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方
在近几年经济水平逐渐提升下,赤水市脱贫攻坚工作针对实际情况做出相关汇报,实现了新时期的改革和发展,为实践工作也提出指导意见。基于调查工作、政策的实施以及资金投入、关键措施,实现农村精准脱贫。
1 案例分析
赤水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赤水河流域中下游,毗邻四川、重庆,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也是贵州省最大的通江口岸,全市幅员面积1852平方公里,辖11镇3乡3个街道,总人口31.4万。2014年以来,赤水市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共计投入各类资金388亿元助推脱贫攻坚,走出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道路,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在全省88个县(区、市)和省直机关中推广学习。全市建档立卡系统贫困人口9100户28744人,6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32个贫困村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495户24120人,全市未脱贫人员共1605户462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4.6%降至1.95%。
2 主要困难和问题
2.1 群众思想转变仍然任重道远
受自身发展能力受限暂未实现脱贫的情况,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由于思想贫乏、志气短缺,把贫穷当作命运,把帮扶当成依赖,想终身靠政府或别人帮扶生活,主观脱贫动力不足,这是我市实现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的最大障碍。
2.2 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突破薄弱环节,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近几年,虽然赤水的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我们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滞后,对外通道单一,内部公路等级低、“微循环”不畅,水利基础设施欠账大,工程性缺水严重,这些都是影响我们带动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不利因素。
2.3 基层社会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各级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各种支持政策密集投向基层贫困户,千家万户的群众有着千差万别的实情和千奇百怪的思想,特别在非贫困户中心态不平衡的现象日益凸显,容易导致农村出现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群体割裂”甚至“群体对立”,这一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轻易化解,给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难题。
3 农村脱贫攻坚方略
3.1 把握对象的精准性
为了能更有效、更准确的识别贫困户,可以对建档立卡、集体收入、经营收入进行检查。对于低收入农户,在一定帮助下,能真实分辨其贫困条件,也能保证建档立卡的规范构建。比如:识别纯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农户,可以为其发放或者填写低收入农户帮扶联系卡,实现一户一卡。针对经济薄弱现象,为了实现脱贫工作,还要根据各个村的集体经营收入,确立其收入在30万元情况下,需要根据自身资产、资源情况以及发展潜力等做出详细分析,保证能确立出适合帮扶的村级。
3.2 促使政策的充分落实
基于对户、村实际发展需求的分析,找到发展原因,并在该基础上,为其提出有效政策。在对低收入的农户进行帮扶期间,可以为其发放扶持政策告知书,保证农户都能对政策有一个充分了解。还要将政府出台的脱贫政策作为有效的实施意见,将村级作为单位,对扶持政策进行分类以及对填报的低收入农户清单进行分析。也要将其分派到各个职能部门中,保证他们能充分掌握这些信息,也能为以后的工作执行提供方便。对于一些低收入在每月用水5吨以下或者用电在15度以下的,可以实现免费的用水、用电。并且,也可以减少低收入农户的电视费用、学生上学费用等。对于低收入家庭,可以参加农合保险,其费用在城乡医疗救助中能得到合理安排。也要为其增加创业扶持、就业扶持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在教育和医疗上也要给予救助。
3.3 确立资金的使用标准
每年,都需要在部门挂钩几个低收入农户,组织党员干部、乡镇机关负责人对其执行。同时,每年进行两次慰问,保证工作机制能推进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实施。还可以为其实现厂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保证财政扶贫工作都能落实到账户上,也能按照一定绩效,实现有效评估。比如:为了提供社会保障,确保精准性。为了实现全覆盖、多层次以及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增加村养老保险参保,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也可以实现低保线。对收入不稳定用户,增加一些特殊帮扶。提供学有所助。根据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执行“两助三免(补)”和高校“两助一免(补)”资助政策,实施病有所医。在基层延伸医疗机构,促使医疗参保率的提升,保证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3.4 获得有效的执行路径
根据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思路,分析其存在的关键信息,保证能以不同形式促进帮扶活动的合理展开。在对低收入的农户帮扶工作中,要根据帮扶责任人的特点,促使其优势的实现。还需要对未帮扶的农户建设计划表,增加收入增长渠道,保证脱贫措施的积极发展。针对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可以为其提供就业岗位,也可以实现公益性就业。也可以为其增产产业扶持,如:推进农业扶贫,以“十百千万”工程为重点,累计投入产业。也可以积极打造竹木加工、特色轻工、新医药大健康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如:推进旅游扶贫。根据地区的“井喷式”发展态势,推动工旅、农旅、文旅、城旅的融合发展。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经济条件,对其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保证能为其提出有效的脱贫方法。在整体上,不仅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扶贫主体地位的实现,还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实现结构升级,以达到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目标。
(作者单位:564700中共赤水市委党校)endprint