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应用普遍,但是应用的成效参差不齐,主要是人们对激励教育的理解与操作有较大差异。要充分处理好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的运用时机,注意激励教育的差异性处理,做好激励教育方式的丰富化,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成效,除了教学知识的宣教方式,更需要对学生心理层面的优化提升,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兴趣感、自信心,必要的激励教育尤为重要。激励教育分为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简单来说是鼓励与批评方式的运用,由此提升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与信心,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二、 激励教育的认识误区
激励教育在实际运用常常被人们误认为仅仅局限在鼓励性教育中,而激励教育的作用实质上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鼓励、奖励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运用批评、惩罚方式来达到约束学生不良行为,提升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具体操作需要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但是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笼统一刀切的方式,将处理办法单一化或者固定模式化,没有意识到不同学生在激励教育上的需求差异,也没有关注不同问题处理的差异性需求,导致即便运用相同的激励教育方式,却导致最终结果的千差万别,甚至会让学生陷入对教师激励教育的一种模式化印象中。而对于激励教育,部分教师也有认识的差异,部分教师容易运用激将法或者批评性的反向激励方式,但是由于长期压制学生求表扬的心理,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反感,甚至对课程产生厌恶感,尤其是在学困生中较为常见。教师对于学困生的态度往往会差于优等生,在心理上有一种负面情绪,从而导致在教育中过多地批评学困生,甚至运用较为严厉且不注重学生自尊心的关注,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丧失自信心,或者遭到同学的非议,这种环境压力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不会得到真实的激励,反而会使学生学习动力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由此,激励教育在使用中有较大的专业性,并不是简单的激励处理,而要充分联系学生心理学、教学方法与沟通方式,从而才能有效地提升教育效果。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应用方法
(一) 注重个体差异
激励教育在操作上要注重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不同的学习氛围,使用的方法需要保持差异性。注重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情况、家庭状况、兴趣爱好,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达到激励的作用。当下学生多在家庭中受到宠溺的抚养状态,内心层面上较为脆弱,不能接受过于严厉的批评指责,甚至在学生受到批评时会受到家属的袒护,这种状况下则无法有效地达到激励的作用。教师要多与学生做日常沟通交流,同时也要多观察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学习状态,投其所好地做激励教育开展。一般情况下,需要先肯定学生的优势,让学生在激励教育中能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内容,积极配合教学工作的开展。日常要多通过学生家长群或者微信方式来与家属联系,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当下家长工作繁忙,到学校面对面沟通较为不便,可以运用微信等方式做留言来做好师生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反馈的学习心理状态,同时也了解家属在家庭中的教育配合工作,这样有助于让学校与家庭做学生教育的配合,有效地提升教育效果。尤其是激励教育中,如果运用激将法来批评学生,家属要做好配合教育,避免家属对教师教育的反驳,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教学权威性的质疑,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教学工作则难以有效开展。
(二) 激励方式多样化
在激励教育上,需要保持激励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激励方式单调而造成的学生刻板印象。可以采用口头激励,例如表扬学生作文写得好,在全班范围内诵读;可以在考试成绩提升较快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中做物质奖励,具体奖励可以是简单的作业本或者学习用品,让学生感受到荣誉与鼓励;可以在学生成绩落后的情况下布置更多的作业,如果成绩优秀就减少作业量等方式激励,提升学生努力争优的心理,达到激励的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写检讨书等方式,去反省问题;也可以在办公室做沟通交流;在作业批改上进行对应批语的说明,保持批示的针对性,避免简单的一个“阅”字处理,学生在心理上渴求教师的评语,不要吝啬评语的表达,是一个与学生个体互动的良好时机。此外还可以展开活动性的激励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自身语文学习优势的充分展现。比如有的学生朗读水平高,可以开展朗读活动;有的学生辩论能力强,可以开展辩论活动;有的学生演讲能力强,可以开展班级演讲活动……在相关活动中,甚至可以开展全校竞赛活动,让学生从中参赛,并得到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中得到参赛的荣誉激励等。要做好学生评价激励管理,包括课堂提问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评价、学习态度评价等多方面,学生倾向于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针对性的评价往往会获得学生的较高关注,提升评价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安排班级职务来达到激励作用,例如安排语文课代表、语文小组长等,让学生通过班干部的角色来约束自己与感到内心的荣耀感。
(三) 端正教师激励教育态度
教师自身要端正自身教育态度,避免对学生形成刻板、偏见的印象,要保持充分的包容心,要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上的提升。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不要将学生之间进行比较性批评,要保持学生自尊心的考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成果,不可以恶意地评价与惩罚。
四、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信心,提高学习成效,但是具体应用中需要教師充分掌握教育方法,同时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状态,提升因材施教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15,(36):212.
[2]张秋月.激励教育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5):92.
[3]袁维娜.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魅力中国,2016,(43):79.
作者简介:
郜升荣,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一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