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文本特点提升语文能力

2018-01-30 12:10钱小芳��
考试周刊 2017年86期
关键词:语言

钱小芳��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忽视文本特点,为“语用”而“语用”的现象不乏存在。其实不同的文本,作者在语言文字、素材选择、布局谋篇等方面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抓住这些文本特点来教学,就能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本特点;聚焦表达;“语言”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指出的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这也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忽视文本特点,为“语用”而“语用”的现象也不乏存在。其实不同的文本,作者在语言文字、素材选择、布局谋篇等方面往往有其独特之处,抓住这些文本特点来教学,就更能聚焦学生的表达,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 紧扣文本特点,聚焦言语体验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但是不同的文本,因为其体裁的不同,语言各具特色。在教学时,教师就要紧扣文本的特点,善于引导学生聚焦语言,体验其语言的精妙。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伊林的语言就很有特色。如在“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一句中,一个“爬”字就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冰川移动的缓慢。而文章中与“爬”有异曲同工之趣的文字比比皆是:“搬”“带”“走”等,把“青苔”说成是“毛皮”,把大自然里的事物说成是“文字”。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字词,就能让他们领会科普小品文用词的精心选择,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而将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用深入浅出、轻松诙谐的语言来讲清楚,正是科普小品文的语言特色。紧紧扣住文本来教学,就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语言,而当学生再进行此类文体的表达时,就能自如运用。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语言文字就是这花,这叶。而不同的“花”,不同的“叶”,所呈现的“世界”也不尽相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紧紧扣住这些“花”、“叶”的特点,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感受语言世界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学会表达。

二、 紧扣文本特点,聚焦语言形式

不同的文本,其语言形式也各具特色。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此类特点,引导学生聚焦其语言形式,在发现其特点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习得”。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引导学生发现:写将军俑和武士俑都用了不少四字词语,这些用词的准确,使得将军俑和武士俑个性鲜明。而文中不仅有大量的四字词语连用,还有很多对称的句子:“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等,这样对称的语言,读来朗朗上口。在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还有没有这样精美工整的语言。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写作文时,我们不妨也恰当运用四字词语,注意语言的对称,最后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试着来修改:期中试卷发下来了,一看到自己的成绩,同学们神态各异:有的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一副惊讶的样子,好像对于自己的成绩出乎意料;有的眼睛呆呆地看着前方,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好像担心考得太差要被父母批评;有的看看左边同学的试卷,看看右边同学的试卷,高兴得不得了……

这样聚焦语言形式的表达,紧紧扣住了文本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在相似的语境下学会了迁移,变“他用”为“我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 紧扣文本特点,聚焦文章结构

要让学生习得语言,还必须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紧扣文本的特点,顺势而为,引导学生步入语文的百花园。

《少年王冕》是一篇小说,在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梳理王冕人生中四个年龄阶段的事:七岁的时候,王冕的父亲去世,靠母亲做针线活供他读书;十岁的时候,王冕辍学,帮隔壁秦家放牛;王冕十三四岁的时候,被雨后美丽的荷花吸引,开始学画荷花,成了高手;王冕十七八岁的时候离开秦家,开始自立生活。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在七岁到十七八岁间有些年龄段不见了,作者为什么会略写或者不写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小说在内容的选择上是有所侧重的,关键事件需要浓墨重彩,略写的地方可以一笔带过,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样,就让学生從整体上把握了小说的结构特点。而以后学生对于小说的阅读迁移,也就水到渠成了。

要聚焦文章的结构,就必须紧扣文本的特点,发现文本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独特之处,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紧扣文本特点,聚焦拓展延伸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在教学中,紧扣文本的特点,通过拓展延伸,就能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本外,为学生营造语言文字运用的“磁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如《学与问》的体裁是说明事理的,这类文章虽然以前的教材也出现过,但是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对于学生来说,没有记叙文这样耳熟能详。所以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类文体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紧紧扣住一个“缠”字,通过表演创设情境来再现当时哥白尼缠着爸爸妈妈问问题的生动场面,然后话锋一转:课文为什么不把“缠”的过程写出来呢?学生一下就困惑了,是啊,平时的作文训练不就是这样的吗?力求生动具体。但是现在为什么不这样写了呢?这样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初步体会到了文体不同,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不同。根据不同的文体,就需要符合文体特点的恰当表达。最后再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根据文体特点“恰当表达”的方法,自己来写一个相似的例子,让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运用。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文本就是这“木”,只有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紧紧扣住文本,才能不陷入为语用而语用的俗套,才能更好地聚焦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钱小芳,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言
(n,k)-语言及左-(n,k)-语言的一些性质
语言是刀
语言的魅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日常语言与播音语言
语言技能退化与语言濒危
我有我语言
论语言的“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