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述略

2018-01-30 00:48韩英
考试周刊 2017年76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日本

摘 要:唐太宗在位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主要以政府引导为主,民间交流次之。其中包括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儒释道文化大规模传入日本,推动了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关键词:初唐;日本;文化交流

隋唐结束了百年征战,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大大提升了唐朝的国力,使唐朝成为当时国际社会所心驰神往的乐土。外交上,唐太宗一改历朝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的思想,实行积极的开放政策,鼓励各国派使节来唐朝贡,允许外国人做官参加科举等,为日后出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外交盛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汉文化的大规模东传

遣唐使一词专指日本派遣至唐朝的使节团。早在隋朝时日本就曾向中国派过使者,史称“遣隋使”,后由于朝代的更替将派到唐朝的使者改叫“遣唐使”。当时,日本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统治内部纷争不断造成社会动荡,国家急需更先进的政治制度和优秀的人才为变革助力。而李唐王朝以其强盛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社会制度和高度发达的文明吸引日本政府派遣使者来唐求学,遣唐使交流也就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唐贞观四年(630),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秋八月,葵已朔。丁酉,以大仁犬上御田耜、大仁药师惠日遣于大唐”。自此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不断派遣唐使来唐学习先进的大唐文化,两国的交流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前人所不及的高度。舒明天皇派遣唐使肩负这多重使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从中国学习各种先进的文化和制度,用来建立完善的国家体制,这也是初期的遣唐使所背负的独特使命。使团主要由使者、留学生、僧侣以及各行业的人士组成,在使团中有两个重要的团体不容忽视就是留学生和谴唐僧。留学生在使团中的角色可谓至关重要,他们对推动日本国内的变革起到重要的作用。随使团来唐后留学生直接进入到国子监学习自己的专业,如中国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礼乐文明。留学生在唐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充分汲取唐文化的营养,吸收唐文化的精髓。回国后担任起传播唐王朝先进文化的角色,成为唐朝文化到日本的桥梁。由于唐太宗时期的商业繁荣,返回日本的使臣和留学生都会采购大量的物资携带回国,这种商业上的往来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唐文化的外传和交流。另外留学生在唐期间朝廷会给予一定的经济和物质上的补助,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留学生延长在唐学习时间给予了保证。而谴唐僧来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师从唐朝高僧,潜心修佛。遣唐僧来华丰富了日本佛教内容,加速了中国佛教的外传。

日本对中国汉民族文化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国际化的进程的一部分。遣唐使向上深入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向下深入民间汲取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促进了汉文化的传播,也丰富了唐太宗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史。

二、 儒家文化圈的基本形成

唐太宗认为“礼乐之兴,以儒为本”,采取各种措施大兴儒学,其中唐太宗下令考定五经更是标志着儒学在唐太宗时期逐渐恢复其正统地位。如今东亚文化圈共享一套儒家文化系统,儒家思想在整个东亚文化圈方方面面都得到体现。这种文化共享局面的形成正是唐太宗时期奠定的。

穆罕默德曾对穆斯林信众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儒家文化则是学问的中心。唐太宗时期的儒家思想历经千年已日趋成熟,这种成熟的儒家文化摆脱了形式上的禁锢,不拘一格海纳百川,吸收各种文明的精华同时始终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以至于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其次儒家思想在唐太宗时期逐渐变的更加亲民,更加关注现实世界。儒家文化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即使在当今文化日益西化的大形势下依然可以在这些国家占据主要地位,足以鉴证儒家思想的可持续性和普世性。儒学在日韩的传播始于汉代,到了唐代进入了交流的蜜月时期,两国多次派遣使者、留学生来唐朝接受儒家经典。唐太宗时期的日本国内面对内忧外患急需从唐朝直接引入儒学。可以说这一时期儒学传入日本是一种双向的传播,除了日本一系列引进儒学的措施,唐朝内部也不断向日本派使节传播儒学,同时大量的儒家经典进入日本也给日本的文化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交流中使者、留学生、留学僧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他们本身往往具有较高的学识,入唐后或在朝为官或拜师学艺。归国后将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融入本国的政治、文化中。为了促进儒学在本国的推广大力创建学校学习广儒学,同时引进了儒家的伦理观念并将之普及到全国用以教化民众。同样当时的朝鲜于贞观十四年(640)派遣留学生来唐求学并将儒家思想带回朝鲜,儒家思想一经传入便被上层统治者视为治国良方,开展了从上至下的儒学普及活动。对朝鲜的政治、文化、道德礼仪等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儒家文化对整个朝鲜半岛的影响一直在延续,并且儒家思想深植于朝鲜半岛民众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之中。

