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

2018-01-30 15:44王娟
大经贸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合力

王娟

【摘 要】 当跨过了高考这个门槛,面对更广阔、复杂的生活时,由于环境和自身等原因,新生常常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适应性问题。如何帮助新生在短时间内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完成角色的转变,是学生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新生适应性 朋辈效应 教育合力

一 大学新生面临的主要适应性问题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人际交往方面、心理方面。一般来说大学新生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这些方面的适应性问题,大部分群体能够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整适应大学新环境、新角色的要求,而一部分群体由于个体差异性显著,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出现上述不适应现象,需要帮助、教育和引导。

二 大学新生出现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原因

进入大学后,相较于之前中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大学显然更为开放,大部分新生都要经历一个适应期,也会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这种不适应情况的出现受多方面因素作用,概括起来可能主要取决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的变化。进入大学后,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加开放、自主、自由、宽容,但同时也更加复杂,需要大一新生自己处理很多问题。但是大一新生不但没有从心理和生理上做好迎接这些困难的准备,反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幻想着能轻松度日。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等这些改变都是对大一新生新的挑战和冲击。

(二)自身个体因素。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新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期,多数处于未成年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格过于脆弱,情绪不够稳定,自我调适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往往自豪感与自卑感、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存在于每位新生的心中。这些矛盾冲突存在当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三)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传统教育注重智育,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校和家长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多数孩子过度依赖老师、父母的指导,学习自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活适应能力极差,社会交往能力极弱,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新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四)其他因素。除了以上普遍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另外还存在一些特殊个体情况。从现实生活来看,有部分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新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个别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的学生,心理更为脆弱,由于一直以来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建立起来的自豪感与荣誉感,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责任感,这种心中自我能力的高估与实际能力不足的碰撞产生的冲突加剧了心理不适,由此产生严重心理障碍。

三 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措施

大学新生出现适应性问题是一个相对普遍、正常的现象。然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不及时得到解决会直接影响新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解决。

(一)正确认识自己,规划好大学生活。许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班级的佼佼者,集各种光环于一身,但是步入大学后,一切又是新的开始,发现身边高手如云,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开展的各方面活动当中,并不能很快脱颖而出,由此造成心理落差。所以,在大学阶段,要根据环境的改变和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特长,合理定位,尤其在大一期间应该有选择性的参与一些活动,而不是盲目参与;同时,对于专业学习,应该改变之前的学习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加强自律性管理。

(二)以宿舍建设为起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新生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宿舍是大学生一个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做好大学教育尤其是新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往往良好的寝室关系直接影响到新生适应性,宿舍关系和谐,室友相处和睦,能够正面激励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更好的帮助新生度过大一过渡期;反之,宿舍关系不和谐将影响新生的其他各方面的适应性。

(三)利用朋辈效应,加强正面影响。 发挥优秀学长的传帮带作用,优秀学长年龄差距小,成长历程相似,对于新事物都有较高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容易引起思想共鸣,建立深厚友谊,便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诸如开展新老生经验交流会,建立学长引导制度,对新生生活、学习进行长期指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樹立典型代表,以学生干部、党员、优秀学生等代表为抓手,加大宣传力度,以他们的光辉事迹、人格魅力去影响并带动其他同学。

(四)有效沟通,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双管齐下的作用,才能有效做好新生适应性工作。新生刚到校,面对诸多的问题与不适应,首先可能就是与父母倾诉,若我们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能够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沟通,通常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五)搭建公共平台,拓宽心理疏导渠道。 近些年,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以其内容丰富,互动性、时效性强等特点,为大学生广泛接受。学生工作者若能同样很好的利用这个平台,将其有效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不但有助于改善以往刻板的面对面说教,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因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需要面谈,很好的解决了学生担心自己隐私泄露或者不愿意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等心理。能够变“被动指导”为“主动需求”,有效的拓宽了心理疏导渠道,真正有效提高心理疏导的覆盖面和成果。所以高校可以学校官方机构的名义设立一个开放、包容性强的公众号,专门用于心理疏导和各种问题的解疑答惑,由专业的心理教师或者资生的学生教育工作者来运营。综上所述,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而时代背景又赋予这个问题新的研究意义。学生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这个群体的思想行为特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创新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及早适应大学生活、健康顺利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韩艳春.大学生适应问题调查研究与教育对策 [J].学理论,2009,31:250-251.

[2] 李辉.大学生环境适应优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合力
浅谈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例小学生入学适应的案例
为心灵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