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1-30 19:34李海燕
考试周刊 2017年78期
关键词:就业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新疆中外合作办学的就业存在社会认可度低、学生就业意识薄弱、专业设置和地域特色结合不明显等问题。规范合作办学体系,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大宣传,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合作办学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中外合作办学;就业;问题原因及对策

就业问题一直是近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增设和毕业生的增多,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进入人们的视线。新疆由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此地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问题亟待关注。

一、 新疆地区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社会认可度低,就业难度偏大

一般情况下,企业、家长、高校都存在着对合作办学的办学性质、办学理念和办学效果了解得不清楚的状况,尤其在新疆。只知道合作办学是在国内上2~3年,再到国外去读1~2年,对于学生能够拿到什么文凭、能够学到什么特长、与普通院校毕业生相比具有哪些优势都不清楚。导致学生毕业求职时对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认识不清楚,不能很好地推销自己。同时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没有形成社会认可的品牌效应,导致疆内企业对该类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和毕业生持有的国外文凭不予肯定。

(二) 学生就业意识薄弱,缺乏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

合作办学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四种:出国留学、出国就业、国内就业、国内深造。但是中方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出国深造和国外就业,在招生和办学中把出国留学和国外就业作为吸引学生的亮点,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把出国作为大学的终极目标,一切为了出国做准备,忽视了大学应有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更没有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 专业知识对接不畅,国内升学压力大

国外的教学理念中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对较低,教学中教师更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拓展和探索,但由于中国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主探索和拓展的能力有限,导致教学效果并没有预期的理想。外方的课程更注重实用性,和同专业国内的学生相比,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会更强,但是在国内考研中,这类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和同专业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四) 专业设置和地域特色結合不明显,导致结构性失业

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新疆正在发展成为连接中亚与我国的重要的桥梁和通道。合作办学模式培养的既懂俄语又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正是目前新疆发展急需的。但是目前,在新疆开设的合作办学的项目面向英语国家的较多也较成熟,面向中亚等国的俄语类专业自2014年才开始开办,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很少,还不能满足新疆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 进一步做好新疆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 依靠政府政策,规范联合办学体系,建立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政府一方面应努力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应该制订出详细、完备的规章制度,通过正面引导和负面取缔两方面的约束机制,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取缔一些非正规的联合办学形式,形成统一规范的联合办学体系,保证联合办学的质量,维护联合办学声誉。

(二)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充分了解和接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了解其人才培养目标。与此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需积极在境内外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将学生派往境内外实习基地,使其充分地利用寒暑假以及课程实习阶段的时间来更充分地理解以及掌握书本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更加感性的认知。而且认知是双方的,通过多届毕业生在合作单位的实践,也能够提高企业对合作办学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可。此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也不失为提高就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 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做好针对性就业指导

合作办学机构应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把就业工作放在与招生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指导应更具针对性。与此同时,负责合作办学学生的就业指导教师除应具备普通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掌握的素质外,还应熟悉国外合作大学入学的条件和流程,了解国际化公司对人力资源的素质需求,以满足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就业多元化的需求。

(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

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在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合作办学价值的体现则为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推动毕业生就业的硬实力。就当前现状而言,合作办学机构需有针对性地做好长远的学科发展规划,将人才培养作为合作办学必须坚持的原则,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层次和准入门槛,充分整合并利用优质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管理水平,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提高合作办学的质量。合作办学的学生应把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作为大学学习的目标。

三、 小结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伴随着中外合作办学的诞生和发展,由中外合作办学引发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成为教育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就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问题。政府要在政策上规范管理,有所倾斜,在体制上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社会也要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接纳这种新时代下的产物。学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不断加强和提升就业指导水平,为学生做好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就业咨询和指导。只有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中外合作办学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韩琳琳.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市场研究,2013,06:30-32.

[2]吴越.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J].理论观察,2010,06:131-132.

[3]丁西霞,赵满华.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149-150.

[4]尹晓菲,李向晖.论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06:50-51.

作者简介:李海燕,新疆农业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班级企业化创新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