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杰
【摘 要】凤凰卫视一贯以新闻立台,其新闻评论类节目经过长期发展已进入成熟期,能够充分运用新闻评论员的个人经验,对新闻节目进行全面包装,积极调动观众参与,从而达到观点的充分讨论和传播。本文梳理了凤凰卫视在一段时间内新闻评论节目内容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凤凰卫视新闻评论节目看点进行总结和探讨,由此归结出发展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凤凰卫视 新闻评论 评论员
新闻评论类节目是一种重要的节目形态,其主要以传播新近发生的意见性信息为目的。当前的电视银屏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闻评论类节目,竞争日趋激烈。那么究竟这些不同类型的新闻评论类节目有着什么样的看点呢?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为了在干扰因素尽量小的条件下进行案例的分析,本文作者特地选取了凤凰卫视新闻评论类的节目进行比较。首先,凤凰卫视的节目制作理念在国内具有领先性,这保证了研究的典型性;其次,凤凰卫视有着完善的新闻评论节目群:按照其官方网站的分类,凤凰卫视制作、播放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共计12档(包括一虎一席谈、解码陈文茜、时事亮亮点、震海听风录、总编辑时间、全球连线、台湾一周重点、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时事辩论会、倾倾百老汇、寰宇大战略),这12档节目涵盖了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各个时间段,保证了研究的全面性;最后,同一时间范围内的节目,在内容上往往比较接近,从而保证了在研究看点时不会受到内容因素的干扰。
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分析,本文作者认为一档成功的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看点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一、观点的吸引力;二、节目包装的针对性;三、观众参与感的调动。下文就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观点的吸引力
毫无疑问,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核心在于“观点”。那么,怎么给出具有信服力的观点,怎么让观点更有效地传播,怎么突出电视新闻评论与其他类型媒体评论的差异,就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最大看点之所在。
1.珍贵的个人经验。说到底,任何新闻节目都是人际传播的一种,那么吸引观众的观点则需要作为传播者的主持人来创造。必须强调的是,新闻评论类节目是集体工作的结晶,成熟的观点往往来自于台前幕后团队的共同创造。可是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一个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团队往往有着思路明确、角度独特的领导者。这类领导者往往具有丰富的个人经验,从而能够为节目确定下独具吸引力的主线。
在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中,这类领导者往往被置于台前。他们被赋予“评论员”的称呼,经营着以自己名字冠名的一档评论类节目。这些评论员往往主导了节目的内容和观点。
以《震海听风录》为例,这档节目以评论员邱震海的姓名命名。有着深厚学术基础、致力于国际问题研究的邱震海,放弃了“一言堂”的节目形态,在其节目中请来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进行思想的交锋。本文作者認为,这些专家学者的选取,本身就体现了邱震海学贯中西的个人经历;而他的学术背景,也给了他控制整个节目讨论节奏的力量。同时,邱震海本人在商界、学界、媒体界都有所涉及,这就给了他更加深刻的社会体验,因此他往往能够提出更加现实犀利的社会议题。在之前节目中,他开始制作“中国转型系列”节目,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评论。其观点犀利大胆、深入浅出而引人入胜,充分体现了作为新闻评论员的广阔视角和深入思索。
由此可见,通过历练而获得的个人经历是新闻评论类节目最为珍贵的看点之一。它可以保证节目的不可复制性与不可替代性,从而更有效地在观众中建立品牌效应,使得节目的竞争力增强。这也难怪作为知名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白岩松由衷地感叹过:“渴望年老。”
2.多维的观察视角。“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我国的一句古话,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到新闻评论节目上。作为媒体,观点的中正平和应当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虽然资深评论员们能够用其丰厚的个人经验撑起一档节目,却难免显得观点片面。所以,除了主评类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之外,还有一类评述结合的节目形态,将事实与观点一同呈现在观众面前。
