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宝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耕地减少,玉米高产为人们的生活、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低产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试析很重要,从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低产田改良,栽培技术方面探讨,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借鉴的资料。
玉米种植的六个关键点:品种选择、种植密度、低产田土壤改良,中后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近年来耕地不断减少,玉米需求量增加,将低产田改造提升单产可增加玉米产量,因此加大力度探讨低洼积水地玉米高产栽培措施,可以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提高玉米产量。
1 玉米高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1 机械化水平低
当前在玉米生产中,耕地用小型旋耕机旋耕,耕作层浅15cm左右,机收秸杆还田,深耕的大中型机械基本没有。
1.2 土壤肥力下降,结构变差
现在水田自然灾害多,栽种时缺水,种植工序多,产量低,水田改旱地趋势增多,河床增高农田排灌沟渠损毁严重,布局随意不合理,基础设施薄弱,很多稳产地变成积水涝地,此类低产地常年未深翻,土壤板结严重,地下水位高,肥料随水流失严重,肥力降低,有机质含量降低。
1.3 品种资源少,可选择的品种不多
当前抗涝性好,耐瘠的玉米种不多,种植时基本上选用适应当地种植的品种,没有摸清涝水地玉米种植技术,雨季一到,造成很多地块玉米苗枯死,甚至不能结穗,致使产量降低。
2 低产地改良改造
2.1 排灌沟渠的设置
请求政府部门的重视,整合资源结合高稳产农田建设项目,政府部门主导合理布局,主排灌沟渠建设,农民投工投劳,清淤修复,田间设置次支排灌沟,建成能排能灌的稳产田。
2.2 土壤改良,培肥地力
用大中型机械深耕,对板结严重的地块,添加细河砂,砂土比为3:7。酸性土壤每亩添加100—150kg生石灰,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块每亩施山基土、农厩肥1000—1500kg,用套种或轮作小春绿肥翻埋,改良土壤结构,补充土壤有机质。
3 选好品种,合理密植
3.1 加强引种进行品比试验。优良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可达44%,选出适合当地抗涝抗逆性好的高产品种,选用中早熟,株型紧凑,半紧凑型,果穗穗位低,穗上部茎杆长,下部茎杆短,根系发达活杆成熟,抗性高产兼顾的品种,如当地抗涝性好的品种珍禾1号、路单8号等。
3.2 适时播种
以当地地温稳定在15℃时即可播种,比旱地玉米早播,清时节前后至5月上旬,种植宜采用地膜覆盖可提早收15—20天,增产15%左右。
3.3 播种定苗,合理密植
3.3.1 地平整好后,由高处向低处,采用单行或双行开沟条播,精量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合理控制用种量,每亩用缓控肥NPK(23:10:15)40kg作底肥,先浇水,再放底肥种子,肥料与种子距离5cm以上,最后覆土,厚度以3cm为宜,可用毒土法撒施或喷施杀虫剂防虫,若覆膜可将杀虫剂与芽前除草剂混合喷施再盖膜。
3.3.2 间苗定苗
根据品种特性,地力好水肥条件好可适当增大密植,否则相反,若播种量过大可在3叶期间苗,到5叶期定苗,苗齐苗壮,密度合理。
4 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结合中耕培土,搞好排涝沟
4.1 玉米生长期追肥
玉米苗期是需磷钾肥的关键时期,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是需氮肥的关键时期。玉米苗期施肥每亩用尿毒5—10kg,磷肥10—15kg,在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施拨节肥每亩施尿素15—20kg,若用缓控肥作底肥可不施,在抽雄孕穗期每亩施尿素20—30kg作穗肥。
4.2 玉米生长期对水的需求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叶片卷筒不能恢复展开时需浇水,施肥时中耕培土或遇雨水积涝时应开沟排水,在玉米孕穗期,灌浆期遇干旱时需浇水,总之水田地积水地种玉米基本不需浇水,注重排水。
4.3 玉米地除草
根据实际可用选择性旱地除草剂,如玉魁稀释150倍均匀喷施或用50%扑草净拌土撒施,施肥结合人工中耕培土除草。
5 喷施调节剂结合病虫害防治
5.1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当地玉米的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属真菌病毒引起,玉米青枯病属细菌病毒引起,玉米黑穗病、玉米粗缩病、玉米大小斑病为害较轻。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种子包衣处理;清除病株,病残体,减少病原体,药剂防治可用杀真菌类病毒的如粉锈宁粉剂1500倍喷施,用杀细菌类病毒的如甲霜灵400倍或多菌灵500倍喷施灌根2—3次,用2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粉剂500倍喷施;合理施肥,清排田间积水。
5.2 玉米害虫防治措施
当地玉米的主要害虫有:蛴螬、地老虎、玉米螟虫、粘虫等。防治措施:土壤害虫用毒土法,如用辛硫磷、毒死蜱颗粒拌土撒施尤佳,亦可用杀虫剂喷施;叶面害虫用杀虫剂喷施,用药应以菊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交替轮换施用,不要单一用一类药,以减轻害虫的抗药性,视虫口密度定用药次数。
5.3 喷施调节剂
玉米苗期6—9叶期,喷施调节剂,矮化植株,增强通风透光,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逆性,可增产15%左右。如用国光矮丰健壮素1500倍喷施,施用时可与杀虫剂、杀菌剂混施节省人工。
6 适时收获
玉米是否成熟不能以茎叶的颜色而定,蜡熟期至完全成熟期间是干重积累的关键时期,每天每亩干重约增加15斤,过早采收达不到高产,过遲采收雨水大或水分过大,造成穗粒腐烂,致使损失减产,玉米是否成熟主要有三点:果穗包叶变黄而松散,籽粒脱水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帽层。若出现以上特征,视天气情况,适时采收,便可获高产。
(作者单位:674307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红桥乡农技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