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缘
摘要:“手机问题”给职业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更是挑战。职业院校只有主动应对这种挑战,从教师、学校、管理者一起着手,回归教育培养人的起点,才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手机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2C-0067-03
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一代人的行为方式,“低头族”“手机控”从地铁、马路等社会场所蔓延到了校园、课堂等专业教学场域,给不同类型学校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常导致班主任被任课教师抱怨甚至投诉,任课教师因此而与学生产生矛盾冲突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的报道也时常见报端。特别是在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的职业院校,“手机问题”更是成为困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严重问题。作为信息化时代教育主体的管理者和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一、“手机问题”的内涵
本文“手机问题”一词中的“手机”是对现阶段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的简称,它是集通讯、娱乐、多媒体功能为一体的数字移动平台,从本质上它是一种信息化工具。手机之所以能够从最初功能单一的通讯工具发展为现代的多功能信息化工具,是因为它满足人类的发展需要,工具本身是独立的,问题产生于它与人的关系中。人们普遍接受的“人”与“工具”的关系是:“工具”是由人制造出来并为人服务的,人是“主体”,而工具是“客体”。工具对人的反作用值得我们重视:工具的发展水平对人的智力与体力提出了要求,只有达到工具所需要的智力和体力水平的人才能控制工具。新工具的产生必然伴随有新劳动者的产生,没有工具的发展也就没有人的发展。[1]片面认识人与工具的关系以及智力提升的不足是 “手机问题”产生的认识论上的原因。
“手机问题”不是手机的问题,而是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在处理与手机的关系中产生的问题。如果人能发挥其“主体”地位,把手机定位为完成生产和学习活动的工具,那么“手机问题”就不可能产生。而当部分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支配地位,没有把“手机”当做生产工具,而当成娱乐消遣的载体时,沉迷其中沦为“工具的工具”,才会产生“手机问题”。
二、“手机问题”产生的原因
纵观通讯工具的历史,移动电话、寻呼机、电话乃至书信的吸引力都没有如今的智能手机巨大,由此可以判断,“手机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不是基于其基本的通信功能,而是基于其娱乐、社交、购物等功能,特别是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着超强的吸引力。青少年心智发展不成熟、辨别能力较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而容易成为被手机“奴役”的工具,是产生“手机问题”的最主要群体。这是工业革命以来片面追求科技理性至上而导致人的发展片面化的结果。因此,“手机问题”不是某个青少年、某个学校的个案,而是时代的问题,而学校的手机管理问题是这个时代问题的一个“窗口”。
我們生活在一个由媒体主宰了休闲和文化的时代。“媒体已经拓殖了文化,表明媒体是文化的发行和散播的基本载体,揭示了大众传媒的媒体已经排挤掉了诸如书籍或口语这样旧的文化模式”,这是美国著名媒体理论家、文化批评家道格拉斯·凯尔纳对媒体文化时代的论述。[2]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发达的当前,媒体文化在新兴电子媒介的推动下,具有快捷、互动、信息量大、形式丰富、导向性强等特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革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媒体文化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内涵,冲破“阳春白雪”——“精英文化”和“下里巴人”——“大众文化”的界限,借其强势的传播介质、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变化多样的形式吸引着广大青少年。它打造流行、引导时尚,型塑着青少年的流行观、消费观、娱乐观。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的青少年起到了重塑和掌控的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时代的问题我们无法逃避,只能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手机问题”的影响及一般策略
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学校场域,涉及的研究对象是工具的使用者或主体:教师(包括班主任和管理者)和学生,研究的范畴是手机的使用对他们的教学、管理和学习、生活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基于这两种影响,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手机问题的一般策略。一种是基于负面影响而产生的“拦截策略”:如课堂上教师没收玩游戏学生的手机;班主任将学生的手机统一收缴管理;学校制定不许将手机带进教学区域的规定;屏蔽网络信号等方式,一定程度减少了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催生了其他问题:如学生购买二机,上交假手机,不仅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还产生诚信等道德问题;休息时间报复式使用手机上课睡觉;网络屏蔽还给教师工作带来了不便……多种问题的出现都在证明这一策略见效甚微。
