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述公益性企业的概念,提到《民法总则》对非营利法人的具体规定;分析此类企业所具有的特征;展望公益性企业未来更好发展可以采纳的对策。
关键词:公益性企业;公益;非营利法人
提到公益性企业,不少人会首先想到救灾扶贫企业、环保企业等等。但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对于“公益性企业”这样一个概念提出过质疑,认为,既然要强调其公益性质,又怎么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概念挂钩;既然是企业又如何解决社会公益性与出资人获取利润之间的矛盾。而这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 公益性企业概述
公益是公共利益的简称,主要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主体利益共同指向的方面。主体不确定性和实体共享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对于企业,法学界基本可以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首先,企业应依法设立并取得主体资格。现行的《公司法》以及刚刚通过的《民法总则》对于企业的设立程序、资质要求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其次,企业是由出资人设立并拥有的。第三,企业的活动要具有经营性,且该经营活动要具有持续性,不论该企业经营项目是什么,绝不能朝三暮四。那么是否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要具有营利性呢?
在2017年3月15日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第三章表述了法人的内容,其中第三节涉及了“非营利法人”。《民法总则》第八十七条这样写明: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该法条的出现,对于我们理解公益性企业的概念无疑是最好的法律支撑。
综合来看,关于公益性企业的概念笔者较为赞同的观点是,涉及公众利益,经营活动的内容与人民物质生活生产紧密联系,但最终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二、 公益性企业的特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类企业在我国主要是以事业单位的形式而存在,近些年来,逐步在向真正企業的形式转变发展。同时,《民法总则》中第八十八条,第九十条,第九十二条分别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的非营利性即我们所言的公益性进行了明确。
1. 具有极强的社会公益性。
上文中我们提出一个疑问,也即企业是否必须具有营利性?或者说日常的经营活动与营利性是否等同?而特点之一公益性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其实就是对于上述疑问最好的回答。公益性企业并不以营利作为其企业生存的主要目标,将此特征作为与其他普通企业进行区分最主要的标志,并不为过。
具体而言,首先,公益性企业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却为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样的创造力与影响力绝不是用简单的金钱数目可以进行衡量的。其次,公益性企业从某种层面而言,大大地便利了人民的生活,稳定了社会的基本秩序,也帮助政府加强了行政管理。那么公益性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的质量如何,也就会与上述内容直接挂钩,其影响力不可估量。例如:提供电信网络服务的企业,在现今信息网络高速发达、人们对电信网络极度依赖的时代,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就会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的工作生活。
2. 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1) 从经营内容上来看,电力、水资源、公共交通等等,此类公益性企业所经营的内容多是涉及国计民生。我们必须要正视的是,对于这些内容,国家一定要具有掌控性。如果直接让其接受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很有可能在发生恶性竞争的情况下产生所谓的价格战,我们社会的稳定状态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2) 从经营的地域范围上来看,公益性企业通常服务于本辖区的居民。之所以会有较强的地域性,是因为此类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与公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直接为本辖区居民提供会更加方便快捷。
3. 经营内容的稳定性、专业性。
一般情形下,公益性企业所涉及的内容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不是出资人进行投资,任何人都可以马上就能上手从事的。鉴于这样的原因,企业的经营方向以及经营领域都会相对固定,一个企业通常只会从事某一方面公共产品的生产或服务,其专业化的程度也就相对较高。于是乎,企业可以集中自身经济以及研发力量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与竞争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三、 公益性企业未来发展对策
1. 完善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模式
政府对公益性企业的过度干预并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政府应减少对其的直接干预,加强对其的监管力度,也即转变过去紧握的监管模式,更多的是要进行引导、协助,消除企业自身垄断的优越感。
2. 提高企业自身服务质量
由于公益性企业经营的内容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老百姓是企业最直接面对的群体,但“不够友好”的服务态度是不少公益性企业都存在的问题。企业首先要明确自己保障公众利益,为公益服务的定位,消除企业和公众的隔阂。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 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公益性企业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扩大企业筹资渠道,创新自身的组织管理模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范健.商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刘正安.社会公益性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9).
[3]郑生权.社会公益性企业的特点及其发展战略[J].经济论坛,2002,(16):11-11.
[4]曾家,王娜.浅析非营利组织在转型公益企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J].百家论坛,2014.
作者简介:
郭钰,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财经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