儒家思想的外传时间并不短暂,从汉代起就已开始。在唐太宗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国力的强盛。儒学不仅自身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也迎来了外传的机遇。在当今时代,儒家思想的光辉历经千年而不褪色,这其中不仅是历代统治者的倡导,也是在一次次文化传播中优胜劣汰的过程。

三、 佛道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发展到唐太宗时更是被定为是唐朝的国教,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同样在唐朝境内盛行的佛教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又一高峰。道教和佛教在这一时期加速了东传的脚步。佛道的文化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密切逐渐传向日本,影响着日本社会。

据史料记载贞观十一年前后,唐太宗明确宣布道教在佛教之上。至此道教的正统地位得以确立。随着日本方面不断遣使来华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道德经》等道家经典书籍也被带回日本,有关道教的神仙信仰、修道方术、祭祀仪式等也都陆续传入日本。道教传入日本之后便和日本皇室有了诸多紧密的联系。例如“天皇”一词就是来自于中国的道教,在道教的体系中“天皇”是宇宙最高神也称作“天皇大帝”。这一词传入日本后就成为了皇室的专用词。道教思想中紫色被认为是正色,这一思想同样影响着日本,例如日本天皇宫殿的大门称为紫门,只有权利最高的官员才能穿紫色的衣服。说到同一时期的宗教发展就不能忽视佛教的发展。而提到佛教在唐太宗时期的发展就不能忽视玄奘的贡献。玄奘在文化方面的一大贡献是创立了一个佛学学派——唯识大乘教(法相宗)。佛教东传日本后成为当时日本的治国之术、愚民之术与政治紧密结合。加之玄奘西行求法取得大量的佛教教义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留学僧前来唐朝求法。这其中就有不少留学僧师从玄奘。这些留学僧学成之后又将中国化的佛教思想帶回日本形成了日本唯识,其中玄奘所创建的唯识大乘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不断的交流中使唐朝内部佛家思想日趋中国化,而法相宗的创立给了留学僧更多中国佛学的思想,法相宗日后传入日本也正是通过留学僧这一渠道东传日本。佛教传入日本后与日本的民族文化相融合演变为融入日本民族文化的佛教流派,跟佛教相比,道教传入日本后并未成为一种独立的宗教在日本发展,更没有进入日本的主流文化。

结语

总而言之,唐太宗时期的统治,奠定了唐朝文明开放的基调,以唐王朝文化的向心力辐射整个东亚文化圈,特别是日本。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以日本主动学习唐朝文化为主,日本政府多次派遣使者来华学习,学成归国后用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武装当时的日本。儒家思想在日本得以广泛传播,历经千年仍不褪色。佛道两个宗教的思想传入日本丰富了日本的宗教文化,同时与日本本土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宗教流派。历史证明,文化只有不断与国际接轨,保持与多文明直接不断交流的常态才能不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优秀的文明不是一家之言,而是海纳百川,在交流中汰旧换新同时保持置身的独立性,不被外来文明击垮。

参考文献:

[1] 池步洲.日本遣唐使简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

[2] 杨曾文.日本佛教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杨焕英.孔子思想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4] 陈树千.《四书》西行与汉语早期对欧传播[J].孔子研究,2016(1).

作者简介:韩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日本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栖霞山与中外文化交流
《黄金时代》日本版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