鸟。去年秋天,我们在滇西北的澜沧江河谷也看见过一只白肩雕亚成鸟。我在欣赏白肩雕飞行的同时,心想:它们会是同一只鸟吗?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学者维塔利发现,每年返回贝加尔湖地区繁殖的白肩雕越来越少,便追踪白肩雕的迁徙路线。他给当年出生的亚成鸟戴上卫星追踪器,发现它们无一例外都飞向了中国云南。飞行路线先经过滇东北,再向西南方向前进,其中一只经过瑞丽进入缅甸后信号消失。我们在澜沧江和大盈江发现白肩雕,暗示白肩雕可能存在另外一条迁徙路线。

盈江的鸟类名录中,长尾鹦雀记录是由猛隼“协助”发现的。盈江第二届观鸟赛结束不久,有位观鸟者拍到猛隼捕食的照片,在电脑上将图片放大观看,猛隼爪子攫住的那只鸟,居然是长尾鹦雀。但是谁也不敢保证猛隼的猎物不是从缅甸抓来的。后来观鸟者在云南西双版纳观察到长尾鹦雀的小居群,才确认接受了这个中国鸟类新纪录。

与世界各地猛禽的状况相似,盈江的猛禽数量也在持续下降。我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在盈江县弄璋镇观察到60多只乌雕集群在天空中翱翔,那種壮观的景象之后再没有出现。

盈江县是猛禽相对集中活动与越冬的地方,抬头仰望天空,常可见到大型盂禽在蓝天白云中飞掠而过的英姿。图为蛇雕。

走进红崩河森林——中国犀鸟谷

沿着太平-芒允-红崩河的县道一路南行,至虎跳石后大盈江河道突然变窄,从这里开始,大盈江改称太平江。太平江在峡谷中奔流20多千米与红崩河交汇,流向缅甸,汇入伊洛瓦底江。太平江河谷两岸是茂密的森林,盈江县约7096的鸟种都集中在芒允以西、洪崩河以东、拉沙河以南的这片森林中。如果不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云南抢救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将这片森林划入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那么这片森林很可能已经被开发破坏,鸟类种类将大为减少,“中国鸟类第一县”的称号则无从谈起。

过雪梨村后,从21千米至39千米的路段,我们一行基本在热带森林中穿行,这也是盈江县最激动人心的森林观鸟路线。山谷森林上空不时出现花冠皱盔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林雕的身影;公路边常有原鸡穿越:森林里常常传来灰孔雀雉响亮的“光贵、光贵”的占区鸣叫声。我们顺着山涧溪流和小路,走进森林深处村民建设的鸟类投食招引点附近的隐蔽拍摄棚,沿途可以看到白冠噪鹛、红头咬鹃、大盘尾、小盘尾、栗头八色鸫、绿胸八色鸫、灰孔雀雉、冕雀、黑鹇、白鹇等鸟类。

双角犀鸟,雄鸟在给封在树洞里的雌鸟喂食。

红崩河森林栖息着双角犀鸟、冠斑犀鸟和花冠皱盔犀鸟,三种犀鸟的数量约为200多只,是中国目前最容易观察到犀鸟的自然保护区。村民们已经发现了十几个犀鸟巢,在巢的附近搭建了隐蔽棚,为外地前来拍鸟的游客提供拍摄犀鳥的服务。盈江县把这个区域起名为“中国犀鸟谷”,希望将其打造成知名的拍鸟地。

这片林区设有4条监测路线,我们兵分两路,开始鸟类监测。我带着比尔和另外一名学生,边走边观察记录。比尔眼尖,马上就发现半山腰的大树上站着一只巨嘴大鸟。原来是只双角犀鸟。双角犀鸟发出几声呜叫后,朝着山谷下方飞去,当它从我们上空经过时,“刷、刷、刷”的扑翼声清晰可闻。犀鸟初级飞羽彼此之间空隙较大,飞行时羽毛快速划过空气,就会发出这种独特的刷、刷声。

犀鸟通常在树洞中繁殖,当雌鸟开始孵化时,雄鸟就会用泥土将树洞封闭,只留一条缝隙,让雌鸟在洞里专心孵卵。雄鸟每天通过缝隙为雌鸟和幼鸟提供食物,等小鸟长大后,才把封闭巢洞的泥土拆除。这种独特的繁殖方式到目前还只见于犀鸟。在红崩河森林里发现的犀鸟巢,几乎全是四树木大树的树洞。四树木是一种阔叶树,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该树树枝较脆,容易被风刮断,断处容易形成树洞。加上木材比较软,啄木鸟也很容易在四树木的树干上啄洞繁殖。

这片森林里面有好几种啄木鸟,以大灰啄木鸟最引人注目,这也是目前中国唯一可以观察到大灰啄木鸟的地方。之前村民已经找到一个大灰啄木鸟的繁殖洞,我们完成鸟类监测工作后,直奔大灰啄木鸟的繁殖地点。非常幸运,刚找到大灰啄木鸟的巢洞,就看见一只雄性的大灰啄木鸟从远处飞来,在树干上跳跃向上,钻进树洞。1992年我第一次看见大灰啄木鸟就是在红崩河,这次是第二次野外观察它,它的巨大体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如果分布在北美洲的帝啄木鸟和象牙喙啄木鸟已经灭绝,那么大灰啄木鸟就是现存于世体型最大的啄木鸟,它们全长达5l厘米。每年繁殖季节,大灰啄木鸟会在树干上啄出直径约10厘米的树洞用于繁殖,第二年再去啄新的树洞繁殖。被大灰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会被犀鸟、三宝鸟、猫头鹰和红腿小隼等次级洞巢鸟类加以利用。这片山林次级洞巢鸟种类比较多,显然与啄木鸟种类多,树洞多有密切关系。

