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敏+潘丽佳+黄毅梅
绿色食品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入口”的东西既要美味,又要有营养、卫生、无任何污染。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对数量的满足而转变为对食品品质的要求,这与生态农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发展绿色食品必须发展相应的生态农业。
1 昭通市农业状况与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昭通位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和“云南北大门”之称,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行政上管辖11个县区,其中有9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西部非农产业不发达的典型地区。如何利用昭通优厚的农业基础和丰富生态资源解决其贫困问题,是昭通市农业发展积极探索的问题,在大力开发生态农业的同时积极加快绿色食品发展,通过品牌优势带动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立足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昭通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将是昭通经济取得飞跃发展的关键。昭通市绿色食品认证起步较晚,自2005年起步以来,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一直在努力发展中。
近年来,昭通市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大力加快绿色食品发展,通过对广大企业宣传绿色食品的内涵以及发展绿色食品需要具备的条件及要求。至今,昭通市绿色食品累计认证企业34个,产品44个,其中种植业产品38个,加工业产品6 个,基地面积40.49万亩,产量13.95万吨。存有效企业22家28 个产品,基地面积5.49 万亩,产量5.69 万吨;现存有效的已有16个产品,37.90万亩年产值达到了59110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96.9%;提高了昭通市市农产品的内在质量水平,提升了本市农产品市场形象,扩大了本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昭通市市生态农业的建设開拓了新局面。
2 生态农业是发展绿色食品的基础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生态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是一场绿色革命。生态农业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而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是有严格标准的,包括: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所以并不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就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是指按照一定标准的生态农业生产出来的或再经过加工的食品。
3 绿色食品是生态农业市场化的必然
生态农业建设的目的:一是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二是要用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首先对生长在生态环境中农产品 ,在生产和加工中按照严格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生产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其次“绿色食品”的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在生长区内无工业“三废”的直接污染,以及区域内的大气、土壤、灌溉用水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等。最后,要防止农业自身施用的化肥、农药、激素、微生物等对粮油、瓜果蔬菜、牧畜业等的污染,其中最根本的标准就是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有着直接的关系,生态农业为生产和开发绿色食品提供了基本条件,绿色食品又提高了生态农业的经济价值,是生态农业建设成果的载体。因此要发展绿色食品必须发展相应的生态农业。
4 发展适合昭通市的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发展模式
自古以来,昭通市多样的生态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环境,使之成为生产特色、优质、生态、安全农产品的天然宝地,具有发展生态农业的显著优势。穷则思变,变则通。近年来,昭通市把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在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工程性缺水的山区创造了天麻、花椒、苹果、蚕桑、魔芋等产业在云南全省排位第一的骄人业绩,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的成功之路。新一轮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昭通市各级农业部门将抢抓国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区三园”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全市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园区从产前、产中、产后都要有标准可遵循,并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认证,80%以上的龙头企业要开展并通ISO9000认证、HACCP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龙头企业生产的所有食品都要获得QS市场准入资格。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00个,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50个,制订农业地方标准40项,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420万亩以上。
昭通市生态农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基地采取绿色食品栽培管理措施,提倡农家肥使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及用量,故污染小或不污染水源、空气和土壤,保护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传统模式被新模式取而代之,加之现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仅为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提供了一系列配套服务,更为今后绿色食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本市绿色食品的开发向整个生态农业的建设发展开拓了新局面,促使生态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取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广作用。
(作者单位:1.657800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2.657000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太平乡农科站;
3.657000云南省昭通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