另一种是基于正面影响而产生的“引导策略”,如教师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班主任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学校提供校园一卡通系统、移动图书馆、移动影院等服务,鼓励学生将手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积极发挥手机的正面作用。从正面影响的结果可以发现,“引导策略 ”要产生预期的效果是有前提的:即主体的主动性,包括教师(管理者)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策略”能保证教师(管理者)的主动性,但并不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因此不一定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智慧教室、未来教室睡觉的学生仍常常可见。另一方面手机对其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不足、兴趣的缺乏及其对班级或课堂管理规范的轻视,这一点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尤为突出。这似乎给予了手机负面影响一定的合理性解释,但也恰恰揭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即人这一“主体性”的体现程度决定了手机这一“工具”的使用效果。
至此,我们可以把“手机问题”解决聚焦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只有改善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增添其学习动力,“引导策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此意义上,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控制手机使用便是在培养新的劳动者,是在促进人的发展,这也是教育的使命。endprint
五、解決“手机问题”的策略
教育工作者应将手机带给人们的感官的快乐转变为思考、沉淀成理性,升华为精神需求。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职业教育应引导学生发现教育中的幸福
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但教育并不只是追求幸福的手段。从苏格拉底的“美德由教育而来”、柏拉图的通过教育获致理性、亚里士多德的“思辨的幸福”,再到近代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目的”以及我国陶行知、晏阳初的生活教育、乡村教育,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充分证明了幸福是存在于教育生活之中的,而不是外在于教育的、未来的、他者的幸福。学者扈中平认为,“教育对人的幸福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不可替代的责任”,引导学生发现当下教育生活中的幸福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引导学生发现教育生活的中的幸福,首先要引导学生发展理性,辨别幸福与感官快乐,手机带来的感官上的刺激和快乐是暂时的、不停更新的,只满足人一时的娱乐需求,与人生幸福并不一定一致,有时造成的恰恰是不幸。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生活”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不足,正确认识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全面,不断学习,永远处于全面发展的状态或过程当中。这种良好的状态或过程就是幸福,因为幸福就是生活的这样一种“好”状态。
(二)学校和管理者应引领青少年精神发展方向
对应媒体文化的强大吸引力,职业院校应依托自身特色、优势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引领青少年的精神发展。通过组织各种竞赛、社团活动来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视域拓展;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关注现实世界、回到当下;通过专题讲座、技能大赛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目标从而找到其人生的价值所在;通过杰出校友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循序渐进的体验不同阶段目标完成的成就感,增添学习动力。
(三)教师应改革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
手机正是通过其尚新求变、内容丰富、易学易用、形式多样满足了青少年不甘平庸、拒绝一成不变的心理需求。如王者荣耀游戏以非常具体的目标把学习过程简单化,以非常简单的规则把学习规范简单化,以非常及时的反馈把学习成功的喜悦简单化,以非常自由的参与原则把学习动力简单化。如果我们的教学也能合理借鉴媒体文化多样化、多变性、易获得性的形式,改进教学手段,合理利用手机功能改进教学媒介,将知识、文化、思想、价值观等都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中,使学习变成“回忆”,心灵达到和谐完善的境地,获致理性、体验幸福。
作为时代问题的窗口,“手机问题”给职业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更是挑战。职业院校只有主动应对这种挑战,从教师、学校、管理者一起着手,回归教育培养人的起点,才能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民青.论人与工具的关系及其发展[J].晋阳学刊,1982,(4)
[2]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责任编辑:曹鸿骅
The "Mobile Phone Problem"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QIAN Meng-yuan
(The?Industrial Technology School?of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215123,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mobile phone problem" is not only a shock, but more a challeng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eal with this challenge, coordinate the teachers, schools and managers to return to the starting point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order to shoulder the mission of the tim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mobile phone problem; countermeasur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