凤凰卫视的《全球连线》就是这样一档节目。该节目由凤凰卫视的新闻主播轮流主持。主要关注国际问题,利用多方连线的方式展开讨论。与《震海听风录》不同的是,《全球连线》并不单单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它还会加入一线媒体记者的声音。而与在新闻节目中的现场报道不同,参与连线的记者更多的会提供从自身体验出发的评述内容。这样一来,在半个小时的节目中,观众可以接受到来自新闻一线的、具有感情色彩的事件描述以及来自专业视角的评议争论。该节目所提供的多维视角丰富了观众的信息量,更为观众提供了更多思辨的空间,从而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
二、节目包装的针对性
对于新闻评论类节目来说,观点为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有着丰富内核的同时,具有针对性的节目形式包装也是必不可少的。所谓针对性,即偏重于满足某一类观众的收视口味,从而培养忠诚的收视群体。在凤凰卫视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中,《解码陈文茜》以及《倾倾百老汇》两档节目具有最明显的“包装”意识。
陈文茜本人是一个风云女性,个性张扬、敢作敢为。因此在她的节目片头、片花以及布景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她的女性身份,大量使用粉色、动物花纹图案等元素;同时她在出镜着装上也总是选择颜色艳丽、设计感强烈的套装,以此和一般新闻主播区分开来。从节目内容编排上看,节目并没有利用众多的小单元区隔不同的新闻,而是通过一定的线索将时政类的硬新闻和文娱圈的八卦类新闻相结合,符合不少女性的收看习惯。因此该节目的新浪微博粉丝中以女性的数量占有优势也就不足为奇了。
《倾倾百老汇》是由凤凰卫视的娱乐主播尉迟凌嘉主持。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倾谒”是粤语中“聊天”的意思。该节目以尉迟凌嘉的单人脱口秀配合夸张活泼、色彩缤纷的布景以及时不时出现的强调字幕、罐头笑声为主要形式。在语言选取上,偏重随意的口语表达,包括掺杂了英语、方言、网络语言等等。这一切的组合,使得该节目更像娱乐节目而非新闻评论类节目。endprint
但是从内容上看,该节目的确以点评近期的新闻时事为立足点,并结合热门网络话题、历史事件展开论述。若单从观点的角度看,该节目的思考深度比其他节目浅显了许多;但若从节目形式看,迎合了当前网络一代的收视习惯:信息的碎片化和娱乐化。以戏谑的态度对新闻进行处理,可以理解为主创人员在形式和内容之间选择了前者,但这种尝试在失去了主播的个人魅力后就无法立足。
三、观众参与感的调动
无论观点也好、节目形式设计也好,说到底,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看点都是落脚于如何引起观众的共鸣;而引起共鸣的最好方式,莫过于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即将单向的“传播”转变为带有互动性质的“交流”。要调动观众的参与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节目现场设置观众席,并引导觀众参与话题的讨论。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就是这类节目。
《一虎一席谈》由胡一虎主持。一般就单一新闻事件展开讨论,节目现场会邀请三四位专家学者、一两位新闻事件当事人以及大量现场观众。虽然节目整场的观众参与时间非常有限,仅占节目时长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每位观众手上都持有一个可以用来表明态度的纸牌,可以即时表明对于专家学者意见的“赞同”或者“反对”。这种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一方面有效刺激了专家学者的发挥表现,对节目走向有所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收看电视的观众有了一种代入感,他们感觉在节目现场有和自己思维方式、生活背景更为接近的代言人,使得他们更加容易被讨论所吸引。
随着新媒体特别是微博的兴起,调动观众的参与感变得更加容易起来。以《时事辩论会》为例,这档节目由程鹤麟主持,现场有四位时事评论员就单一新闻话题进行点评。在节目中,主持人会不断地鼓励观众通过微博、官方论坛等渠道参与话题的讨论,并拿出相当可观的时间(大约占到节目时长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来选读观众的观点,并直接要求评论员对这些观点给予回复。网络渠道的打开一方面扩大了参与度,另一方面,“匿名发言”的独特优势使得观众的观点更加地犀利大胆,这也就大大增加了节目的噱头。
综上所述,观点的鲜明性、节目形式设计的针对度和观众参与感的高低是评论类节目的重要看点所在。由此可见,想要做出有吸引力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就应当努力地提高主持人、评论员的观点力度;提供更加广泛的观察视角;合理而有创意地进行节目内容的编排;设计具有受众针对性的新颖的节目包装并努力增加观众参与渠道。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