这片森林里啄木鸟和拟啄木鸟种类繁多,图为大灰啄木鸟(杜银磊摄)。

喜见多样鸟类

离开红崩河,我们沿盈江-那邦公路向西行进,经过铜壁关乡进入那邦镇。这片区域与缅甸毗邻,既有山地森林,又有河谷、稻田、旱地,生境类型多样,是观鸟爱好者最喜欢造访的观鸟目的地。

在海拔稍高的山地森林中,可以观察绯胸鹦鹉、大盘尾、小盘尾、山皇鸠、针尾绿鸠、楔尾绿鸠、长尾阔嘴鸟、橙头地鸫、黄腹冠鹎等热带鸟类。中国5种树鹊,在这片山地就能观察记录到其中4种。

我们到达那邦已经是傍晚,正好去那邦田观鸟。任何好玩的事情一旦变成工作都不再好玩。按照规范进行鸟类调查,与自由观赏鸟类相比,两者都是看鸟,但是鸟类监测必须按照规定观察和记录,而观鸟可以随心所欲。我决定明天清晨再做鸟类监测,今天就让大家自由观鸟。其实,被称为那邦田的区域不足两平方千米,然而鸟类物种极其丰富。我告诉比尔,这片区域以涉禽和椋鸟最为丰富,观察时尤其要注意搜寻不同的小生境,留意孤立大树上停息的鸟类。

很快我们就有不少发现:在河滩上觅食的距翅麦鸡、肉垂麦鸡;在鱼塘边电线上的冠鱼狗、斑鱼狗、鹳嘴翡翠、线尾燕;隐蔽在草丛中的彩鹬;在路边的空中飞舞捕食的栗头蜂虎、绿胸蜂虎;在中国与缅甸之间飞来飞去的各种椋鸟和八哥。我们先后观察到红嘴椋鸟、灰头椋鸟、灰背椋鸟、斑椋鸟、黑领椋鸟。在几株棕榈树上发现黄胸织巢鸟和它们的巢。黑头黄鹂、线尾燕、红嘴椋鸟、斑椋鸟在中国境内的分布局限于盈江那邦地区。我们在几棵被观鸟圈戏称为“神木”的高大树木上,观察到了凤头雨燕、黑头黄鹂。

经济发展正在迅速改变那邦的自然环境。据当地老年人回忆,盈江最后一头大象1979年在该区域被击毙,如今空有“老象坪子”地名留存;野牛也多年不见踪影;过去连片的热带森林被成片成片砍倒,变身为胡椒园和咖啡种植园。耕地也被外来的老板承包,大面积种植香蕉。

2017年春天,我们在那邦田进行鸟类监测时,看见河滩被开垦成香蕉种植园,吸引鸟类休息的树木被砍倒清除。后来,在环保组织、学者和观鸟者的奔走呼吁下,那邦镇领导听取了来自各方面的建议,决定在那邦镇推动观鸟拍鸟的生态旅游,出台相关政策,禁止继续开发河滩。当年秋天,有一只鹳嘴翡翠出现在那邦田的鱼塘边,吸引全国各地两千多名拍鸟者前往那邦观赏拍照。那段时间鹳嘴翡翠成了明星。半年之后,这只鹳嘴翡翠不幸撞到房屋玻璃上身亡。据记者统计,半年之内,这只鸟为当地带来了约50万的收入。

从2015年开始,盈江县政府连续举办了三届观鸟节,前往盈江观鸟拍鸟的游客不断增加。当地有狩猎传统的村民开始认识到鸟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自然资源。大谷地、石梯的村民,那邦的部分村民,在盈江观鸟会的组织下,在公路附近的森林中建立了吸引鸟类饮水洗浴的水塘,旁边建了多处拍鸟的隐蔽棚和休息点,为拍鸟游客提供鸟类摄影服务。这样做的结果,村民的经济收入明显提高,而且环境保护意识和鸟类知识也大大加强了、丰富了。

那邦镇与缅甸毗邻.这片区域既有山地森林。又有河谷、稻田、旱地。生境类型多样,可以观察到丰富的鸟类。线尾燕(杜银磊摄)

花冠皱盔犀鸟

鹳嘴翡翠(杜银磊摄)

盈江鸟类保护走过的历程说明,只有保护与发展并行才能达成良性循环,才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猜你喜欢
盈江花头燕鸥
种间竞争对燕鸥繁殖生态的影响
盈江 中国犀鸟的一片乐土
苏州话里的“花头”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rimeresurus from Southwest China(Squamata: Viperidae)
一品红的写生方法
钟情夏天的北极燕鸥
盈江甘蔗赭色鸟喙象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
天竺葵花的写生方法
2011年盈江5.8级地震前近场流体异常初探
鱼非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