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玲
【摘 要】 2017 年预算报告指出,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落实供给侧改革。那么,一直致力于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如何才能促进供给侧改革的顺利实现,更好的服务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本文梳理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我国财政政策支持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政策 可持续性
2015 年 11 月 10 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加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我国重大决策,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创新性。2017 年预算报告指出,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落实供给侧改革,以引领中国经济走向新的增长路径,从而在一个中长期内实现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财政是一个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处于核心地位,即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其重要的职能作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
冯志峰(2016)指出,供給的结构性改革长期受制于政府过多干预以及需求侧的局限当中。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减少政府的干预,加强市场的作用。财政政策就是最好的限制政府行为的方法,财政既是政府行为的支持力量,也是政府行为的约束力量。财政政策能更好地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宏观经济市场健康发展。曾康华等人(2016)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以需求适度扩张来舒缓结构性改革所衍生的外溢性张力,进而缓解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冲击,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王洪明,张蕊(2017)指出, 财政政策中的供给效应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比如可以加大对我国企业的资金补贴或者通过对税收的优惠政策来引导我国企业的发展。通过这种手段减少生产成本,可以更好地激发企业的创新力和活力,提高企业生产率,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二、当前我国财政政策支持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也不能忽视。
(一)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滑。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出现显著下降,平衡财政收支的压力进一步凸显。2015年,受增长放缓、物价走低和企业效益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同时,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导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人大幅下降。今后一段时期,随着“营改增”扩围及小微企业减税等一系列举措的影响,财政收人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财政支出面临刚性需求。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刻不容缓的环境治理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等问题,加重了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与基础设施投资的责任,虽然 2008—2014 年财政支出的速度放缓,但财政支出总量是持续增加的。同时,国家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选择实施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民生的持续改善,不可避免地加大了财政压力。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严峻
1 9 9 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税种划分。中央政府负责数额大和易于征收的税种,地方政府负责数额小和难于征收的税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分税制改革比较成功。但是,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而言,留下了债务风险的隐患。分税制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力出现明显差距,同时财权与事权严重错位,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地方政府以较低的财权承担了较多公共事务支出责任。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但财政收入却没有实质性的增加。由此,迫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举债的方式来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等的建设。
以上挑战都使得我国财政收支的形势十分严峻,并可能成为影响供给侧改革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制约条件。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实行结构性减税、增强企业活力。基于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特点,我国不适合采用普遍性减税政策,普遍性减税只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故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应该实行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可以通过提高起征点,对高收入群体征收高税,对低收入群体征收低税等措施得以实现。
(2)创新财政政策工具,助力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要实现这些任务,需要财政政策工具的创新。从政策工具箱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收入政策工具,分为税收和收费,主要是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收费以及税制改革。另一类是支出政策工具,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无偿补助、贴息等办法,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支持。近年来,财政政策进行积极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工具。比如PPP模式,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政府购买服务、税制改革等。而推广运用 PPP 模式是从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故要尽快完善 PPP 运作的环境,加快 PPP 规范发展和项目实施进度。
(3)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财政政策运行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1994 年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问题逐渐暴露,再加上 “营改增”的实施进一步减少了地方税源,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更为严重。故需通过财政体制改革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平衡发展。首先,进一步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快开征环境税、房产税等,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分成比例,缓解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其次,要加快落实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适度缩小地方财政的事权范围,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比例,完善纵向一般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地方财政的支出压力。再次,各级政府都应该建立中长期财政规划,尤其是对债务发行、使用、偿还进行长期规划,重点加强债务的可持续性测度和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孟 春.实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财政政策[J].河南社会科学, 2016-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